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水平测试讲义(6)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即 基本矛盾。
②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分期付款方式、股票投机活动导致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尖锐。
(2)爆发: 年10月, 股市崩溃。
(3)特点: 。
(4)影响:
①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
②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进而引起了社会危机。
(2)总统胡佛采取 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3)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3、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救济则贯穿全过程。
主要内容 具体措施
( ) 恢复银行信用;成立联邦储备银行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 ) 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减少盲目生产。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实行农业补贴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 ),( )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加强社会保障措施,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 )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政治地位。
4、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 (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实行 。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 的局部调整
作用 肯定
否定
5、了解美国的“新经济”。
(1)含义: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以 为基础、以 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形成时间:20世纪90年代 执政时期。
(3)特点: 。
(4)局限性: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没有因此改变,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
6、了解政府干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变化。
(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变化: (政府干预经济)。
①二战后,国家对传统的、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进行变革,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理论基础: 。
二战结束,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西欧、日本战后恢复重建。
到20C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新的飞速发展时期。
②20世纪70年代初“滞胀”出现后,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③影响: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而加剧矛盾的发展。
(2)资本主义社会政策的变化: 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
目的:扩大内需,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秩序。
缺陷: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