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静止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成语中与机械运动无关的是(?? )
A.?背道而驰???????????????????????????B.?潜移默化???????????????????????????C.?奔走之路???????????????????????????D.?必由之路
2.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我们说卡车静止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卡车?????????????????????????????B.?联合收割机?????????????????????????????C.?地面?????????????????????????????D.?地面上的庄稼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诗从物理学角度看,分别以“青山”和“竹排”为参照物,则竹排上的人的运动情况是(?? )
A.?运动、运动???????????????????????B.?静止、静止???????????????????????C.?运动、静止???????????????????????D.?静止、运动
4.蹦极是一种极具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
A.?他自己?????????????????????????B.?地面?????????????????????????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极者?????????????????????????D.?跳台
5.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中向乙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地前进了,则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
A.?以站台为参照物,甲车启动了?????????????????????????????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启动了
C.?以乙车为参照物,乙车启动了?????????????????????????????D.?以自己为参照物,甲车启动了
6.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 )
A.?河岸上的树?????????????????????????????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
7.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在屏幕内,我们认为运动员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屏幕????????????????????B.?摄像机的镜头????????????????????C.?跑道周围的景物????????????????????D.?电视机前的观众
8.一位勇敢的漂流者坐橡皮船在湍急的河水中漂流而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B.?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C.?以船为参照物,河水是运动的?????????????????????????????D.?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9.烟囱上烟和路面上两小车上旗帜飘扬情况如图所示 关于两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一定静止
B.乙车一定静止
C.甲车一定向右运动
D.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二、填空题
10.在乘车时,我们往车窗外看,有这样的感觉,看到远处的物体与车行方向向同运动.看近处的物体与车行方向相反运动.造成这样的观察结果,其原因是:在看远处的物体时,我们是以________参照物的;在看近处的物体时,我们是以________参照物的.
11.鲁迅的《社戏》中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________的.
12.如图所示把书放在桌上,书上放一支笔,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它带动笔沿着桌面向前移动.相对桌面,笔是?________;相对书,笔是静止的,说明?________
13.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解答题
14.为了锻炼阳阳同学的独立能力,今年五·一节,妈妈让她独自乘火车去合肥看望姥姥.
(1)她妈妈上车送行,正谈着,忽然听到一声长鸣,阳阳看见并列的另一辆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催促妈妈快下车.阳阳妈妈朝窗外站台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表说:“别着急,我们的车还没有开动呢.”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________?
(2)在行驶的列车上,阳阳同学看见邻座一位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________.
A.?铁路边的树木???????????????????B.?小孩子的座位???????????????????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D.?铁轨
(3)因为火车在开动时不断的颠簸,在开动的火车上写字就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阳阳同学看到有人用皮带把写字板固定在手臂上,这样就能在写字板写上漂亮的字了,如图所示.你能帮她解释其中的原理吗________?
15.如图所示A、B两车先后在两个时刻的位置情况.请写出A、B两车在这一过程中相对于地面的两种可能的运动情况:
(1)? ________
(2)? ________.
16.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开行,他们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哪辆汽车运动得最快?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背道而驰是指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与机械运动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潜移默化是一种思想的变化,与机械运动无关,故B符合题意;
C、奔走之路是指奔走的道路,与机械运动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必由之路是必须经过的道路,与机械运动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我们说卡车静止,说明卡车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由于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因此是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的.故选B.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竹排上的人相对于青山,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运动的,相对于竹排,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故选:C.
【分析】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蹦极者以自己为参照物,即是说他自己是静止的,那么地面就在运动,离自己越来越远.A符合题意;
由“看到地面越来越远”知:研究对象是地面,一般不以研究对象作为参照物,B不合题意;
若以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极者为参照物,则另一个蹦极者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C不合题意;
若以跳台为参照物,跳台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地面是静止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首先要选取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
5.【答案】B
【解析】【解答】A、以站台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启动,A不符合题意;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启动了,B符合题意;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启动了,C不符合题意;
D、以自己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若乙车是静止的,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此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也是运动的;若乙车是运动的,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甲车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B、C甲车和乙车的相对位置改变了,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启动了;D、自己和甲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6.【答案】B
【解析】【分析】以河水为参照物,乘客与河水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他是静止的;
若以河岸上的树、迎面驶来的船、河岸等为参照物,乘客与它们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故选B.
7.【答案】C
【解析】【解答】运动的运动员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是运动的,并且运动速度很快.而屏幕中的运动员相对于电视屏幕、摄像机的镜头、电视机前的观众,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对于电视屏幕、摄像机的镜头、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是静止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8.【答案】B
【解析】【分析】漂流者坐橡皮船在湍急的河水中漂流而下,人和岸边的树木之间由位置的改变,所以人是运动的;漂流者与水流保持相同的速度,所以相对于河水来说,人是静止的;同理以人为参照物,河水是静止的。故选B。
【点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9.【答案】D
【解析】【解答】因为炊烟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上面的炊烟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刮的。甲车旗帜向左,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不动,风把旗帜刮向左;二是甲车向右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左,把旗帜刮向左;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左;如果乙车静止不动,那么旗帜的方向应该和房上炊烟方向相同,而现在的旗帜的方向明显和炊烟方向相反,如果乙车向右运动,旗帜只会更加向左展。所以,乙车一定向左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图中旗帜向右飘动的情况,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像,相对于向左飘的轻烟,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二、填空题
10.【答案】近处物体;汽车
【解析】【解答】在乘车时,我们往车窗外看,在看远处的物体时,我们是以对面行驶的车辆为参照物,它们之间的位置发生改变,会感觉远处的物体与自己车行方向同向运动;看近处的物体时,以自己的车为参照物,周围的物体与车的位置发生改变,会感觉这些物体与车行方向相反运动.?
故答案为:近处物体?? 汽车
【分析】参照物选择遵循的几个原则:(1)、“一般性”原则.所谓“一般性”原则是指在描述地面上以及地面附近的物体运动状态时,一般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或默认地面为参照物.(2)、 “需求性”原则.参照物的选择虽然是任意的,但不能随意,有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 需求来选择恰当的物体作为参照物.(3)、 “方便性”原则.“方便性” 原则是指从方便出发选择参照物以简化物体运动的研究. 如果所 选参照物不恰当,有时会使问题变得很复杂.(4)、 “同一性”原则.当研究多个物体相对运动时, 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往往要选择同一物体 作为参照物,这就是“同一性”原则.
11.【答案】船;运动
【解析】【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相当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船;运动.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12.【答案】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解:书上放一支笔,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它带动笔沿着桌面向前移动,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说笔是运动的;
相对于正在运行的书,笔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笔是静止的,由此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而言的.关键是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变,则是静止的.
13.【答案】孤帆;太阳
【解析】【解答】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作者从不同参照物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从古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意思所在.“两岸青山相对出”描述的是青山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孤帆(行船),青山和孤帆(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的是船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太阳,船和太阳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答案为:孤帆(行船);太阳。
【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
三、解答题
14.【答案】(1)阳阳同学是以另一辆刚离站的列车作为参照物的,得到的结论是自己所乘火车是运动的,而妈妈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得到的结论是火车是静止的,即由于他们选取了不同的参照物,故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2)B
(3)写字板与手固定后,车无论是否颠簸,手与写字板位置始终相对静止
【解析】【解答】解答: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论就不同,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阳阳同学是以另一辆刚离站的列车作为参照物的,得到的结论是自己所乘火车是运动的,而妈妈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得到的结论是火车是静止的,即由于他们选取了不同的参照物,故得到了不同的结论。(2)小孩别动是相对于座位来说的,所以这个参照物是小孩子的座位;
故答案为:B(3)写字板与手固定后,车无论是否颠簸,手与写字板位置始终相对静止。
【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15.【答案】(1)A车静止,B车向东运动
(2)B车静止,A车向西运动
【解析】【解答】解:从a图到b图,A和B的运动情况有以下几种可能:(1)A车静止,B车向东运动;(2)B车静止,A车向西运动;(3)A车向西运动,同时B车也向东运动. 故答案为:(1)A车静止,B车向东运动;(2)B车静止,A车向西运动.
【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6.【答案】解: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说明甲和乙是相对静止,即相对与地面速度相同;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说明二者的速度明显不同;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更进一步证明丙的速度大于甲.故以地面为参照物丙的速度最大.
答:丙汽车运动得最快.
【解析】【分析】相对于地面向相同方向运动的物体,如果以速度快的物体为参照物,运动慢的就向后退,如果以慢的为参照物,运动快的物体仍然向原方向运动.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