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课时跟踪检测(二)+功和能+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课时跟踪检测(二)+功和能+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3-15 13:1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二) 功和能
1.(多选)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和能是两个相同的概念,所以它们的单位相同
B.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过程
C.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D.功是物体能量多少的量度
解析:选BC 功和能虽然单位相同,但不是两个相同的概念,故A错误;能量的转化过程是通过做功实现的,故B正确;不同形式的能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故C正确;功是能量转化多少的量度,但不是物体具有能量多少的量度,故D错误。
2.(多选)一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滑行,则(  )
A.这个物体没有能量
B.这个物体的能量不发生变化
C.这个物体没有对外做功
D.以上说法均不对
解析:选BC 不同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物体不做功,并不能说明物体没有能量。
3.力对物体做功100 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具有的能量增加100 J
B.物体具有的能量减少100 J
C.有100 J的能量发生了转化
D.产生了100 J的能量
解析:选C 由于物体是否对外做功未知,因此无法判断物体具有的能量的变化,A、B错误;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故C正确、D错误。
4.(多选)关于对机械功的原理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可以大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B.使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一定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C.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也可以省功
D.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解析:选BD 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总功总是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B对;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D对。
5.盘山公路总是修筑得盘旋曲折,因为(  )
A.盘山公路盘旋曲折会延长爬坡的距离,根据斜面的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功
B.盘山公路盘旋曲折显得雄伟壮观
C.盘山公路盘旋曲折会延长爬坡长度,斜面的原理告诉我们,高度一定,斜面越长越省力
D.盘山公路盘旋曲折是为了减小坡度,增加车辆的稳度
解析:选C 根据功的原理,增大位移,可以省力,但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所以C项
正确。
6.如图1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安放一竖直轻弹簧,弹簧上端与一木块m相连,在木块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使木块缓慢下移0.1 m,力F做功2.5 J,此时木块刚好再次处于平衡状态,则在木块下移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
图1
A.等于2.5 J        B.大于2.5 J
C.小于2.5 J D.无法确定
解析:选B 力F对木块做功2.5 J,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增加2.5 J,由于木块缓慢下移,动能并未增加,而重力势能减少,故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知,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必大于2.5 J(木块减少的重力势能也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7.一质量均匀不可伸长的绳索,重为G,A、B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如图2所示。今在最低点C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将绳索缓慢拉至D点,在此过程中,绳索AB的重心位置(  )
图2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始终不变
解析:选A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对于一些不规则的物体要确定其重心是比较困难的。本题绳子的重心是不容易标出的,因此,要确定重心的变化,只有通过别的途径。当用力将绳上某点C拉到D,外力在不断地做功,而物体的动能不增加,因此外力做的功必定转化为物体的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增加了,则说明物体的重心升高了。
8.如图3所示,把同一物体分别沿BA、CA、DA三个光滑斜面匀速推到同一高度的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
A.沿BA斜面最费力,做的功最多
B.沿DA斜面最费力,做的功最少
C.沿三个斜面推力大小都一样,沿DA斜面最省功
D.沿三个斜面做的功一样多,沿BA斜面最省力
解析:选D 由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由于不计摩擦,无论沿哪个斜面将物体推上A点,都与不用斜面直接将物体从E点匀速推到A点做的功一样多。若推力为F,坡长为L,则有FL=Gh,L越长,F越小,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A、B、C
错误。
9.(多选)如图4所示表示撑杆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落地(未画出)。在这几个阶段中有关能量转化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助跑阶段,身体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人和杆的动能
B.起跳时,人的动能和化学能转化为人和杆的势能
C.越过横杆后,人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落地后,人的能量消失了
解析:选ABC 运动员在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下落的几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分别为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化学能和动能转化为势能,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B、C正确。人落地后,人的重力势能会使地面发生形变且温度升高而转化为内能,即人的能量并没有消失,故D错。
10.水流从高处落下,对水轮机做了3×108 J的功,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为(  )
A.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前,具有3×108 J的能量
B.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时,具有3×108 J的能量
C.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后,具有3×108 J的能量
D.水流在对水轮机做功的过程中,能量减少了3×108 J
解析:选D 根据功与能的关系,水对水轮机做了3×108 J的功,说明有3×108 J的能量发生了转化,水对外做功,能量减少。故D正确。
11.如图5所示,用滑轮组提升一质量为m=20 kg的物体,若匀速升高h=3 m,不计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则力F做多少功?若直接用手把物体匀速提高3 m,人做功为多少?比较以上两种情况得到什么结论?(g=10 m/s2)
图5
解析: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时F=mg,F作用点的位移s=3h,则力F做功
W=Fs=mg·3h=mgh=20×10×3 J=600 J
W人=WG=mgh=20×10×3 J=600 J
由此可以看出,①使用机械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是相等的。②使用机械可以省力但费
位移。
答案:600 J 600 J 结论见解析
12.如图6所示,斜面长5 m,高3 m,倾角θ为37°,一工人现借用这一斜面用力F把质量为25 kg的木箱匀速推到斜面顶端,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g=10 m/s2)求:
图6
(1)这一过程中人所做的总功;
(2)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3)克服阻力所做的有用功;
(4)克服额外阻力所做的额外功。
解析:(1)由于木箱是匀速运动,推力F大小即等于斜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和重力沿斜面向下分力之和,
即F=mgsin θ+μmgcos θ=mg(sin θ+μcos θ)=190 N
W总=Fs=190×5 J=950 J。
(2)由功的原理WF=W阻=W总=950 J。
(3)W有用=mgh=250×3 J=750 J。
(4)W额外=μmgcos θ·s=0.2×250××5 J=200 J。
答案:(1)950 J (2)950 J (3)750 J (4)200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