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行知中学 皮德涛
[教学目标]
1、了解汉武帝“有为”的历史背景;知道刺史、西域、董仲舒等历史名词和人物;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2、通过汉武帝的“推恩令”剖析,学会分析汉王朝政策实质的方法;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选择,学会分析学术流派的主要思想与王朝统治之间关系的方法,能够深层次把握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本质。
3、通过汉武帝国策的转变,增加对国家政策调整依据的认识;以卫青、霍去病等人的事迹,来培养国家意识以及爱国情感,最终达成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有效渗透课堂的目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武帝“有为”的主要内容;
难点: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说明:
本课是以汉武帝时代为题目,所以汉武帝所采取的各种方法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其他内容就必须尽量缩减,以突出重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汉武帝“有为”的重要内容,其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背景,需要多角度引导学生,才能更深刻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考。
2、具体讲解
(1)介绍汉武帝本人,及其即位之时的国内外情况。
(2)探讨汉武帝“有为”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3)“有为”政治方面的措施。
(4)探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讲述霍去病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总结
4、课下思考
[资料附录]
1、“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2、“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3、“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汉书·平准书主父列传》
4、“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5、“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途,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
“不得其术,则主蔽于上,官乱于下。此事之情,属统垂业之本也。”
“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上说之。”
——《汉书·公孙弘传》
6、“徵发烦数,百姓贫耗,穷民犯法。酷吏击断,奸轨不胜。于是招进张汤、赵禹之属,条定法令。作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缓深故之罪,急纵出之诛。其后奸猾巧法,转相比况,禁网寖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
——《汉书·刑法志》
7、“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
——《汉书·匈奴传》
8、“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废为临江王,以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於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後有君子,得以览焉。至若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焉。
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史记·孝武本纪》
9、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汉书·董仲舒传》
10、卫青、霍去病介绍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为卫氏。字仲卿。长子更字长君。长君母号为卫媪。媪长女卫孺,次女少兒,次女卫子夫。後子夫男弟步、广皆冒卫氏。”
“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青尝从入至甘泉居室,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於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上谷太守郝贤四从大将军,捕斩首虏二千馀人,以千一百户封贤为众利侯。’”
“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原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君子豹变,贵贱何常。青本奴虏,忽升戎行。姊配皇极,身尚平阳。宠荣斯僭,取乱彝章。嫖姚继踵,再静边方。”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板书设计]
政治
背景 政策转变 思想 “有为”实质 加强中央集权
民族关系 汉武帝时代 巩固皇权
经济发展(人才辈出)
[训练设计]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D)
① 维护皇帝的权威② 恩赐亲戚③ 巩固统一④ 加强中央集权
A.① ③B.① ②C.① ② ③D.① ③ ④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D)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D)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 “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性善论” D. “大一统”的思想
4、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B)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5、材料解析题
材料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2:“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己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 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3:“……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诸生转向告引、至杀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
——《史记》
材料4:“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两者有何异同
答案:材料1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材料2主张以法治国,赏罚并用,强调严刑,重罚。两者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法。
(2)针对材料1的思想,材料3和材料4各持何态度 两者的目的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材料3焚书坑儒,反对儒学,材料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都在于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大一统的封建政权。
(3)针对材料2的主张,材料4采取何态度 实际情况又如何
答案“材料4虽尊崇儒家,但实际上也吸收了法学以法治国的主张。
“中央集权自秦建立,巩固这一体制,成为君主的主要任务,秦始皇因暴政等原因,致使秦王朝灭亡,未能巩固这一体制;刘邦因分封造成七国之乱,也未能有效巩固这一体制,如何巩固呢?”
以此引出本课主要人物汉武帝。
出示资料一、二,让学生对比材料,分析汉初与汉武帝即位时的不同。
得出:国力发生变化,统治者
A、必须根据变化调整对内、对外政策;
B、必须根据变化调整统治思想。
①简单介绍汉武帝的内外朝、刺史制度。教师此处需指出内外朝的形成其实是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措施,指出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②重点探究“推恩令”,分析汉武帝高明的政治智慧;
教师介绍“推恩令”,提出问题“汉武帝与汉景帝相比,在巩固中央集权方面谁的政治智慧更加高明?”
以削藩为例,分析武帝与景帝各自政策,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参考答案:景帝直接削藩导致藩国叛乱,不得不用战争方式来扑灭,中央集权并未得到巩固;武帝却用“推恩令”这种和平方法,把王国问题解决于无形之中。因此武帝较景帝,政治智慧更加高明。
①中央集权的巩固不仅需要强有力的政治措施,还要有高超的思想控制方法,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尊儒”,而不“尊道”或“尊法”呢?
参考答案:A、“无为”的黄老思想不能适应国力强盛的现实;
B、为避免出现类似于秦的暴政,而不敢过分崇尚法家;
C、此时的儒家经董仲舒改造,提倡“大一统”,与汉武帝“有为”思想相吻合。
②“尊儒”是否表明汉武帝彻底放弃法家学说,完全以儒学治国呢?出示材料五、六。
参考答案:法家思想是“百家”中肯定社会变革,提倡中央集权的,它对于巩固中央集权是非常有利的,不过由于秦的灭亡使汉武帝不敢过分提倡,但绝不是毫不采纳。“尊儒”但不是完全以儒治国,除“大一统”思想等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外,对儒家其他主张却
不采纳,如限田等民本思想;得到汉武帝重用的大臣并非是完全崇尚儒家的人,而是既精通儒术又深明刑法的人。
由此得出汉武帝执政原则——儒表法里。
③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方法
汉武帝和秦始皇,为统一人们思想,让人们接受儒家学说,各自采取了何种方法呢?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政策引导——把儒家学说和仕途练习起来;
“焚书坑儒”。』
『士人纷纷学习儒家学说,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官方指导思想;
引起人们不满,为以后覆亡埋下隐患。』
同时必须指出,二者各自做法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不能盲目比较。
为什么霍去病会说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参考答案: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展出图片,指出西汉疆域的扩大及河西四郡的位置。
回顾“有为”的背景,及“有为”的措施,简介汉朝经济发展,指出历史进入汉武帝时代。
学者夏曾佑在他的著作《中国古代史》中说,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比如汉高祖,然而又“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比如汉武帝。说汉武帝是“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是因为他确认的历史路径、开启的文化风气、创立的政治制度、拓定的国家疆土为后世帝皇所继承。你怎样理解这一观点呢?
参考答案:可从汉武帝“有为”措施来思考,如强皇权、弱相权,成为以后历代皇帝政治实践的必要手段;刺史制度成为以后中央加强地方仿效对象;独尊儒术则使儒家学说成为官方、学者的主流思想等等;而汉高祖刘邦虽建立西汉王朝,但是制度上却并无多大建树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