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5课 康乾盛世(上)
市北高级中学 薛 萍
[教学目标]
1. 知道康乾盛世的基本概况;掌握清朝前期军机处设立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掌握清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基本策略,以及清初疆域奠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通过解读军机处的相关文献、图片史料,初步掌握探究历史问题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信息概括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观察清初疆域四至的地图及阅读课文内容,学会讲述清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过程,并认识这一概况所反映的策略;通过探究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与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两个层面去看待康乾盛世,学会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评价历史现象。
3. 通过学习清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和基本策略,认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特征之一。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清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和基本策略。
难点:综合辩证地看待康乾盛世。
说明:
1. 皇权之盛、疆域之盛是康乾盛世的具体表现之一,与经济文化之盛等相互联系,故为本课重点。
2. 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与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两个层面去综合、辩证地看待康乾盛世,加强学生对本分册内容的认识,并为下一分册学习奠定基础,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习过的盛世局面,推导出康乾盛世的概况。
提问: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过哪些盛世?盛世局面的一般表现是什么?回答: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一般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等。清朝前期,在康熙(1661年—1722年)、雍正(1722年—1735年)、乾隆(1735年—1796年)三位皇帝统治的130多年的时间里,即从17世纪的中期到18世纪末,由于他们励精图治,不断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在中国出现了彪炳史册的 “康乾盛世”。它具体表现为:政治方面,政治稳固、社会安定,边疆巩固、国土辽阔;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出现令人瞩目的迅速发展;文化方面,由于统治者的重视而有所建树,尤其是大型图书的修订编纂,成绩尤为显著。
2. 讲述皇权之盛。
① 教师讲述,从清初的设内阁、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康熙时设立南书房及至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时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等措施,使学生认识到皇权空前加强。② 解读文字史料(材料一、二),引导学生理解军机处设立的直接原因、军机处的职权及特点,从而认识到“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至于顶峰。”提问:根据材料一,军机处最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成员如何选拔?回答:对西北用兵和防止泄漏军事机密。处理前线军务奏报,不经内阁直接发出。亲信重臣,即皇帝亲信的满汉大臣。提问: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后来军机处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回答:由一个临时性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一个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的常设机构。提问:根据材料二,军机处的权力有何特点?回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说明军机处虽然掌管一切军政大事,但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起上传下达之用,无独立执政、决策大权,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因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至于顶峰。补充材料:乾隆皇帝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 ——(清)《东华录》③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所学知识要点。
3. 讲述疆域之盛。
提问:在加强皇权的同时,还有不少问题让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心忧。对边疆地区如台湾和西藏还没有完成有效的控制,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沙俄势力东来,侵入了我国的黑龙江流域。在巩固统治上皇帝面临什么问题?回答: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① 学生阅读课本39-41页,根据地图的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方位,找出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具体措施。回答:东北——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西北——平定准部、回部叛乱;西南——加强对西藏的治理;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教师加以适当补充、讲解。② 读图学史:仔细观察课本40页《清朝前期疆域图》,指出清朝疆域的四至。回答:清朝疆域四至——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总面积大约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其疆域之盛连汉唐盛世都难以比拟。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我国形成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包括满、蒙、回、藏、维吾尔等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民族格局。补充材料:“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③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所学知识要点。
4. 小结本课。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思考康乾盛世的“盛”体现在何处?回答:通过前面学习,我们对康乾盛世的“盛”应该有两方面的具体认识: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即皇权之盛;清政府平定叛乱、抵御外来侵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即疆域之盛。当然,康乾盛世之“盛”还表现在经济与文化方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5. 学生分组探究活动。
探究:有人认为,康乾盛世超过了前代任何一次盛世局面,是值得颂扬的;也有人认为康乾盛世与同时期的欧洲相比存在着潜在的危机,是“落日的余晖”。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和材料(材料三、四、五、六),谈谈你的看法。回答:康乾盛世,政治上君主专制至于顶峰,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抵御外来侵略,平定内部叛乱,加强边疆管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了巩固与发展,疆域辽阔。这些盛世局面超过了前代任何一次,因而从中国历史的纵向角度考查,的确是值得颂扬一番的。但另一方面,皇权极度膨胀、官吏腐败,政治上的专制造成了思想文化的专制,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而与此同时,西方世界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从而从政治上步入近代社会,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日益拉大,最终遭受“落后必然挨打”的命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问题在我们学习了后两个分册之后,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总之,我们应该综合辩证地分析康乾盛世这一历史时期。从中国历史的纵向角度来看,康乾盛世是中国国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值得颂扬和自豪。然而,如果把它放进世界历史的横向角度,却让人感叹:盛世中蕴涵着危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资料附录]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值(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三:和珅因为善于逢迎乾隆帝,得到了乾隆的重用,官居高位,权倾朝野。一时朝廷上下不向和珅行贿就很难当官升官。后嘉庆帝下令抄和珅的家产,估计列入清单的家产总价值不下二亿两。
——二期课改高三历史教材
材料四: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迭兴文字狱,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所涉及的对象不仅是汉族地主知识分子,而且上有政府官员,下有一般平民。在严密的文网之下,广大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朝政,不敢研究经世致用的学问,迫使知识分子走上学术和现实相脱离的道路,埋头于故纸堆中,搞繁琐的考据。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卷》
材料五: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六:世界历史上的同一时刻(17世纪、18世纪):
英国:进行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政体逐步确立,议会制、两党制、内阁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制度逐渐形成。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展开,生产力迅速提高。
法国:17世纪中期,路易十四进行改革,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后半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美国:1775年―1783年,独立战争爆发。1787年,制订了宪法。1789年,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
[板书设计]
[训练设计]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帝的两个重臣明珠、索额图分别被称为“明相”“索相”。凭借本节课的所学知识,你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吗?
参考答案:清朝仿照明制,无宰相,设置内阁、六部等,故无宰相之说。
清初仿明设置内阁
康乾盛世
政治-强化皇权
清初仿明设置内阁
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设南书房
雍正创设军机处
乾隆强化军机处
疆域-巩固发展
东北—抗击沙俄入侵: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
西北—平定准噶尔、回部叛乱,统一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西南—册封达赖与班禅,派出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治理
东南—郑成收复富台湾;康熙攻占台湾设台湾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