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专题探究:冬瓜拱的力量》(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12《专题探究:冬瓜拱的力量》(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18 09:44:46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专题探究:冬瓜拱的力量科学粤教版 五年级下新知导入波波、彬彬和琪琪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座由很多梯形石块拼成的拱桥。波波问:“这座拱桥的拱为什么没做成整块?”斌斌回答:“可能没有那么大的石块吧!”琪琪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的拱结实吗?”他们的问题,你是怎么个意见呢?创设问题情境新知导入由小块构件拼成的完整的拱和由完整材料组成的拱承重的能力一样吗?让我们一起做个专题探究吧新知讲解一、提出任务尝试用冬瓜或其他合适的材料模拟制作拱,研究拱的拼接方法及其承重能力 新知讲解为什么要选用冬瓜做材料呢?因为冬瓜容易加工,且可以切成若干冬瓜圈新知讲解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模拟制作拱?西瓜皮环形泡沫块新知讲解二、作出假设为什么要对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呢?这样探究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新知讲解半圈冬瓜梯形小块假设1将半圈冬瓜切成多个梯形小块,再拼成拱形。其承重能力和完整的半圈冬瓜拱一样或差不多 假设2将半圈冬瓜切成多个梯形小块,很难再拼成拱形。即便拼出来,其承重能力也会比完整的半圈冬瓜拱差很多 新知讲解可以不切成梯形小块吗只要能拼成拱形就可以,比如三角形讨论新知讲解三、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怎么写呀?根据自己的假设写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新知讲解
设计方案
设计者:琪琪
实验假设:
将半圈冬瓜切成多个梯形小块,再拼成拱形。其承重能力和完整的半圈冬瓜拱一样或差不多。
实验步骤:
1、将冬瓜圈切成2个半圆
2、将1个半圆的冬瓜均匀切成5个梯形小块
3、将5个梯形小块搭成一个拱,用书做拱座
4、再将1个半圆完整的冬瓜做拱,用书做底座
5、分别往两个拱上整盒钩码,观察比较
新知讲解注意事项
1、冬瓜要切成5块,即奇数块。(去
除中间的一块,两边的对称,便于搭
建)
2、切口方向应指向圆心。
3、每一块冬瓜切块应呈现出“梯形”,
即:外大里小。
4、要有重物抵住拱足,以便冬瓜拱能
承载更大的重量。
5、用刀切冬瓜时要注意安全。新知讲解四、进行实验一个人能把5小块梯形冬瓜搭成拱形吗?按照设计方案,我们一起合作吧!新知讲解将冬瓜圈切成2个半圆,再将1个半圆的冬瓜均匀切成5个梯形小块①为防止切好的冬瓜小块搭不成拱,可在冬瓜块上做上标记(1、2、3、4、5) 温馨提示新知讲解将5个梯形小块搭成拱形②温馨提示用来做拱座的书本一定要够多或者在书本上再加重物,为防止切好的冬瓜小块搭不成拱新知讲解分别往由5个小梯形拱和完整半圆拱上加整盒钩码,观察记录③新知讲解五、得出结论10432将半圈冬瓜切成多个梯形小块,再拼成拱形。其承重能力和完整的半圈冬瓜拱一样或差不多。提示:参考其他小组的记录,看看自己的假设是否得到验证新知讲解六、表达评价评价内容
1、提出的任务是否科学可行
2、作出的假设是否有科学依据
3、方案设计是否有可操作性
4、观察记录是否认真细致
5、做出的假设是否得到验证课堂练习1、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形状的桥,承受压力最大的是( )

A. B. C.
2、冬瓜拱一般情况下把冬瓜圈切成( )块。
A、3 B、5 C、7
3、许多建筑都有“拱形”,主要为了( )
A、美观 B、抗压 C、增大空间BBB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拓展提高梯形小块做的冬瓜拱为什么不跨呢?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多个梯形小块拼成的冬瓜拱与完整的半圈冬瓜拱承重能力差不多。能够设计实验,搜集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能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多个梯形小块拼成的冬瓜拱与完整的半冬瓜拱的承重能力。能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乐于表达,善于与他人交流并能做出合理评价。以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探索科学规律。板书设计专题探究:冬瓜拱的力量专题探究提出任务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评价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教材29页“假设2”:将半圈冬瓜切成多个梯形小块,很难再拼成拱形。即便拼出来,其承重能力也会比完整的半圈冬瓜拱差很多。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专题探究:冬瓜拱的力量》习题
一、填空题
1、建拱桥时,人们常用________拼成一个完整的拱。
2、对探究的问题事先作出假设,这样做会使探究_______更加明确,_______更加清晰。
3、科学探究的流程包括:_________、作出假设、_________、进行实验、__________和表达评价。
4、将半圈冬瓜切成多个梯形小块,再拼成拱形。其承重能力和完整的半圈冬瓜拱___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把拱足用重物抵住,可以增强拱形的抗压能力。( )
2、造好的纸桥压塌后快速恢复形状,载重量不会受到影响。( )
3、用梯形冬瓜来做冬瓜拱时要外大里小。( )
4、可以用来的做拱的材料很多,比如冬瓜、西瓜和环形泡沫圈等。( )
5、切冬瓜时,切口方向应指向圆心。( )
三、问答题
1、梯形小块做的冬瓜拱为什么不跨呢?
2、怎样进行科学探究?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小块构件
2、方向 目标
3、提出任务 设计方案 得出结论
4、一样或差不多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2、?
3、√
4、√
5、√
三、问答题
1、因为冬瓜拱把受到的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紧密,所以冬瓜拱不会垮。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12《专题探究:冬瓜拱的力量》
教学设计
课题
专题探究:冬瓜拱的力量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5
学习
目标
1.科学知识
懂得多个梯形小块拼成的冬瓜拱与完整的半圈冬瓜拱承重能力差不多。
2.科学探究
(1)设计实验,搜集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多个梯形小块拼成的冬瓜拱与完整的半冬瓜拱的承重能力。
(3)恰当的表达,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
3.科学态度
(1)培养乐于表达,善于与他人交流并能做出合理评价的好品质。
(2)崇尚科学,实事求是。
重点
设计实验,搜集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并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多个梯形小块拼成的冬瓜拱与完整的半冬瓜拱的承重能力。
难点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多个梯形小块拼成的冬瓜拱与完整的半冬瓜拱的承重能力,培养乐于表达,善于与他人交流并能做出合理评价的好品质和崇尚科学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波波、彬彬和琪琪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座由很多梯形石块拼成的拱桥。波波问:“这座拱桥的拱为什么没做成整块?”斌斌回答:“可能没有那么大的石块吧!”琪琪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的拱结实吗?”他们的问题,你是怎么个意见呢?
引导学生做探究实验:由小块构件拼成的完整的拱和由完整材料组成的拱承重的能力一样吗?
学生回答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展示图片,提出任务:
尝试用冬瓜或其他合适的材料模拟制作拱,研究拱的拼接方法及其承重能力 1、引导学生探讨:
为什么要选用冬瓜做材料呢?
教师总结:
因为冬瓜容易加工,且可以切成若干冬瓜圈。
2、引导学生思考:
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模拟制作拱?
教师总结:
还可以用环形泡沫圈和西瓜皮做材料制作拱。
二、指导学生作出假设
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对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呢?
教师总结:
这样探究,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
2、根据自己的经验,我们可以作出哪些假设呢?
教师列举:
假设1:将半圈冬瓜切成多个梯形小块,再拼成拱形。其承重能力和完整的半圈冬瓜拱一样或差不多
假设2:将半圈冬瓜切成多个梯形小块,很难再拼成拱形。即便拼出来,其承重能力也会比完整的半圈冬瓜拱差很多
3、引导学生讨论:
可以不切成梯形小块吗?
三.指导学生写出设计方案
1、设计方案怎么写呀?
2、设计方案列举
设计方案
设计者:琪琪
实验假设:
将半圈冬瓜切成多个梯形小块,再拼成拱形。其承重能力和完整的半圈冬瓜拱一样或差不多。
实验步骤:
(1)将冬瓜圈切成2个半圆
(2)将1个半圆的冬瓜均匀切成5个梯形小块
(3)将5个梯形小块搭成一个拱,用书做拱座
(4)再将1个半圆完整的冬瓜做拱,用书做底座
(5)分别往两个拱上整盒钩码,观察比较
注意事项:
(1)冬瓜要切成5块,即奇数块。(去除中间的一块,两边的对称,便于搭建)
(2)切口方向应指向圆心。
(3)每一块冬瓜切块应呈现出“梯形”,即:外大里小。
(4)要有重物抵住拱足,以便冬瓜拱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5)用刀切冬瓜时要注意安全。
四、指导学生合作进行实验
1、将冬瓜圈切成2个半圆,再将1个半圆的冬瓜均匀切成5个梯形小块。
温馨提示:
为防止切好的冬瓜小块搭不成拱,可在冬瓜块上做上标记(1、2、3、4、5)
2、将5个梯形小块搭成拱形
温馨提示:
用来做拱座的书本一定要够多或者在书本上再加重物,为防止切好的冬瓜小块搭不成拱
3、分别往由5个小梯形拱和完整半圆拱上加整盒钩码,观察记录
温馨提示:
搭拱成功后往上加整盒钩码
五、得出结论
通过表格数据的填写,引导学生知道结论是从观察数据中总结出来的。
梯形冬瓜总数
搭拱总次数
整盒钩码数
合作人数
提示:参考其他小组的记录,看看自己的假设是否得到验证
六、指导学生会表达评价
1、评价是多方面的: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
2、评价的内容包括:
(1)提出的任务是否科学可行
(2)作出的假设是否有科学依据
(3)方案设计是否有可操作性
(4)观察记录是否认真细致
(5)做出的假设是否得到验证
填写表格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七、课堂练习: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项
1、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形状的桥,承受压力最大的是( )
2、冬瓜拱一般情况下把冬瓜圈切成( )块。
A、3 B、5 C、7
3、许多建筑都有“拱形”,主要为了( )
A、美观 B、抗压 C、增大空间
九、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教材29页“假设2”:将半圈冬瓜切成多个梯形小块,很难再拼成拱形。即便拼出来,其承重能力也会比完整的半圈冬瓜拱差很多。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只要能拼成拱形就可以吧,比如三角形等。
学生回答:根据自己的假设写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做对比实验,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各组观察数据,汇总其他组试验情况从而得出结论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回答:因为冬瓜拱把受到的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紧密,所以冬瓜拱不会垮。
学生课后完成
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的具体任务内容和相关要求
检测课堂掌握情况
达到学以致用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多个梯形小块拼成的冬瓜拱与完整的半圈冬瓜拱承重能力差不多。能够设计实验,搜集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能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多个梯形小块拼成的冬瓜拱与完整的半冬瓜拱的承重能力。能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乐于表达,善于与他人交流并能做出合理评价。以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探索科学规律。
总结课堂所学
板书
专题探究:冬瓜拱的力量
提出任务
作出假设
设计方案
专题探讨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表达评价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