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5 21:2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题目要求的。
1.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认识,主要缘自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 )【识记】
A.春秋诸侯争霸 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 D.隋朝暴政而亡
2.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下列史实与他密切相关的是( )【识记】
A.创立皇帝制 B.颁布“推恩令” C.贞观之治 D.设宣政院管理吐蕃
3.《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理解】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齐纨鲁缟车班班”,材料中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运用】
A.农业发展 B.政治清明 C.经济繁荣 D.商业活跃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下列被唐太宗称为镜子的是( )【识记】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6.唐朝前期的几位皇帝,按其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识记】
A.唐太宗、唐玄宗、唐高祖、武则天 B.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C.唐高祖、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 D.唐太宗、唐高祖、武则天、唐玄宗
7.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识记】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8.《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理解】
A.篡夺皇位,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9.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3)材料二中,639~751年问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10. 材料一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 “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娟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i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一?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什么统治局面?



(2)结合材料分析,这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隋唐朝代更替的认识和对唐太宗思想的根源的认识。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唐太宗统治结果的认识。
3.【D】 【解析】 本题考察对唐太宗措施的理解和运用。从“任贤能、受谏诤”可以看出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从 “舟君,水民”中可以看出吸取隋亡的教训,因此选D.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唐玄宗时期的经济发展,从商铺和客商可以看出是经济发展。
5.【C】 【解析】本题考察基础知识运用,教材中唐太宗称“魏征为镜子”。
6.【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课文线索的整理,理清关系。
7.【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唐玄宗统治措施的影响。
8.【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武则天的措施及对她的评价,“根据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主要概括对武则天功绩的评价,因此选D。
二、非选择题
9.【答案】(1)特殊时代: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诗史” (2)社会现实:开元盛世时期国家呈现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允实),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景象。 印证:“小邑犹藏万家室”。 (3)趋势:连续增长(上升)。 原因:国力强盛
【解析】(1)主要是识记。考察诗人杜甫的生活年代和诗歌地位。(2)主要考察理解和运用。通过对材料一的分析,抓住关键词“万家室。稻米粟米,仓廪俱丰实,无豺狼”等史实,归纳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社会景象。从材料二中的户口数得出“小邑犹藏万家室”。(3)主要考察对知识的运用和对材料本身的解读。从人口增加得出结论。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是由于国力强盛所致。
10.【答案】(1)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2)重视生产,轻徭薄赋,重用人才【解析】(1)考察识记理解。本题需要根据材料中关键词知道是谁统治时期,并根据所学知道该统治者统治时期的成效。(2)考察理解运用。此题的答题关键在于“根据材料指出”注意答案必须来源于对材料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