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共55张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共55张PPT 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6 12:1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为温故知新1、粉碎四人帮后,人们对党和国家要求什么?
2、两个 “凡是”方针何时在哪些报刊上提出来的?其内容是什么?
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什么问题的大讨论?其性质是什么?得出什么结论?
4、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在何地召开的?其内容是什么?
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什么?
6、我党最大的一起冤案何时平反的?
7、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吴跃进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虽然当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有个爱好——唱歌。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历史背景: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这段花鼓词反映了什么?为什么凤阳“地多不打”?
——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春紧夏松秋光蛋,
碾子一住就要饭。
——凤阳花鼓
日日窝窝头,月月难见面,三月吃顿肉,乐得赛过年。集合—敲钟劳动—
集体劳动 (1)实行人民公社,集 中劳动,吃大锅饭;(2)农民缺少自主权, 生产积极性不高。材料一: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材料二:“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改革的原因)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小岗村农民牵着耕牛走在田间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农村改革的尝试(5)农村改革的发展中央指导,1983年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内容和特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前提:土地公有制
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而且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18个红手印的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那样,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小岗村改革前后比较:思考:以上数据说明小岗村改革效果如何?一、小岗——农村改革的创举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6)农村改革的深化:(7)影响或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安徽凤阳小岗村 改革前后一、小岗——农村改革的创举
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水东蜜枣生产基地敬亭山茶叶生产基地古泉啤酒商标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小岗——农村改革的创举男装 截止2001年乡镇工业企业数672万个,占全国工业企业数的99%。农村经济结构的70%都是乡镇企业创造的。实践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
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1956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小结: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一、小岗——农村改革的创举一、小岗——农村改革的创举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为金凤凰。
课后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分析上表,你能说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吗?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土地 改革1950年—1952年底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1953年—1956年底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变土地私有制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1958年(—978年)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公社化体制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知识拓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我国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主要有哪些不同?(1)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所有,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农民仅仅拥有经营权和使用权。(2)经营管理形式不同: 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则由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产品分配方式不同: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留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发展结果不同: 农业合作化前,农民个体经济力量薄弱,经营方式落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吴跃进家里粮食成囤,钱袋子也渐渐鼓起来,他想去外地见见世面,正好一个远房亲戚在青岛,他就带上行李,来到了青岛。。。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城市改革背景:材料一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这是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材料二 1956年夏,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请思考:
上述材料描述了什么现象?国有企业没有自主权,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政企职责不分;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没有活力。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城市改革背景:2、开始时间: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主要内容:(1)所有制结构上,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配制度上,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宏观调控上,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5、意义和成效:6、结果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11年全球营业额实现1357亿元的大型家电第一品牌。2011年海尔在全球大型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为7.8%,第三次蝉联全球第一。二、海尔——城市改革的典型美国纽约海尔集团大厦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情况对比经济体制改革前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政府统领平均主义过于单一,不利于经济发展政府统管过多过死,政企职责不分抑制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政企分开 企业扩大经营自主权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形式多样,扩大经济发展途径政府宏观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更灵活及时激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材料研读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迅速改变了中国长期落后的面貌。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它的弊端也逐渐显露。这种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销售都要按照国家统一计划进行,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国民经济按行政系统、行政区划分管理,造成条块分割严重,割断了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企业和职工的“大锅饭”思想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海尔集团(前身为青岛电冰箱厂)由一个亏空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品牌,今日海尔辉煌的业绩证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
吴跃进听完亲戚的描述,心也痒痒起来,想着回家也要利用国家的政策发财致富。他回乡也开了个小厂,成为了一名企业家。此时吴跃进经常喜欢唱这样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1.提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2、深化改革意义: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有什么不同? 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体制。
主要区别有:一是经济运行的机制不同。计划经济是无所不包的国家计划,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即价格供求竞争利率等。
二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后者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三是调节经济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后者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结构单一,后者所有制结构多元。
五是利益分配不同。前着平均主义严重,后者注重效率。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有什么不同?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发展经济提高资源使用率,促进经济发展权力高度集中,后期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存在一定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导致经济危机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1.下表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B 年代 粮食产量
1980年 5.02亿公斤
1981年 5.70亿公斤
1982年 7.15亿公斤 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 “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
A、土地所有权
B、进厂打工权
C、生产与分配自主权
D、兴办乡镇企业权  1、(2011·鸡西)“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反映的是1978年以来在我国农村逐步实行的 (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2、(2011·吉林)“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 )
A.珠海 B.汕头 C.厦门 D.深圳3、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 ( )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92年  D. 2000年CBD知识巩固中考·资阳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定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从中我们认识到农民从中获得的是生产与分配自主权。从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中考·湖南卷  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设立的相关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吸收外资、侨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综合此上因素,应选答案B。(2011·长春)阅读下列材料:
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新的合作基础。
——摘编自《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改革”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哪一时期?
(2)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请写出它的重要举措。
(3)与材料中“开放”的城市同时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
史料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汕头、厦门、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