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6 12:2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含义:
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温故知新
“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
基础
十一届
三中全会
重心转移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伟大的历史转折
部编资源
导入新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安徽凤阳县是一穷乡僻壤之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当时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凤阳花鼓唱道:
改革前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
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1 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
史料2 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
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
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
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的烦恼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农村人民公社
土地归公社所有,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吃大锅饭,收入少
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讨论:结合安徽凤阳的情况,谈谈改革前
的农村存在哪些弊端?
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
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
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
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
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后家家户户
背起花鼓去讨饭。
材料3、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劳动不积极
靠救济生存
靠天吃饭
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试一试:请你从这份协议中,分析农民的责任、利益。
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在希望的田野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的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农村改革中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哪个地方?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1978年12月18日晚,在队长的带领下,小岗生产队在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这一天,正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之日。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在希望的田野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土地等生产资料
所有权
使用权
国家
农户
作物收成
定额
国家集体
剩下部分
农户所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5.02亿公斤
6.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安徽凤阳粮食产量
1984年
1978年
40731亿公斤
30477亿公斤
全国粮食产量
增长33.6%
以上数据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1979年秋天,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 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中国文明网》: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四川开始,之后推广到全国。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以前21年增长的粮食。 ——《邓小平时代》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有什么变化?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上海郊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在年终分配时露出了笑脸
1984年国庆35周年的庆典上,人们用这样醒目的标语,表达着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认同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4.1978年
在希望的田野上
3.1958年
1.1950~1952年
2.1953~1956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改革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取消农业税
实行惠农补贴
实行土地流转政策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 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作用:
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身边的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在希望的田野上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事业)—— 党在农村探索出的致富新路
部编资源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华西村是江苏省江阴市闻名全国的富裕村、文明村。搞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华西村的特色所在。
华西村从当初负债2.5万元起步,如今固定资产30亿元,拥有村办企业58家,2003年工业销售收入约达200亿元,农业只占工业的万分之一。2000多名村民,每户配备了小轿车,每家建起了400平米以上的别墅,年人均收入8000美元。最穷的村民家存款50多万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利益和幸福出发,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并要求: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对扶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
请同学们为农村的扶贫工作献计献策。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水果生产基地
绿色蔬菜基地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
1.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实施:
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发展:在中央支持下,1983年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影响: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1.原因:农村人口比重大,稳定农村事关国家稳定,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步骤:安徽、四川率先实行。
5.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率先包产到户的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推广: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结果: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闪烁的霓虹下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甚至连小商业也是公有制,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
你能看出改革前企业存在什么问题吗?
所有制形式单一
材料二: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是著名的国有企业。那个时候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块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后来企业效益不断下滑。
材料三:沈阳有两个厂,铜厂和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订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企业没有自主权
管理僵化
材料四:分配平均主义严重,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通常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平均主义大锅饭
企业职工积极性低
材料研读: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通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我们工厂的情况有点糟。“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因为天气很热,工厂为采取降温的措施,打算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十一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工人生产没有积极性,吃大锅饭
企业没自主权,政企不分
增强企业活力
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刊登
在闪烁的霓虹下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主要内容
(1)所有制: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集体企业
合资企业
外资企业
个体企业
改革措施
指导文件:
198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措施: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分配方式
经济体制改革前
经济体制改革后
单一公有
政企不分
平均分配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
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刊登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5.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
业的活力
敢问路在何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基本特征:
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
2.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
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敢问路在何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
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表:建国后我国GDP总量变化 (单位:亿元)
经济体制改革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乡镇企业
3
增强企业活力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5
改革
不可动摇
小结
改革启示
①改革要勇于创新
②改革要打破阻力
③改革要循序渐进
④改革要不断完善
推动
目标
在路上
城市
农村
随堂练习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
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
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D
2.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
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
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
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C
3.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55人
呼吁的主要内容是(   )
A.实施“一五”计划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进行三大改造
D.结束“文化大革命”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