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及相应的结构;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3.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形成健康生活、保护呼吸系统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及相应的结构;
教学难点
1.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及相应的结构;
2.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方法
师生交互式、资料分析法、合作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自主预习 教师利用学生手中的教辅资料,选择一部分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选择题选题原则是难度较低,包涵的知识点全面。增加一道开放题:你最希望通过这堂课学到什么? 课前预习,完成检测任务 一方面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另一方面根据猿题库收集分析的数据,可以有效找出学生认知的难点、兴趣点,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有所侧重。
二、动画导入 播放影片:《神偷奶爸》片段 憋气憋晕的小女孩 问题引领: 1.动画中小女孩为什么会晕? 2.氧气通过哪个系统进入人体? 导入:那今天就来认识八大系统中的呼吸系统。 从熟知的动画片中,思考生物学问题,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从学生感兴趣并很熟悉的动画片段引入,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也为下文呼吸道的组成做铺垫;同时锻炼了学生将生物与生活实践联系,在身边的生活中提炼出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三、呼吸系统的组成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图片呈现: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 问题引领: 1.各器官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呼吸系统的两部分分别由哪些器官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识图方法:1、各器官的形状;2、各器官的大致位置;3、各器官的大致分类(呼吸道和肺)及基本功能(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学生识记各器官的性状、位置及大致分类,思考并回答问题 识记生物基本结构图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必要任务,在识记的过程中,需要理解再加以记忆,教师在此过程中提炼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呼吸道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二)呼吸道的基本功能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图片呈现:鸡的气管和食道 问题引领: 1.哪根是气管? 2.请给出你的理由。 小结: B为气管,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较食道而言,气管需要随时保持通畅。 过渡及问题引领:那究竟是什么结构使得气管有这样的特征呢? 图片呈现:气管软骨及喉的结构 小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相应结构有骨或软骨。 拓展:气管也有不通畅的时候。 图片呈现:哮喘和打鼾 过渡及问题引领: 1.呼吸道仅仅是一个通道吗? 2.呼吸道会对气体进行怎样的处理? 学生根据问题,认真读图,比较A、B的区别;讨论并得出结论,并给出得出结论的依据,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学生观察气管结构图,并思考,得出结论。 用实拍图,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讨论,进一步理解 “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映结构”这一生物学基本思想;同时也鼓励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提炼生物学问题 从外到内,进一步理解气管的结构、功能,及两者相适应的问题
学生将思考和讨论结果形成小结,并作笔记。 结合生活实践并理解生活现象。 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形成言简意赅的小结并指导学生做笔记,有助于基础知识点的落实。 引入拓展,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传达健康生活、科学预防的基本观念。
四、呼吸道的结构和其它功能 (三)呼吸道的其它功能 ——呼吸道对空气的预处理 图片呈现:哈气取暖 问题引领: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呼出来的气体是热的。】 问题引领:为什么气体经过呼吸道之后变暖了?什么结构的功能? 资料呈现 1.鼻腔有时会流血。 2.鼻腔分布着毛细血管。 3.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 小结1:呼吸道有温暖气体的作用,鼻腔中丰富的血管有如此功能。 拓展思考: 北欧人的鼻子要大些,鼻腔也就要相应长些,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逐一分析资料,结合“哈气取暖”的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利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从外到内,进一步理解气管的结构、功能,及两者相适应的问题。 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形成言简意赅的小结并指导学生做笔记,有助于基础知识点的落实。 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资料分析: 1.患感冒时,用嘴呼吸会觉得很干。 2.跑步时,若用嘴呼吸也会很干。 3.但如果用鼻子呼吸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问题引领: 1.这说明什么? 2.湿润气体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图片呈现: 气管壁结构图 资料分析: 1.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 2. 气管壁也有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 小结2:呼吸道有湿润气体的作用,对应的结构是鼻腔与气管壁中有腺细胞。 拓展及过渡:感冒擤鼻涕、吐痰都需要特别注意卫生。因为其中含有很多病原体。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百日咳等的病原体,这些都可以通过痰进行传播。 问题引领: 那这些黏液除了湿润空气之外,还有什么功能? 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并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读图,结合资料讨论,尝试解释问题,得出结论 做笔记 思考、分析 运用生活情境,提炼生物学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形成言简意赅的小结并指导学生做笔记,有助于基础知识点的落实。 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使学生形成注意个人卫生,健康生活的态度
图片展示: 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及黏液、鼻毛图 小结3:呼吸道有清洁作用,相对应的结构是鼻毛、呼吸道内的纤毛和黏液。 归纳总结: 读图,讨论,尝试解释 做笔记 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形成言简意赅的小结并指导学生做笔记,有助于基础知识点的落实
三、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 问题引领: 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举例说明。 结论: 可以减轻,但不能完全避免!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拓展: 1.津京冀严重雾霾、深圳局部雾霾现象;2.职业病——尘肺;3.抽烟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 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观念 联系实践,分析环境与呼吸系统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环保及健康生活的观念
五、呼吸道与消化道、声音的产生 1.呼吸道与消化道 情景引入: 吃饭喝水被呛到的经历。为什么? 动图呈现: 吞咽和呼吸的关系。 2.声音的产生 问题思考: 声音又是如何产生的? 图片呈现: 声带结构图。 拓展:青春期声带处于快速发育时期,需要好好爱护。 思考并回答 学生辨认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位置 认真思考并回答 回顾旧知识并与新知识练习起来 运用生活情境,引起兴趣 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观念
六、建构拓展 (一)知识总结 教师引领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形成知识框架,并请同学分享。 图7 本节知识框架 (二)生活拓展:阅读资料、分组讨论,结合本节内容回答问题: 资料:1.深圳初中部消防演习产生烟雾;2.深圳市每周流感指数。 问题: 1.空气中的病菌(或有害物质)要到达肺部,依次经过哪些部位?请写出病菌及有害物质的“旅程”。 2.病菌及有害物质在这趟“旅程”中,已经突破了哪些阻碍? 3.为了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做?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材料,探讨给出的问题,并派代表上台分享 进行课堂总结,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的理解 课堂以生活现象引入,以生活现象结束,体现了生物学科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生物学问题、并尝试解释和解决的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