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版本
课题
预计课时
实际完成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和闭关锁国政策,主要围绕君主集权的加强,虽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学情分析: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初一学生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闭关锁国的恶劣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3.通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学习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及“闭关锁国”政策。
学习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胡中藻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检测
1.康熙时设立南书房,绕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年间,设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3.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1757年,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教授新课
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 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提示:
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
教师指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专制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 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
提示: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答案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教师总结: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4.(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四、闭关锁国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材料二:清朝海关图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答案提示: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结合材料二和教材,学生陈述清朝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
提示:致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清朝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提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人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认真阅读教材,和同学进行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让学生更加的专注,通过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
学生将板书记在课本的空白处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便于记忆。
当堂检测
1.清朝初年,掌握实权的是(C )
A.内阁 B.六部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丞相
2.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B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3.秦朝设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B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丞相制度的改革 D.地方权力的增大
4.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D )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5.清朝出现较大的财政危机是在(C )
A.康熙时期 B.雍正时期
C.乾隆后期 D.道光时期
6.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特许哪个机构统一管理对外贸易0(D )
A.军机处 B.户部
C.市舶司 D.广州十三行
7.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D )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D.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认真完成老师所给出的题目。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近几年,屏幕上充斥着大清戏,将里面的皇帝个个塑造得光鲜照人,如圣人完人,学完本课后,可以让同学们真正认识到真正的封建帝王,他们不光有鲜亮的一面,而且还有黑暗的一面,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抵制电视节目对历史的误读带来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