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版本
课题
预计课时
实际完成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明朝时期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戏剧三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三个方面内容并列呈现,对科技、建筑内容着笔有所侧重。学习这三部分内容,应在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它们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明朝的文学在语文课堂略有涉猎,但对科技、建筑不甚了解。因此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特别是对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收集、探究问题兴趣浓厚、喜欢展示自我、表现自我。
教学目标
1.掌握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明朝文学艺术代表作品的思想核心,体会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
2.通过学习认识到明朝时期我国科技成就对传统科技总结居多,但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存在停滞的危机。
3.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学习难点:明代科技、建筑、文化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西游记》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检测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4. 明长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筑了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5.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教授新课
一、科技名著
1.(多媒体出示明代科技著作的表格)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巨著
作者
内容
地位
《本草
纲目》
李时珍
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工
开物》
宋应星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一)明长城
1.(多媒体图片展示长城)朗读课文(79页“明朝建立以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这段文字)
2.抢答问题: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
答案提示:(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多媒体出示问题:修筑长城的影响)学生读教材回答问题修筑长城的影响
提示: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二)北京城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展示图片《故宫》《北京天坛》等)朗读课文(80页“明朝北京城……”到“皇家建筑群”两段文字),提问:营建紫禁城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明朝的北京城是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三 、小说和戏剧
1.(多媒体出示明代小说著作的表格)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书名
作者
特点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代戏剧的代表)读教材简短的介绍:明代戏剧的代表作的基本概况。
答案提示:汤显祖的《牡丹亭》,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认真阅读教材,和同学进行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让学生更加的专注,通过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明清的建筑和科学技术,我们感知到明清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大体出于领先地位,然而没落的封建制度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的爆发。这段科技发展史值得反思。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学生将板书记在课本的空白处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便于记忆。
当堂检测
1.明朝在中医药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C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吴承恩
2.一位医学爱好者想了解我国古代有关药物学方面的知识,你可以建议他查阅(B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栏目以弘扬创新精神为己任,启发人的思维,提高人们对发明创造的兴趣。以古今中外发明创造为出发点,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事件和人物。”这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天工开物》栏目的宗旨。这个栏目的命名与下列哪一位科学家有关(D )
A.李时珍 B.毕昇
C.徐光启 D.宋应星
4.下列书籍中,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的是 (C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5. “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伟大工程是(D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清皇宫 D.长城
6.明代北京城的三重结构由外向里的正确顺序是(C )
①皇城 ②宫城 ③内城和外城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7.热播的电视剧《三国》是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该小说的作者是(A )
A.罗贯中 B.曹雪芹
C.施耐庵 D.吴承恩
8.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取材于(B )
A.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B.北宋末年宋江起义
C.秦末刘邦、项羽起义 D.明末的李自成起义
认真完成老师所给出的题目。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大体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一群怀揣着理想,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研究写成著作的学者们,在当时既不受世人的重视,更遑论受当政者的青睐了。通过材料的分析学生会感受到科学工作者落寞的背影,更认识到没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科技发展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