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5.20《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5.20《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2-28 13: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上海广州深圳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
材料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材料三: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材料四: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材料五:(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

第一阶段第三阶段第二阶段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化从远古到西晋 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 从北宋到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三国时期南方初步开发西晋末年唐末五代北宋末年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请思考:
促使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材料一:
材料二: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畲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畲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地区仍有所见。 材料三:历史上荆江洪水水位抬高统计 材料四:唐代至清末长江较大水灾初步统计——材料二、三、四均相自《长江流域水患研究》 北方战祸多且持久、频繁,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南方则相对安定。
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南方统治者大多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比较重视经济发展。
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南宋军民坚持抵抗金军进一步南下,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
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土地和海外贸易)
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思考】阅读课本P14~P15,归纳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有哪几方面?农业大发展水稻:产量增加。“苏湖熟、天下足。”
棉花:海南、闽广种植——江南
茶叶:茶树的栽培得到了很大推广
桑蚕业中心南移
1、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推广,大量土地的开垦(圩田、沙田、梯田)。
2、农作物的推广和产量的提高。久习田间兴益长,
插秧方能骑快马。
——曹勋手工业的兴旺纺织业:
官府在杭州、苏州、成都等地设有管办的丝织作坊(官办作坊);
江浙一带出现“机户”(独立的私人作坊)。
海南岛已有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蝴蝶山茶花莲塘乳鸭图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南宋棉毯手工业的兴旺制瓷业:
宋代的制瓷业远较前代发达,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钧瓷【河南 禹州 】 汝瓷【河南 宝丰 】 官瓷 【河南开封 】 定瓷 【河北曲阳 】 哥瓷 【浙江龙泉 】 官窑葵瓣洗 定窑孩儿枕宋代五大官窑钧窑鼓钉三足洗 汝窑三足洗 哥瓷 瓷都 【江西 景德镇 】 景德镇瓷1、在某古墓中出土了一件棉布衣,小宁听到后说:“这个墓主人生活的年代不会早于元朝。”
2、小俊说:“我最喜欢唐三彩,因为它的冰裂纹很有特色。”
3、小瑛说:“从唐代开始茶叶跟盐一样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必需品。手工业的兴旺造船业:东南沿海 世界领先泉州港出土的宋代海船(复原模型)楼船战船(复原模型)
1974年,泉州后渚港古码头遗址发现一艘南宋海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分13个水密仓 。 南海Ⅰ号是一艘宋代木质船。 1987年在广东附近海域发现。2007年12月,这艘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古沉船终于被成功打捞出海面。 考古资料:南海一号精美瓷罐精美瓷器古代金丝胭脂盒和胭脂瓶铜钱阿拉伯风格的瓷片鎏金龙纹手镯瓷器瓷碗瓷盘阿拉伯风格的瓷器碎片铁锅带有西亚风格的瓷片喇叭口大瓷罐成箱的瓷罐各式各样的瓷器碗底的字迹鎏金腰带瓷碗宋代的蓖梳 从南海一号的考古资料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都城东京重要商业城市东京(开封)临安(杭州)泉州边界榷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纸币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
(1)海外贸易发达,三大外贸港(广州、泉州、明州)
(2)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番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番市”(用于番货交易)。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明州泉州广州课后拓展1: 考古发现——中国“寻宝”海上丝绸之路丝路起始:打捞“南海Ⅰ号”
丝路中途:发掘“华光礁Ⅰ号”
丝路终段:肯尼亚搜索沉船 非洲中国人后裔?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原因、概况、影响小结 两宋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最为活跃的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宣告完成,集中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其中,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都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宋代经济繁荣,国家却没有因此而富强,二者之间是否矛盾?为什么? 两宋商品经济虽然空前繁荣,却没有因此而发展成为富强盛世,究其原因有:
① 两宋时期,内忧外患,商品经济的发展时常因战乱而有所中断,难以持续发展,因而“繁荣”也是有限的。
② 两宋军费、官俸、“岁币”,使政府入不敷出,造成了难以解决的积贫积弱。
③ 政治腐败,由工商业繁荣带来的财富常被统治者腐朽奢侈的行为所抵消。 1982年国务院批准通过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包括就本课中的杭州、开封、景德镇、泉州、广州、苏州、成都等城市,现在邀请你当小市长,请就如何在发展现代工业的同时做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谈谈你的市长宣言。课后拓展2: 我谈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练习与测评1: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何时?为什么两宋时期中国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后,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加以说明。 (1)三国两晋南北朝;
(2)两宋时期,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经济赶上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而同时期的北方,因战乱而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3)农业: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耕地的大量开垦,圩田、沙田和梯田,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
手工业:杭州、苏州、成都等有官办的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了“机户”。棉花种植由海南闽广传播到江南一带,海南岛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东南沿海城市的造船业也十分发达,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商业外贸:宋朝政府鼓励外贸的原因、三大外贸港、市舶司、“番坊”、“番市”。海外贸易的商品、“海上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路线、意义。 练习与测评2:史料记载,南宋统治者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于是规定:商人如能招揽外商,可授一定官职;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员如能发展通商关系,也可得到晋级的奖励。为什么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南宋统治者的上述规定说明了什么?(1)由于西夏的崛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对外贸易在南宋经济中的重要性。如绍兴末年,泉州、广州两市舶司的每年收入达到200万贯,约占当时南宋政府年度财政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2)经济重心南移后,对外贸易成为南宋王朝的重要收入来源。探索与争鸣:有学者认为: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没出现。如何理解“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结合初中所学的知识,思考:为什么宋以后的中国终未成为“海上强国”?(1)两宋时期,传统纳贡体系的崩溃和岁币的输出,使海外贸易成为必要。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指南针的发明,又使得海外贸易成为可能。特别是南宋,海外贸易成为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海外贸易的繁荣,使南宋经济逐渐背离了悠久的农业传统,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2)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