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第28课 早期的西学东渐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 付文治忽必烈接见马可 · 波罗宗教改革大三巴传教士来华的时代背景历史原因:东西方历史上有联系,而且西方倾慕东方已久;
时代条件:新航路发现建立了路径;殖民地提供了落脚处;
直接动因:西欧宗教改革促使天主教大力向东方发展;
中国因素:明朝后期,政府逐渐放弃海禁政策。为著名传教士利玛窦折扇题诗 逍遥下北溟,迤逦向南征;
刹刹标名姓,山山纪水程。
回头十万里,举目九重城;
观光上国未?中天日正明。
-----(明)李贽韶关易服与利玛窦画像 利玛窦到韶州后,依然是光头僧服,但仍感难以融入中国社会。1594年,他听学生瞿太素讲:实际上,僧人在官员与百姓眼里地位并不高,中国人普遍尊重的是读书人。于是,经范礼安神甫批准,利玛窦开始留须发,改戴儒冠,穿儒服。 1610年利玛窦得了一场重病,死在北京。利玛窦的中国门徒游文辉,为了纪念先师,在斯人已去的情况下,创作了利玛窦儒服像,为后世留下了一代大师的儒雅风采。 利玛窦规矩入乡随俗(接近)----平等
科技吸引(交往)-----友谊
接近官员(深入)-----适应
文化对接 (核心)-----尊重传教士的精神God(上帝)
Perseverance(毅力)
knowledge(学识)
2000年,北京修建中华世纪坛,坛内雕刻了一百位对中华文明有贡献的历史名人,其中只有两个外国人入画,一位是马可波罗,一位就是利玛窦。
马可波罗把中国介绍给世界!
利玛窦则把世界介绍给中国!中华世纪坛1602年 利玛窦著《坤舆万国全图》。
1605年 利玛窦著《乾坤体义》 《四库全书》称之为“西学传入中国之始”。
1607年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译欧几里德原著前6卷。
1623年 艾儒略、杨廷筠作《职方外纪》后收入李之藻《天学初函》。
1624年 毕方济、徐光启 灵言蠡勺 译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后收入李之藻《天学初函》。
1628年 傅泛济、李之藻等翻译亚里士多德《论天》,注释本。
1631年 傅泛济、李之藻 名理探 译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前10卷,第一次介绍西方逻辑学的著作。
1634年 徐光启、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罗雅谷等制定《崇祯历书》。历时5年。
1641年 南怀仁等翻译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后20卷。 2005年深秋,李敖第一次来京,在看过故宫之后,特别提出“看一看洋和尚的墓园”。在北京市委党校院内的利玛窦墓碑前,李大师摸着冰冷的碑说:“当年,利玛窦给万历皇上送了一架自鸣钟,那钟过了24小时后,就停了。太后说,洋人怎么送个坏钟来?于是,把利玛窦留在了北京。”关于利玛窦1601年给大明王朝送礼一事,李大师说着了一面,但还漏了一面。利玛窦不仅给中国送来了时间(自鸣钟、日晷、沙漏等),还送来了空间(世界地图)——全新的空间概念。 《坤舆万国全图》南京博物院藏本早期西学东渐状况观点1:利玛窦实为明季沟通中西文化之第一人。自利氏入华,迄于乾嘉厉行禁教之时止,中西文化之交流位蔚壮观。西洋近代天文学、历学、数学、物理、医学、哲学、地理、水利诸学,建筑、音乐、绘画等艺术,无不在此时传入。
-----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卷第629页,岳麓书社1989年
观点2:利玛窦神父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化交融”的领域上。他以中文精编了一套天主教神学和礼仪术语,使中国人得以认识耶稣基督,让福音喜讯与教会能在中国文化里降生……由于利玛窦神父如此道地的“做中国人中间的中国人”,使他成为大“汉学家”,这是以文化和精神上最深邃的意义来说的,因为他在自己身上把司铎与学者,天主教徒与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身份,令人惊叹地融合在一起。
---教皇若望·保罗二世在《利玛窦到北京四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词》 2007年深秋,上海隆重举行了“2007——1607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出版400年周年纪念”活动。利玛窦的后人、徐光启的后人、熊三拔的后人都参加了这次盛会,场面可谓热烈。不过,以空间观念的贡献而论,利玛窦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不仅是,《几何原本》,还有他带来的世界地图 ……利玛窦来华四百周年纪念邮票汤若望诞生四百周年纪念东西两大洲,不能在分离了,
谁是多识底人们呀,应明白这些吧!
两世界相互研究,即是我的希望,
东西互相联系,也是我的希望。
----歌德《东西方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