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四章小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江苏课件(新人教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四章小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江苏课件(新人教必修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2-28 13: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复习第11、12课
叶钢老师制作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 形成的
A.解放战争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一、选择题3、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完成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新中国成立
4、下面这幅宣传漫画最先出现在建国后的哪个时期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A.过渡时期  B.一五期间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5、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在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6、张艺谋的电影中最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场景应该是在20世纪
A.二十年代末 B.三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七十年代7、张艺谋的电影细节都具有历史感。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有关于农村小学的场景,在“现实”中,教室黑板上方悬挂的是国旗,在“回忆”(文革时期)中,教室黑板上方悬挂的应该是:
A.毛泽东像 B.五星红旗
C.马克思像 D.孔子像
8、下列各项中违反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文化大革命9、下列表述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A 把关系国计民生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B 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 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
10、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内地 D.城市12、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
A、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B、分配方式的转变
C、管理方式的转变 D、审批方式的转变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改革管理体制 B.增加企业活力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改革分配制度14、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是
A、纠正了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B、打破了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
C、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5.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在东北地区建立的重大项目有
A.大庆油田、鞍山钢铁公司 B.胜利油田、长春一汽
C.长春一汽、鞍山钢铁公司 D.沈阳机床厂、大秦铁路
16、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针对: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17.1958年“左”倾错误主要表现为①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②发动了“大跃进”运动③发动了建立“一大二公”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8.1958年,总路线和大跃进这一失误的思想根源在于
A.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B.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
C.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D.违背了经济发展应综合平衡的原则19、右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该厂投厂建成应在
A. “一五”计划时期
B.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革”十年间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
A.广东、福建 B.安徽、四川
C.四川、浙江 D.安徽、江苏21.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计划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的会议是
A.十四大 B.十四届三中全会 C.十五大 D.十六大
2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A.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最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23、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政治词汇,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以阶级斗争为纲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
24、下列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5.人名有时会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文革时期许多人起名叫“卫红”、“卫东”,以此类推,与“超英”这个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
C.“大跃进” D.香港回归
26.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当时人们这样做
A.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 B.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 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7.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果。“七分人祸”包含
①决策者的失误 ②连年自然灾害 ③1958年的所谓“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28.下图是“大跃进”时期的一幅漫画,它们主要反映了当时人们
A.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B.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C.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
D.片面强调中国经济发展水平29.1958年lO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30.下图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一五”计划时期的一幅宣传画。根据画面信息所得出的结论有
①图画反映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突出特点
②图画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
③图画表明当时中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④图画反映出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环保意识淡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31、简答题: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请回答:
1、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
2、依据所学知识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中国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4、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提示: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加以概括。)(1)略
(2)略
(3)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方向发展;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