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舞曲-溜冰圆舞曲课件(27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缤纷舞曲-溜冰圆舞曲课件(27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3-16 14:1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舞曲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乐器乐曲或声乐曲称为舞曲。
●舞曲一般根据节拍或特性节奏区分为:
三拍子舞曲(圆舞曲)
二拍子舞曲(波尔卡)
四拍子舞曲(探 戈)
圆舞曲
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圆舞曲特点:
——节奏明确、轻快
——旋律流畅、热情
——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被称为“法国圆舞曲之王”的爱米尔.瓦尔德退费尔,作有二百五十首以上的管弦乐舞曲,其中圆舞曲占相当分量。
瓦尔德退费尔于一八三七年十二月九日生在施特拉斯堡,一九一五年二月十六日在巴黎去世作为作曲家,他的圆舞曲和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一样受到欢迎。最著名的就是这一首《溜冰圆舞曲》。
雷鸣电闪波尔卡
波尔卡: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民间舞蹈。

其特点:二拍子,
快速、活泼跳跃,
通常以男女对舞为主。
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这是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其典型节奏为:
波尔卡
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作曲家。
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
《雷鸣电闪波尔卡》
约翰·施特劳斯于1868年创作了《雷鸣电闪波尔卡》。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这首波尔卡舞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
复三部曲式
引子 A
a-b B
a-b-a Aˊ
a-b 尾声
舞 中 之 王
——探戈
探戈是十九世纪末,发源于阿根廷的一种民间舞蹈,20世纪初,发展为一种社交舞蹈,其舞蹈音乐逐步形成一种音乐体裁。探戈含有混融文化的特色,既受到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影响,也接受了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的影响。
拉丁美洲风格的探戈节奏:

> >
4/4 X · X X X | X X X X X |
听一听 打一打
欧洲风格的探戈节奏:
4/4 X X X XX | X X X XX |
> >
探戈舞者面部表情严肃,互相深情凝视,但又时不时快速拧身转头、左顾右盼。
探戈又被称为“瞬间停顿的舞蹈”。
探戈舞者讲究上身垂直,两膝微弯,所有的动作都是力量向下延伸的感觉,舞姿十分沉稳有力。
安德森(1908——1975)美国作曲家。曾在哈佛大学学习音乐。擅长写作严肃的轻音乐乐曲,被称为“半古典音乐作曲家”。
布鲁斯
19世纪末,在美国南方的黑人中流传着一种速度缓慢的“哀歌”(也有人称其为“怨曲”),人们称之为“布鲁斯”。布鲁斯的主要内容是表达原籍非洲的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后的痛苦、忧郁、哀伤的心情。
在《蓝色的探戈》这首乐曲中,“Bluse”这个单词虽有蓝色的名称,却没有忧伤、沮丧的含义。实质上它只代表着美国黑人的一种音乐风格。即:美国黑人习惯使用的布鲁斯音阶的风格。
彝族服饰特点:
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着传统风格。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习于头顶英雄结。妇女着几色相接的百褶裙,戴头帕,双耳佩首饰总体上呈现出宽博厚朴与端庄的特点。 色扣边带,红黄黑底色,间色大摆裙。
彝族乐器
彝族生活用具
作品简介
三重奏《彝族舞曲》(原为琵琶独奏曲),作曲:王惠然。创作于五十年代末期,此曲中首次运用了“四指轮”的演奏技巧,该曲广为流传,影响很大,1993年被“20世纪华人经典作品”艺术委员会评为经典作品之一,曾被高等音乐学院选为民乐教材。
彝族舞曲(琵琶独奏曲) 王惠然于1956年根据云南彝族民间音调编写。它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犷强悍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青年人舞蹈欢乐的场面。
琵琶:我国传统拨弦乐器,四根琴弦。常用于独奏、合奏及伴奏。
演奏形式:
琵琶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