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阶段评估(四)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一历史阶段评估(四)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12-31 11: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一历史阶段评估(四)
1. 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2. 在夏令营活动中,沉默寡言的张芳生病了,大家七嘴八舌,有人问:“中华医药学的创始人是谁呀?”你能试一试告诉他正确答案吗?(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3.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是 ( )
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给亲族、功臣
B.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
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贡
4.下列人物之间不可能是战场上的对手的是( )
A.晋文公VS楚庄王 B.夫差VS勾践 C.庞涓VS孙膑 D.白起VS赵括
5. 有关晋楚争霸的成语典故是( )
①尊王攘夷 ②退避三舍 ③负荆请罪 ④问鼎中原 ⑤卧薪尝胆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建立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制
7.右图反映的是( )
A.西周疆域 B.秦朝疆域
C.西汉疆域 D.西晋疆域
8.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
9.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 (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甲骨文 D.铭文
10.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使用的铁农具最多 B:使用牛耕最普遍
C:兴修水利工程最多 D:商鞅变法最彻底
11.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古代制度有关( a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12.晋楚争霸时,楚国势力发展到( )
A 长江流域 B 渭水流域 C 淮水流域 D 黄河流域
1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教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
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14.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文字演变知识可以判断,这块方砖上的文字应该属于
A、铭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15.为秦朝“海内皆臣”格局最终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桂陵之战 D、巨鹿之战
16.西汉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当时,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A、提倡节俭 B、发展农业生产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17. 有位同学暑假想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是:
A. 开封 B. 咸阳 C. 南京 D. 呼和浩特
18. 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首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准将我国河南省的安阳殷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也是河南省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河南省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应该是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秦兵马俑 D、青城山、都江堰
19.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已成为千古佳话。这是因为:
①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②昭君和亲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③昭君和亲使我国北方地区再无战乱④各族人民历来希望和睦友好相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20. 通过对比秦始皇与汉文帝修建坟墓的不同做法,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A.汉朝的国力不如秦朝强盛 B.法治不如仁政
C.只有采用儒家学说才能治理好国家 D.“成由俭,败由奢”
21. 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因果关系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昭君出塞
C.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D.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22. 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江南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23.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为统一全国做好准备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抑制了佛教的发展
24. 历史上什么时候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
A.东汉以前 B.三国以前 C.东晋以前 D.南北朝以前
二 填空题
25._______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6.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__________ 迁都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______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27.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氐族人建立的________
和鲜卑族建立的_____________等。
三 材料题
28.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图一 图二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代表?其主张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么做?


四 问答题
29.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
1 — 5:CBDAC 6 —10:ABCCD
11—15:ADACB 16—20:BDACD
21—24:ADCA
二.填空题
25.春秋 牛耕 26.盘庚 北魏孝文帝
27.前秦 北魏
三. 材料题
28.(1)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3)孟子、道家。(4)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符合题意的任一事例即可)(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问答题
29.(1)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西晋后期。(2)北方战乱。(3)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4)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