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7 08:3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宋)神宗时以陕西用兵失利,内批出令斩一漕官。
明日,宰相蔡确奏事。
上曰:“昨日批出斩某人,今已行否?”
确曰:“方欲奏知。”
上曰:“此人何疑?”
确曰:“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
上沉吟久之曰:“可与刺面配远恶处。”
门下侍郎章惇曰:“如此即不若杀之。”
上曰:“何故?”曰:“士可杀不可辱。”
上声色俱厉曰:“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
惇曰:“如此快意,不做得也好。 ——高文虎《蓼花洲闲录》宋神宗
(北宋第6位皇帝)太祖誓碑:
一、保全柴氏子孙;
二、不杀士大夫;
三、不加农田之赋。
——王夫之《宋论》“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
“与士大夫治天下”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得天下”二、“治天下”三、“危天下”一、“得天下”1.北宋建立陈桥兵变赵匡胤公元960年赵匡胤
(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东京
(河南开封)一、“得天下”——北宋建立1.北宋建立2.结束分裂武力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实现局部统一) 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赵匡胤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宋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新五代史》视事君犹佣者焉,主易则他役,习以为常
——《宋史》 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如何防止五代十国出现的问题?赵匡胤 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赵普 合作探究:“我为宋太祖当谋臣”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3.禁军定期换防1.取消收税权力
2.设转运使(政治)(经济)(军事)1.文官任地方长官
2.设置通判二、“治天下”——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
合作探究:“我为宋太祖当谋臣”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3.禁军定期换防1.取消收税权力
2.设转运使(政治)(经济)(军事)1.文官任地方长官
2.设置通判二、“治天下”强化中央集权收藩镇权州郡官的副职,共同处理政事,同签文书,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实行监督掌管地方财政,并监察地方官吏北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行政财政兵权分离精兵到中央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赋税大部分归中央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二、“治天下”防弊之政收权北宋前期中央:分割相权 制衡:“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
——《宋史·范镇传》分割事权
内外牵制加强皇权防弊之政分权宋太祖宋太宗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
……
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思考:反映出宋初统治者怎样
的治国方针?二、“治天下”防弊之政重文轻武考试制度严密 三级试 “恩归主上”乡试(解试)地方省试(会试)中央部门殿试皇帝解元省元状元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二、“治天下”考官临时委派,
并由多人担任乡试秀才举人贡士会试殿试状元榜眼探花宋代科举考试程序感知历史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
回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
太庙,其荣犹不及矣。
——(宋)田况《儒林公议》问题: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出宋代科举制有什么新发展?1科举取士名额大幅度增加2进士地位提高二、“治天下”阅读上述材料,想想宋代科举制发展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积极
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导论中提到: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材料: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是以天下晏然(安宁),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内乱),此制兵得其道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说宋朝实行的政策产生了什么作用?二、“治天下”尚武崇文积极
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分化事权、内外牵制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实行 “重文轻武”的国策。
有人认为这样的国策促使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给宋朝带来很多弊端,被后世称为“弱宋”。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畅


言定期换防,将不专兵,兵无常帅新弊渐生三、“危天下”更戍法防弊之政“往者纷纷,来者累累”
“数十万之兵三岁而一出征”新弊渐生三、“危天下”防弊之政宋代武士俑新弊渐生三、“危天下”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
——(宋)包拯撰:《论冗官财用等》防弊之政 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
财政支出。(冗兵、冗官、冗费——财政危机)北宋的政治(北宋建立、结束分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 强化中央集权)(冗兵、冗官、冗费—财政危机)一、得天下二、治天下三、危天下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