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6课
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1.时间:2.建立者:3.都城:4.事件: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东京(开封)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政权的巩固(加强中央集权)1.杯酒释兵权,解除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2.建立禁军,轮流驻防京师;3.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使节度使成为无权的虚衔;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军 事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
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
浓时,宋太祖说 :“我当上
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
夜都睡不安宁。”石守信等
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
“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
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
由己啊。”石守信等惶恐下跪,问该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多买良田美宅,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君臣间互不猜疑,岂不很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影响 加强皇帝权力;避免军队叛乱,有利于稳定政局。削弱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官员权力受到制衡和约束,加强了中央集权。行政效率很低;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开支庞大,导致北宋形成“积贫”局面造成地方财政困难。地方的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局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推动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的发展。武将长期遭受打压,削弱军队战斗力;
强化了为当官读书的消极观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增设机构分割制衡官员权利。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赋收归中央。采取崇文抑武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材料一: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文 化宋代科举图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材料二:在宋朝,作为中华帝国主要光荣之一的科举制达到了它的顶峰。得到选拨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
——[美]墨菲(Rhoads Murphey):《亚洲史》
第七章“中国的黄金时代”材料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汪洙读了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北宋科举制度?
北宋科举制度的发展,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人治局面。它强化“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利:铲除了自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弊:政府的行政效率下降,军队战斗力削弱,人民负担加重,造成“三冗二积”的局面
(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清明上河图》街景北宋经济的繁荣
材料一: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水平。材料二: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关于宋朝GDP的统计知识拓展※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材料二:
“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材料一: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 材料三: 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一种待遇。知其官不知其职者,十有八九,另将旧官制一应保留。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材料四: 北宋时期,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如“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唐末的藩镇割据 ),但外患不断。
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出现高度发展,但封建国家却是贫穷的。北宋拥有百万军队,但却始终阻挡不住辽、西夏和金的进攻,最后还遭受亡国之辱。【最尴尬的结果】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曾经的北宋即辉煌过,却又无奈着。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最矛盾的评价】这是最美好的时代,
也是最糟糕的时代。小 结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
宋朝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文化,从太祖立国,到逐步加强君主权力,重文轻武,开创了繁盛的经济文化时代,但也因为重文轻武,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状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启示: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
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浅谈感悟,拓展提升考考你1、“秦皇汉武,唐祖宋宗”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宗”是()
A、李世民 B、刘备 C、苻坚 D、赵匡胤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劝
D、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DD3、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中具有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4、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北宋的事件是()
A、陈桥兵变 B、玄武门之变
C、土木之变 D、沙丘之变AC5、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