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7 09:0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李天云知识点一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 有关。)
1、北宋的建立: 年,后周大将 发动 兵变,建立北宋,定都 (东京),赵匡胤就是 。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按照 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
①解除 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典故: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
在中央:采取 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
①派 担任各地州县长官;②实施 的制度;③在各州府设置 ,以分知州权力。
(3)经济上:
①取消 收税权力;②在地方设置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 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使 大大加强。
知识点二 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重文轻武政策:
①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 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 格局逐渐形成。
②宋朝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了 ,增加科举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3、作用及影响:
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浓厚的 风气,促进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②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③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识记历史)赵匡胤960赵匡胤 陈桥驿开封宋太祖先南后北禁军杯酒释兵权分化事权文臣三年一换通判节度使转运使中央集权皇权武将宋太祖宋太宗文臣统兵 科举制 读书尚武轻文1.北宋建立公元960年赵匡胤
(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开封一、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宋 北宋2.北宋的统一背景: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出现统一趋势。方针: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影响: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部分统一,而非统一全国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方镇太重稍夺其权,制其
加强中央集权钱谷,收其精兵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想一想二、加强中央集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1、军事方面---收精兵(兵权)二、加强中央集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1、军事方面---收精兵(兵权)(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二、加强中央集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1、军事方面---收精兵(兵权)(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将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 《宋史兵志》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
想一想防止将领与士兵和地方之间的联系二、加强中央集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1、军事方面---收精兵(兵权)(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二、加强中央集权2、政治方面---夺其权(行政权) (1)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参知政事——行政权
枢密使——军权
三司使——财权二、加强中央集权2、政治方面---夺其权(行政权) (1)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知州;
②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③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一种待遇。知其官不知其职者,十有八九,另将旧官制一应保留。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带来怎样的影响?
想一想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二、加强中央集权3、经济方面---制钱谷(财政权) (1)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2)设转运使,收缴地方财税归中央宋朝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这样的措施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想一想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但也造成了地方的财政困难。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②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③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归纳整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重文轻武三、重文轻武的政策1.原因: 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措施一: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抑制武将,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措施二: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文教事业。2.措施: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权行政权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汪洙
材料反映宋初实行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有何影响?想一想材料一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材料四、 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政治: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
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好社会的安定。科技文化:
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消极作用: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重文轻武想一想:北宋政治的特点 如果以树干指中央或皇帝,以树枝指地方。那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的特点概括为:中 央地方地方地方行政权兵 权财权强干弱枝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守内虚外想一想:北宋政治的特点课堂小结北宋的政治建立与局部统一时间建立者主要事件都城国号史称方针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军事方面123政治方面在中央在地方123经济方面12影响重文轻武目的措施12影响政治123科技文化123消极作用北宋政治12【巩固提升】
1、毛泽东在词作《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宋祖”是( )
A、赵构? ? B、赵匡胤 ? C、李渊 ???D、李世民
2、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民不聊生。结束五代十国分
裂割据局面的是( )A、后梁? B、后周? C、北宋?D、南宋
3.据史料记载,1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 B.洛阳 C .开封 D.北京
4.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
A.副宰相B.通判C.节度使D.转运使
5.宋太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 )
①禁军掌握发兵之权②设置副宰相③知州三年一换④地方设置转运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者不得美官”,反映了宋朝时期( )
A.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 B.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C.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 D.重用少数民族官员
7 .学者陈峰认为:“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怯懦无能、精神萎靡的群体。”这种历史现象在下列哪个朝代尤为明显 (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8.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治国思想的是(??? )
A.解除禁军将领兵权B.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
C.分化宰相权力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9、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 )
A、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
10.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表明当时(?? )
A.尚武风气盛行B.全国读书风气深厚C.藩镇混战割据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