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7 09:0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唐朝前期:自唐高祖李渊至唐玄宗李隆基,8帝,138年。(1)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2)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3)中央与地方力量失衡,形成外重内轻局面。1、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一、安史之乱(755年-763年) 统治后期,怠慢朝政,宠爱杨贵妃;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为将,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背景: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长 恨 歌
白居易
…… ……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 ……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华清宫石砌汤池遗址背景:日益紧张的边疆形势北方:东突厥,天宝初灭亡,解除了唐的北顾之忧;
东北:契丹,逐渐强大,与唐时战时和,威胁河北;
西南:吐蕃,国力强盛,与唐朝激烈争夺,焦点陇右、西域;
云南:南诏,首领阁罗凤叛唐,倒向北方的吐蕃。为加强边境防御力量,唐在沿边设置了十大军镇
(也称藩镇),驻雄兵镇守。军镇统帅为节度使。定义:节度使是持有朝廷颁赐旌节,代表皇帝调度各州军队的使者。
“节度”一词意为持朝廷所赐旌节,调度、指挥各州军队。“使”是“使者”。节度使——唐朝军事战略转入防御的产物职权:总揽辖区军政、民政、财政大权。
最初,节度使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后来,权力逐渐扩大,掌握了军镇辖区财政大权,拥有区内数州的行政权,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天宝末,天子以中原太平,修文教,废武备,销锋鏑,以弱天下豪杰。
唯边州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示不复用,人至老不闻战声。
——《唐会要》卷七二背景: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长而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解九蕃语,为诸蕃互市牙朗。
玄宗每令作胡旋舞,其疾如风。
——唐·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安禄山安史之乱罪魁祸首
语言天才舞蹈专家(703年—757年)安禄山,营州胡人(今辽宁朝阳市)。其母阿史德氏,因祷于轧荦山神而得子,故取小名轧荦山。后随母改嫁,取名安禄山。一、安史之乱(755年-763年)安史之乱的爆发(755年)756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六月,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安,唐玄宗西逃成都。
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宁夏灵武市)即位,是为唐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57年正月,安禄山为子安庆绪所杀。
九月,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安庆绪退守安阳。
759年三月,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
761年三月,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
763年,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结束。安史之乱的结束(763年)安史之乱的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由盛转衰;②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一、安史之乱(755年-763年)藩镇,即军镇。藩有“屏藩”“保卫”之意。藩镇的设置是为了守卫边疆,捍卫中央政府,拱卫天子。平定安史之乱, 主要依靠安史以外的(河北)其他边疆藩镇,这些藩镇乘乱扩充势力。
叛乱平定后,为卫护边疆,沿边原有藩镇仍需保留;为改变外重内轻的弊病,新军镇在内地大量设置,一些平叛有功的将士被任命为节度使。藩镇林立。
一些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父死子继,法令自行一套,自己任命官吏,赋税不入中央,长期保持半独立状态,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出现“藩镇割据”局面。
皇帝无力控制、解决藩镇势力,只能依靠他们之间互相制约来维持局面。藩镇割据局面二、黄巢起义(875-884)与唐朝衰亡 僖宗 →懿宗 →宣宗 →武宗↓昭宗←哀帝↓宪宗 ←穆宗 ←敬宗 ←文宗↓顺宗 →德宗
→代宗
→肃宗
(1)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2)藩镇割据,战乱不休;
(3)赋役繁重,灾荒连年。1、黄巢起义的原因人民不堪忍受唐朝的黑暗统治。二、黄巢起义(875-884)与唐朝衰亡 程元振、鱼朝恩唐代宗李辅国唐肃宗高力士唐玄宗鱼朝恩:“天下事有不由我乎!”李辅国:“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宦官专权 宪宗以后的皇帝中,七帝为宦官所立。
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宦官专权875年(唐僖宗时),黄巢在山东曹县起兵反唐。
880年,十二月黄巢攻占长安,称帝,建立大齐政权。
883年,起义军被迫退出长安。
884年,黄巢兵败,在泰山虎狼谷自杀。影响: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唐朝统治土崩瓦解。黄巢起义(875年-884年)唐朝灭亡(907年)903年,节度使朱温奉昭宗命入长安,尽诛朝中宦官。
904年,朱温杀害昭宗,立哀帝(李柷)。
907年,朱温(改名朱晃)废哀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875-884)与唐朝衰亡 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开元盛世唐朝灭亡五代十国(907—979年)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五代:梁唐晋汉周,前边都有后;
十国:前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天下乱。顺口溜
巧记忆五代阶段特征(北方):政局动荡、战争不断、经济凋敝50余年中,皇帝更换14人,皆为武将夺权。朝为藩臣,暮为天子。后晋节度使安重荣说“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耶?”。宋朝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发论必以“呜呼”开端,称“五代之乱极矣”。后唐节度使石敬瑭(45岁)为谋夺帝位,求援于契丹国,以称契丹皇帝耶律德光(34岁)为父,称臣,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儿皇帝”石敬瑭936年,石敬瑭如愿称帝,成为著名的“儿皇帝”。幽云十六州的割让,使华北失去长城、燕山屏障,无险可守,为契丹进扰中原打开了大门。割让幽云十六州周世宗柴荣
(921年-959年)影响:使后周强大起来,逐渐扭转唐中期以来外重内轻现
象,为此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河北邢台人,后周第二个皇帝,在位六年。
954年,郭威驾崩,柴荣以养子身份继位为帝。周世宗改革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
②经济: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轻民负担;
③军事: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措施②经济特征:南方经济受战乱破坏较轻,经济获得发展;①政治特征:分裂动荡、政权分立、统一趋势;③军事特征:中央禁军不断壮大,藩镇兵力逐渐削弱,逐步改
变外中内轻局面。 五代十国阶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