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狱中联欢》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狱中联欢》是革命题材小说《红岩》的节选作品。课文按照狱中联欢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唱歌。第二部分写交换礼品。第三部分是写贴对联。第四部分写的是表演节目。课文按照联欢的过程展开记叙,重点描写"贴春联"、"表演节目"两部分,突出体现革命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文章篇幅较长,然,故事情节简单,其文意蕴深醇,耐人寻味。特别是对“狱中联欢”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含义深刻的题目而言,情意兼入,是基于预学尝试突破的一个重难点。如何通过联欢之乐与监狱之苦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革命者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是我重点考虑的方向。基于此,我把本文的教学主线设计如下:借助预学梳理联欢过程以解决长文短教的阅读瓶颈;设计以“聚焦联欢,感受欢乐——借助双关,理解对联”,层次递进;在最后苦乐对比中,领悟革命者的精神,点亮主旨,升华主题。?
教学目标:?
?? 1、聚焦联欢场景,感受革命者联欢时欢乐的气氛;关注对联描写,习得一语双关的表达手法。?
2、通过联欢之乐与狱中之苦的对比,领悟革命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3、通过对《狱中联欢》的学习,产生阅读小说《红岩》的兴趣和期待。?
教学重点:
通过联欢之乐与狱中之苦的对比,领悟革命者必胜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教学难点:对联描写的品读中,解读、习得一语双关的表达方法。??
预设流程:?
揭题导课,了解背景。?????
1、揭题。读题。?
2、解读“狱”字,交流:文中的狱指的是什么地方?(渣滓洞)。?
3、了解“渣滓洞”。?
出示——渣滓洞集中营是国民党反动派关押革命者的人间地狱。在狱中,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了疯狂地折磨和迫害,并于1949年11月27日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285人遇难,仅有15人脱险。?
是的,这是一群特殊的犯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监狱,这也是一场特殊的联欢!这场特殊的联欢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翻到159页。?
二、交流预学,梳理文本。?
出示:唱歌——(??????)——(?????)——(??????)?
请生说,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接着第三个节目是贴对联,最后一个是表演节目。?
三、聚焦联欢,感受欢乐。?
欢乐场景一?
老师把预学单中摘录最多的一处打在了大屏幕上——出示学生预学单,?
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
?1、回扣场景——这是哪个节目里的革命者?(唱歌)?
2、请你们自己先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一种怎么样气氛?(热闹、欢乐,兴奋)
3、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4、指导朗读。?
小结:是的,这一天的开始,就是从欢乐中拉开序幕的!预学单中还有很多同学摘录了这个句子。?
欢乐场景二?
出示:几个带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丁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1、请所摘录一个同学来读。(这是哪一个联欢节目中的革命者?)?
2、铁燎曼舞——是啊,即便是沉重的铁燎也无法阻止革命者们欢乐的心情,这是内心怎样的激动啊!指导朗读。?
3、像这样让我们感受到欢乐的场景还有吗???
欢乐场景三?
出示:??
每间牢房,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送给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战友,作为联欢的纪念品……?
只见铁门哗啦啦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齐声喝彩。接着,几个人聚集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再爬上去……一层、两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
?女同志绕场一周之后,跳起了秧歌舞。彩色的舞衣飞舞着,十分耀眼。????
指名读,谈感受。?????
2、集体读,感受欢乐。?
小结:是的,不管是纵情高歌,还是齐声喝彩,不管是扭秧歌,还是叠罗汉,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狱中的革命者们真正的欢乐!来,我们连起来,再来读一读!
?四、品悟对联,聚焦双关。?
其实这些欢乐还不仅仅体现在表演节目中,它还藏在哪里呢?仔细的同学,不难发现,课文用了颇多的篇幅在写什么?——对联。?
出示——?
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扭转乾坤)?
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极乐世界)?
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苦尽甜来)?
满园春色管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大地春回)?
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乐在其中)?
(一)解读对联,理解双关?
1、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这些对联,联系一下课文内容,哪两幅对联文中已经告诉我们了答案??
2、这两幅对联表面的意思是什么?(修仙炼道,仙风道骨)?????
3、这对联背后的真正涵义是什么??
4、是的,像这样表面说一种意思,背后却表达着另一种意思的修辞手法就叫做——双关!?
(二)借助双关,理解对联?
出示——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苦尽甜来)?????
1.知道了对联的一语双关,相信同学们理解这副对联应该不难了!?
????表面的意思是:(渣滓洞中什么都没有变,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背后的涵义是:(虽然渣滓洞中还是国民党的统治,但是监狱之外,革命胜利已经在望。)?
小结:是的,此时的窗外,解放军已经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也已经下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快要完蛋了。你说,此时狱中的革命者的心情怎样呢?是的,这真是苦尽甜来啊!?
指导朗读。????
写写对联背后的意思?????
运用双关,书写涵义?
出示——???????????
乐在其中?
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
大家心里明白:————————————?
大地春回?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大家心里明白:————————————?
交流对联的含义。?
满园春色管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大地春回)?
表面看,这幅对联借用了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的诗句,背后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以及对革命胜利的期盼。大地春回则写出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乐在其中)?
表面看写是的狱中的生活,背后表达的是对革命即将胜利的喜悦!?????
体会双关,读出欢乐?????
出示——?
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扭转乾坤)?
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极乐世界)?看
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苦尽甜来)?两
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乐在其中)?
满园春色管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大地春回)?
是的,正如大家所言,这一副副对联全都洋溢着乐观、诙谐的情趣。指导朗读。?四、苦乐对比,领悟精神。?
?1、无论是从表演节目,还是对联中,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么多的欢乐,大家不要忘记这场联欢是在狱中,这些对联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在狱中??
2、老师从《红岩》中找了三个片段,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红岩》里的监狱到底是什么样的??????
出示:?
刘思扬抬头看了看,饭桶里面尽是乌黑的碎石似的硬饭粒……狱里的缺水,完全是敌人有意制造的。……刘思扬一个一个给大家舀了饭,自己也勉强咽下几口干硬霉臭的饭粒。?
一副粗大沉重的铁镣,拖在地上,长长的链环在楼板上拖得当啷当啷地响……被铁镣箍破的脚胫,血肉模糊,带脓的血水,一滴一滴地沿着铁链往下涌流……?
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
??“不说?拔出来!再钉!”???“把她泼醒!再钉!”?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
3、指生读,说说感受。?
?4、这一苦,一乐让你明白了什么??
小结:是的,霉烂的食物压不垮革命者坚强的意志;冰冷的牢房也关不住革命者必胜的信念,罪恶的竹签更钉不死革命者正义的脊梁!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静静的聆听革命者迎接胜利的呼唤吧——出示歌曲《国际歌》!
?五、平复情绪,推介《红岩》。?
来,请大家平复一下情绪,我们刚才学的文章也好,看的影片也好,都是出自小说《红岩》,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去读一读《红岩》!读的时候去关注下我们课文中学到的这种“双关”写法!?
板书:????????????????
狱中联欢????
乐观?????
苦??信念???乐? 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