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9至16课 单元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9至16课 单元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18 15:1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科组 科学 班级 执教
课题 第二单元9、设计师怎样工作
教学 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身边许多物品都有巧妙的设计。 (2)初步了解设计的基本流程:明确需求、初步构思、绘制设计图、制作样品、评价与改进。 2、科学探究 推测设计物品的基本过程。 3、科学态度 体验物品设计的巧妙。
重点 了解设计的基本流程:明确需求、初步构思、绘制设计图、制作样品、评价与改进。
难点 了解设计的基本流程:明确需求、初步构思、绘制设计图、制作样品、评价与改进。
教学准备 生活中的日用品:拉链、回形针、指甲钳、牙刷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在教室里,孩子们正收拾书包放学回家,他们在收拾笔袋、收拾书包、穿外套……他们使用的物品都有拉链。提问:拉链大大帮助我们的日常生活,那拉链的开闭与它的结构有关吗? 二、新授: 活动一:巧妙地拉链 1、让生找出自己身边周围的拉链的东西,并仔细观察,分析物品的功能与结构,材料的关系等。 2、老师出示日常生活用品为例,让生体验到巧妙的设计,从而对物品设计感兴趣。 活动二:设计师是怎样工作 1、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师工作流程。 2、出示设计师工作流程图,让生了解物品设计的基本流程,并让生以身边实物为例推测其物品的设计流程。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复习本节课学过的知识。 板书: 9、设计师怎样工作 活动一:巧妙地拉链 活动二:设计师是怎样工作  
课题 10、不一样的饮水瓶
教学 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设计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不同人群对同一种物品的需求不同。 (2)知道设计需求要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相应的构思。 2、科学探究 能通过调查了解物品基于需求的设计构思。 3、科学态度 对物品的设计感兴趣。
重点 知道设计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不同人群对同一种物品的需求不同。
难点 了解物品基于需求的设计构思。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己平常使用的饮水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出示教科书图片:运动场上,同学们运动后都拿出自己的饮水瓶在喝水。这时琪琪发现大家选用的饮水瓶都不一样。提问:为什么我们选用的饮水瓶都不一样?设计师在设计饮水瓶时考虑了哪些因素?哪个因素是设计的首要因素? 二、新授: 活动一:我们的饮水瓶 1、比较观察自己和同学的饮水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 2、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人对物品的需求不同。并引导学生理解设计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功能需求是进行设计的首要因素。 活动二:满足了什么需求 1、引导学生观察运动饮水瓶、户外饮水瓶的设计,思考这些设计源于人们的哪些需求?(让生思考探讨)从而让生明白:设计师为满足人们各种需求,而采用合适的设计构思实现物品的相应功能。 2、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调查不同人群使用的饮水瓶,进一步了解功能需求与设计构思的关系。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复习本节课学过的知识。 板书: 10、不一样的饮水瓶 活动一:我们的饮水瓶 活动二:满足了什么需求
课题 11、功能的组合
教学 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结构实现物体的多种功能。 2、科学探究 (1)能用图文的形式表达清楚设计目的、制作方法和产品的结构、尺寸、材料等。 (2)能根据自己需求设计一个多功能的物品。 (3)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简易样品。 3、科学态度 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重点 1、知道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结构实现物体的多种功能。 2、能用图文的形式表达清楚设计目的、制作方法和产品的结构、尺寸、材料等。
难点 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简易样品。
教学准备 生活中多功能用品,自己需要制作多功能物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情景:同学们在公园野餐,有的同学带了筷子,有的带了勺子,有的带了叉勺。提问:叉勺与叉子、勺子相比,使用上有什么优点,它通过什么设计实现叉和勺的功能组合? 二、新授: 活动一:生活中的多功能物品 1、出示多功能物品,如:铅笔、羊角锤、军刀等,让学生观察并探讨,找出其功能结构。 2、引导学生明白:多功能物品都是通过组合多种功能结构实现的。 活动二:设计多功能文具 1、出示教科书上波波的设计,让生观察,学习,分析其有计时功能的笔袋。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设计。 2、让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需要设计的多功能物品。 3、让生自己动手去设计自己的多功能物品。 4、展示学生作品。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复习本节课学过的知识。 板书: 11、功能的组合 活动一:生活中的多功能物品 活动二:设计多功能文具
课题 12 材料的选择
教学 目标 1. 科学知识 (1)知道物品的设计必须选择合适的材料。 (2)材料的选用需要考虑多种实际因素,如功能、成本、环保等。 (3)物品的设计和制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2. 科学探究 (1)根据设计构思,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设计和制作鸡蛋包装盒。 (2)能模拟物品的使用情景对样品进行功能测试和评价。 3. 科学态度 (1)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 (2)培养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 知道物品的设计必须选择合适的材料。
难点 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 活动安排思路 活动1: 活动题目:不同材料的鸡蛋包装盒 活动内容:知道物品的功能实现需要选用合适的材料,选用材料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能、成本、环保、来源等实际因素。 能力要求:分析、交流 活动2: 活动题目:设计鸡蛋包装盒 活动内容:根据需求,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设计一个鸡蛋包装盒。 能力要求:分析、交流 活动3: 活动题目:制作与测试鸡蛋包装盒 活动内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鸡蛋包装盒,并进行测试与评价。 能力要求:分析、交流 2. 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学生帮助家人到超市买鸡蛋,发现有不同材料的鸡蛋包装盒。 产生问题:为什么鸡蛋包装盒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师在选用材料时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驱动任务:观察分析各种材料的属性,推测设计师选用它们作为鸡蛋包装盒材料的原因。 友情提示: 设计师在设计鸡蛋包装盒时常使用哪些材料?鸡蛋的蛋壳轻薄易碎,不利于运输。为了让鸡蛋在运输过程中不易破碎,人们设计了各种鸡蛋包装盒。常见的鸡蛋包装盒选用的材料,有纸板、塑料、泡沫料和瓦楞纸,在农村有些地方还用稻糠式稻草。 2、用不同材料制作的鸡蛋包装盒有什么特点?这些鸡蛋包装盒选用的材料虽然不同,但是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柔软,有一定的弹性,能有效防止鸡蛋壳因为位移发生碰撞而破碎,它们成本低、取材容易;有些可以反复使用,有些还能环保降解。 3、用瓦楞纸箱、泡沫塑料板做的鸡蛋包装盒,可以有效保护鸡蛋,能重复使用,材料简单,并能一次装6个鸡蛋。防止鸡蛋在搬运过程中产生碰撞而损坏鸡蛋。 3. 教师小结 4. 作业:复习本课的内容。
课题 13 雨伞的改进
教学 目标 1. 科学知识 知道根据使用中遇到问题对物品进行设计,改善物品的性能。 2. 科学探究 (1)能根据物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设计。 (2)能模拟物品的使用情景对样品进行功能测试和评价。 3. 科学态度 (1)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创意。 (2)愿意不断完善设计,培养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重点 能根据物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设计。
难点 能模拟物品的使用情景对样品进行功能测试和评价。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 活动安排思路 活动1: 活动题目:雨伞的问题 活动内容:讨论使用雨伞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知道日常物品的设计很难面面俱到,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能力要求:分析、交流 活动2: 活动题目:雨伞的改进 活动内容:根据雨伞使用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对雨伞进行改进设计;知道针对问题对物品进行改进设计,能使物品得到改善。 能力要求:分析、交流 2. 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下雨天,同学们撑雨伞上学过程中背后的书包被淋湿一大片。 产生问题:在使用雨伞的过程中,你还遇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办法解决吗? 驱动任务:讨论使用雨伞时遇到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根据问题的原因提出初步解决构思,筛选出最合理的构思进行设计。 友情提示: 1、针对伞太长收纳不方便的问题,设计师设计了折叠伞;针对雨伞携带不方便的问题,设计师在手柄处设计了挂绳或弯钩。 2、针对下雨天,同学们撑伞上学过程中背后的书包被淋湿一大片的问题。设计了长后摆雨伞,加长雨伞部分伞面的长度形成一个较长的后摆,以遮挡背包,背包不会被雨淋湿。 3. 教师小结 4. 作业:复习本课的内容。
课题 14 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 目标 1. 科学知识 知道人类的许多重要发明都是模仿生物设计出来的产品。 2. 科学探究 (1)能举例说出一些典型的模仿生物的设计产品。 (2)根据需求,模仿生物的某种结构、功能设计实用物品。 3. 科学态度 (1)感受大自然是人类创新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 (2)对模仿生物设计产生兴趣。
重点 知道人类的许多重要发明都是模仿生物设计出来的产品。
难点 感受大自然是人类创新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1. 活动安排思路 活动1: 活动题目:神奇的倒钩 活动内容:观察比较苍耳传播种子的方式和尼龙搭扣的工作原理,初步了解模仿生物设计的方法。 能力要求:观察、类比 活动2: 活动题目:猪笼草的启示 活动内容:模仿身边生物的结构功能,设计一个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物品。 能力要求:分析、迁移、设计 活动3: 活动题目:模仿生物的设计 活动内容:举例介绍更多人类模仿生物而设计的产品,知道仿生设计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能力要求:资料收集、交流 2. 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苍耳的粘衣能力最强,这让人容易联想起尼龙搭扣的发明是否与它有关。 产生问题:尼龙搭扣的发明是否与苍耳有关吗? 驱动任务:寻找尼龙搭扣的设计原理,学习模仿生物结构与功能的设计方法,尝试设计实用物品。 友情提示: 1、在自然界中,苍耳能够牢牢地粘附在动物的皮毛上,把果实传播到远处。 2、尼龙搭扣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就是模仿苍耳这类果实的倒钩结构。 3、猪笼草是一种能“捕虫”的奇特植物。它的“笼子”是一种变态叶,由叶片的一部分发育而变成“缶”状叶笼。叶笼上有小盖,笼盖或笼口能分泌蜜腺,会吸引昆虫前来觅食。内壁有蜡腺,可分泌蜡质作为润滑剂,能阻止笼里的昆虫逃出。底部有消化腺,能分泌弱酸性的消化液,从而消化笼里的昆虫,以供猪笼草吸收营养物质。 4、模仿猪笼草的叶笼,选择一个窄口的玻璃瓶作为捕蝇瓶。在瓶底放入苍蝇喜欢的食物(如鱼血),在瓶内壁涂上植物油,防止苍蝇爬出瓶子,设计了“自动捕蝇瓶”。 5、①模仿茅草叶缘锯齿结构而设计的伐木工具——锯子,这是属于模仿生物结构的设计。②模仿蝙蝠寻找猎物的超声波定位原理而设计的定位设备——雷达,这是属于模仿生物功能原理的设计。③模仿鸡蛋的圆顶形薄壳结构而设计的建筑物——中国国家歌剧院,这是属于模仿生物结构的设计。④模仿鸟类飞行而设计的交通工具——飞机,这属于模仿生物运动系统的设计。 3. 教师小结 4. 作业:复习本课的内容。
课题 15 巧改废弃物
教学 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通过巧妙的设计可以将废弃物变废为宝。 2、科学探究 (1)能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设计方法,对日常废弃物进行改造设计,变废为宝。 (2)能对废弃物改造的样品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 3、科学态度 主动利用设计能改造身边废弃物,培养环保意识。
重点 亲身体验把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改造设计,变废为宝。
难点 能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设计方法,对日常废弃物进行改造设计,变废为宝。
教学准备 准备废旧的纸盒、矿泉水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景: 废旧物品手工作品展。这些物品都是废旧物品改造的吗? (二)新授: 1、活动一:废旧纸盒的妙用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废旧纸盒进行改造设计,并根据设计制作样品。通过活动,体验到经过巧妙的设计,废居物品可以成为实用的新物品。 (2)评价我们的作品,对废旧纸盒的改造样品展开评价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废旧物改造的样品。 2、活动二:矿泉水瓶的妙用 (1)生活中还有许多废旧物可以被改造。最后呈现了两件其他废旧物的改造作品,启发学生通过巧妙和实践,改造更多的废弃物,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一分力量。(2)生活中由废旧物干燥剂包装盒改造而成的肥皂盒。也可以由废旧的饮料瓶改造成的自动浇花瓶。 (三)讨论: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各种设计思路,怎样将废弃物改造成各种实用物品? 五、全课小结 六、作业:尝试对身边更多的废旧物品进行设计,完成一件作品。 板书: 巧改废弃物 废旧纸盒的妙用 评价自我的作品
课题 16技术进步与设计创新
教学 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在设计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物品创新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 2、科学探究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采用先进技术的创新设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科学态度 知道基于先进技术的创新设计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重点 设计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物品创新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
难点 了解采用先进技术的创新设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通过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景: 生活情境:自手机问世以来,短短40年来,这种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二)新授: 1、活动一:移动电话的变化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时代手机的功能,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手机的设计创新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2)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手机设计创新的强大力量。基于先进技术的创新设计,使得手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2、活动二:设计改变生活 (1)通过查找资料,制作电子文稿和手抄报等学习活动,了解身边的物品更新换代的创新设计往往基于技术的进步,创新设计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2)教师要引导学习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收集技术进步促进设计创新的资料,如:电饭煲、洗衣机等电器的设计变化。(三)讨论:查阅资料,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手机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是什么推动了它们的创新设计? 五、全课小结 六、作业:选择身边的一种物品进行调查,了解它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板书:技术进步与设计创新 活动的目的:移动电话的变化 设计改变生活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