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疆巴音郭楞州博湖县农二师二十五团中学七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新疆巴音郭楞州博湖县农二师二十五团中学七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7 10:2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新疆巴音郭楞州博湖县农二师二十五团中学七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
一、填空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0分)
1.(2分)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采用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 时代。
2.(2分)我国境内最早掌握磨光技术、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古人类是 。
3.(2分)居住在七千年的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房屋为干栏式建筑的文明人群是 。
4.(2分)居住在六千年的黄河流域,种植粟,房屋为半地穴式建筑的文明人群是 。
5.(2分)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方式被称为 。
6.(2分)他是治水英雄,他曾在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7.(2分)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既是原始社会结束的标志,又是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它是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
8.(2分)周武王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的制度是 。
9.(2分)目前所知,我国出现最早的文字及它的朝代是 。
10.(2分)司母戊鼎铸造的朝代及它内部的文字是 。
11.(2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的使用。
12.(2分)“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成语典故出自春秋时期哪个诸侯的故事 。
13.(2分)战国后期地处西边的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之一主要得益于 。
14.(2分)战国后期秦国派李冰在成都岷江上修建的水利枢纽是 。
15.(2分)他的思想具有初步的哲学辩证法,他的学说主要集中在《道德经》中,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是 学派的创始人
16.(2分)他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他的核心思想是 。
17.(2分)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威信,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是那一学派 。
18.(2分)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更好管理地方,他废除分封制,在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制。
19.(2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简要写两点就可以) 。
20.(2分)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采取的措施是(“ ”)。
21.(2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大起义是 。
22.(2分)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 ”)。
23.(2分)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轻徭薄赋。他是 。
24.(2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 ”)。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 局面/时期。
25.(2分)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在政治方面他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 ”)。
26.(2分)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施行(“ ”)。
27.(2分)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实行 专卖。
28.(2分)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局面/时期。
29.(2分)刘秀建立东汉,在他的统治时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30.(2分)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交替专权。
31.(2分)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32.(2分)标志着西域/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是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 。
33.(2分)“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典故出自东汉哪个人物 。
34.(2分)东汉蔡伦对后世最大的贡献是改进了 。
35.(2分)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称为“医圣”,他是谁? 。
36.(2分)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编创出“五禽戏”,他是谁 。
37.(2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谁,和它的作者是 。
38.(2分)“众生平等、大千世界、在劫难逃。因果轮回”这些词源自于哪一个教 。
39.(2分)曹操击败袁绍称雄北方的战役是 。
40.(2分)孙刘联军击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41.(2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是因为西晋的 之乱。
42.(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43.(2分)“苻坚、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跟哪一战役有关 。
44.(2分)“将都城迁到洛阳,学汉语、穿汉服、改鲜卑姓氏为汉姓、与汉通婚。”这些措施讲述的是 改革。
45.(2分)我国古代贾思勰的一部著名的农学著作是 。
46.(2分)他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著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他是 。
47.(2分)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 、隶书。
48.(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 。
49.(2分)郦道元写的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是 。
50.(2分)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是秦始皇陵 。

2018-2019学年新疆巴音郭楞州博湖县农二师二十五团中学七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0分)
1.【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新石器时代”。
故答案为:
旧石器。
2.【解答】我国境内最早掌握磨光技术、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古人类是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生活的范围扩大,能同其他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氏族。
故答案为:
山顶洞人。
3.【解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居住在七千年的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房屋为干栏式建筑的文明人群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故答案为:
河姆渡原始居民。
4.【解答】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答案为:
半坡原始居民。
5.【解答】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故答案为:禅让制。
6.【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大禹治水非常专心,据说他在外治水13年,三次经过自己家的大门,也顾不上回家看看。这反映了大禹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也因此演化出一个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故答案为:
大禹。
7.【解答】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既是原始社会结束的标志,又是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
故答案为:
夏朝。
8.【解答】周武王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亲属、功臣、前代贵族后裔为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答案为:
分封制。
9.【解答】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故答案为:
甲骨文、商朝。
10.【解答】题干给出的“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故司母戊鼎建造的时代及其内部文字应该是商朝和金文。
故答案为:
商朝和金文。
11.【解答】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故答案为:
铁农具与牛耕。
12.【解答】题干给出的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显示了楚庄王的野心。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一鸣惊人”这个典故涉及人物中也有楚庄王。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故答案为:
楚庄王。
13.【解答】商鞅变法使泰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商鞅变法。
14.【解答】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故答案为:
都江堰。
15.【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晚期楚国人。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故答案为:道家。
16.【解答】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又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故答案为:
仁。
17.【解答】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威信,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是法家学派。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故答案为:法家。
18.【解答】在地方上,秦朝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地方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故答案为:
郡县。
19.【解答】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
故答案为: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
20.【解答】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故答案为:
焚书坑儒。
21.【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答案为: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22.【解答】秦朝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楚汉之争的实质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
故答案为:
楚汉之争。
23.【解答】据所学知,汉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发展生产,汉高祖刘邦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轻徭薄赋。
故答案为:刘邦。
24.【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时期。
故答案为:
文景之治;盛世。
25.【解答】为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故答案为:
推恩令。
26.【解答】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故答案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7.【解答】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故答案为:
盐铁。
28.【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时期。
故答案为:
盛世。
29.【解答】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故答案为:
光武中兴。
30.【解答】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答案为:
外戚与宦官。
31.【解答】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欧洲(大秦)。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通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故答案为:
长安。
32.【解答】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故答案为:
西域都护。
33.【解答】东汉初年,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班超投笔从戎。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带领36人到达鄯善国,受到鄯善王的热情接待。过了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忽然冷淡起来。班超估计这是匈奴的使者到了鄯善的缘故,就得侍从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只有夜袭匈奴大营!”夜半风起,他率领36人放火焚烧匈奴营帐,斩杀匈奴使者。班超在西域经营三十来年,用智慧和谋略,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故答案为:
班超。
34.【解答】我国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懂得了造纸的方法。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答案为:
造纸术。
35.【解答】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故答案为:
张仲景。
36.【解答】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重视疾病的预防,创造了“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等。
故答案为:
华佗。
37.【解答】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答案为:
司马迁。
38.【解答】“众生平等、大千世界、在劫难逃。因果轮回”等这些用语都来自于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与佛教有关的词语还有大慈大悲、六根清净、功德无量、唯我独尊、五体投地、在劫难逃、皆大欢喜等。
故答案为:佛教。
39.【解答】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之后曹操率军北渡黄河,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故答案为:
官渡之战。
40.【解答】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故答案为:
赤壁之战。
41.【解答】西晋时期,中原人口逃往南方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与此紧密相关的事件是八王之乱。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16年的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故答案为:
八王。
42.【解答】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他们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是江南地区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43.【解答】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
故答案为:
淝水之战。
44.【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95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革除鲜卑旧俗,开始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采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学习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故答案为:
北魏孝文帝。
45.【解答】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故答案为:
《齐民要术》。
46.【解答】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故答案为:
王羲之。
47.【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历程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故答案为:小篆。
48.【解答】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雕造佛像,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石窟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故答案为:
龙门石窟。
49.【解答】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编写《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全书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故答案为:
《水经注》。
50.【解答】位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故答案为:
兵马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