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一、选择题:
1.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创办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后
2. 由京师大学堂发展而来的著名高等学府是今天的
A.清华大学 B.北京师范大学 C.北京大学 D.首都师范大学
3. 清末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的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袁世凯 D.张之洞
4.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是
①聂耳 ②冼星海 ③郑律成 ④曹火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 抗日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历史剧作家是
A.郭沫若 B.赵树理 C.鲁迅 D.丁玲
6.下列作品是鲁迅代表作的是
①《狂人日记》 ②《孔乙己》 ③《小二黑结婚》 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近代后期,进步文化成为文化的主流,其根本原因是
A.由当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B.国民政府的文化政策利于进步文化发展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D.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8.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解放区优秀小说的是
A.《小二黑结婚》 B.《李有才板话》 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D.《狂人日记》
9.在《新青年》刊物上发表过文章的有①陈独秀②鲁迅③郭沫若④李大钊⑤丁玲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10.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
A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B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C郭沫若--《孔乙己》 D鲁迅--《狂人日记》
二.连线题
11. 徐悲鸿 《黄河大合唱》
鲁迅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屈原》
聂耳 《愚公移山》
郭沫若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 《孔乙己》
三、动手设计
12.按文学、艺术分类,编制“民国时期进步文学艺术家成就简表”。
四、识图题
13.下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1)她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
(2)它的创办有何历史意义?
(3)举出历史上与北京大学有关的历史事件(两例)。
五、材料分析题:
14.阅读下面材料:
欲补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停科举始。
——《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请回答:
(1)“时艰”概括了废止科举制时的什么背景?
(2)“欲补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反映了清政府的什么指导思想?请说出清官员中持这种观点的代表。
(3)当时已经开办的落实这种思想的国立最高学府是哪所学校?
(4)推广学校为什么要“立停科举”呢?
15.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1 蒋介石50岁生日时,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次长请他为蒋画像。他毅然回绝到:“我对给蒋介石画像不感兴趣!……至于我的兴趣,则在抗日救国,假如抗日民众要我为之画像,我将不胜荣幸!”
材料2 他的成就,来自艰苦的努力,他一生所画的素描,有四千多张,仅有关马的素描,就有一千多张。下图的画就是他的作品。
请回答:
(1)“他”是谁?用他的一句名言来概括材料1中描述的他的行为。
(2)作者称谓和代表作各为什么?
(3)从他的做人、作画两方面你学到了什么?
16. 材料1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材料2 “《狂人日记》里有吃人的,我要求救救孩子。”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着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鲁迅
(1)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于什么时期?
(2)作者当时思想的基点是什么?“救救孩子”指什么?
(3)鲁迅说的“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指什么?
(4)对毛泽东说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如何理解?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A 6.A 7.D 8.D 9.C 10.C
11、略 12、略
13.(1)1898年戊戌变法
(2)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14。(1)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民族危机和国内危机日益严重。
(2)为了摆脱危机,发展民族工业,急需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张之洞。
(3)京师大学堂。
(4)因为科举制和新式教育体制存在很多冲突。
15、(1)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2)中国近代美术大师;《愚公移山》。
(3)略。
16. (1)新文化运动时期。
(2)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挽救未来的中国。
(3)推翻封建势力,摆脱民族压迫,建立新中国。
(4)鲁迅以文艺为武器,刺向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深刻揭露了他们的黑暗统治而从不屈服妥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