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和南宋的对峙》同步练习
基础题
一、选择题
1.“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说这段话的人物应是(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铁木真
2.建立与宋并立的辽、西夏、金政权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A.契丹、党项、匈奴 B.契丹、党项、女真
C.党项、女真、鲜卑 D.匈奴、鲜卑、吐蕃
3.《阿骨打传奇》以生动的语言、感人的情节,向人们栩栩如生地讲述了阿骨打解放奴隶,爱人才,爱艺人,爱民众,聚民心,兴金灭辽等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故事。下列史实与阿骨打无关的是( )
A.统一女真各部
B.建立大金
C.颁行女真文字
D.澶渊之盟
4. 辽朝后期,契丹贵族日趋腐化,什么时间被金灭亡 ( )
A.1115年 B.1125年
C.1127年 D.960年
5.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诗中的两帝被掳后 ( )
A.辽灭亡 B.西夏灭亡
C.北宋灭亡 D.南宋灭亡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金军中流传的一句话
(1)根据材料一图片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A.北宋( -1127年),由赵匡胤(宋太祖)建立,以 (东京)作都城;?
B.辽朝(916-1125年),由 族的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被 朝所灭;?
C.西夏(1038-1227年),由 族的杰出首领元昊建立,都城兴庆;
D.金朝(1115-1234年),由 族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都城会宁。?
(2)材料二中的金军为什么会流传这样的说法?岳飞抗金受人尊敬的原因是什么?
宋金议和后, 局面形成。?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辽、宋、金、西夏时期的政治特点。
能力题
选择题
南宋虽偏安于淮水以南,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科技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一个王朝。南宋建立者是 ( )
A.赵匡胤 B.阿保机 C.阿骨打 D.赵构
7.下列能大致反映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
/
8.“……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一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其作者是抗金名将( )
A.鉴真 B.岳飞 C.李白 D.屈原
9.《金佗续编》记载:“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抵抗的是 ( )
A.契丹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B.党项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C.女真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D.蒙古族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
10.“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通过和议形式确认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的两个政权是 (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11.某同学选用如下图一、图二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下列研究主题,哪一个较确切( )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民族融合的高潮 D.对外友好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宋史·高宗本纪》
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材料一、二反映的史实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点?两则材料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谈谈你对材料一、二事件的看法。
提升题
一、选择题
1.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2.《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 )
A.女真统治者 B.匈奴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3.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 )
A.赵高 B.李林甫 C.秦桧 D.贾似道
4.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南宋定都临安 B.宋军收复建康
C.宋金达成和议 D.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5.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6.如图是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7.“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能和下列哪组人物搭配比较相符?( )
A.秦桧与宋高宗 B.岳飞与秦桧 C.秦桧与宋钦宗 D.岳飞与忽必烈
二、材料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
﹣﹣秦观
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材料三:岳飞追击金兵时曾路过靖江,他看着跟随部队行进的依依不舍的江南百姓,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大家就在这里安顿下来吧,将来必定是鱼米之乡。”并脱下身上的战袍送给百姓。后来人们在当地建造了岳王庙,并改地名为生祠。﹣﹣《泰州地方志》
(1)对联中所指的“忠骨”是谁的遗骨?“佞臣”指谁?
(2)“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一与材料三的诗句和祠堂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学习了中国历史后,你对中国古代的英雄们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请写出你所崇拜的一个历史人物。
(5)在民族并立的时代,你认为各民族应该怎样友好相处?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选择题
1.【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引文主要阐述了金政权的建立及其国号的来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女真族勃兴于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1115年,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
2.【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辽、西夏、金的建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建立辽的是契丹族,建立西夏的是党项族,建立金的是女真族。
3.【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与阿骨打有关的史实,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阿骨打属于女真族,他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颁行女真文字。澶渊之盟是辽和北宋之间的协议,与阿骨打无关。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政权,1125年灭掉辽政权,1127年灭北宋。
5.【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金灭北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金灭辽后发动对北宋的战争。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金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
二、非选择题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文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首都;辽由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后来被金所灭。西夏是党项族建立,金由女真族建立。第(2)题“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说明岳家军战斗力非常强大,岳飞是抗金英雄,他抗金的英雄事迹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第(3)题南宋与金和议,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第(4)题辽、宋、夏几乎同时并立在中华大地上,因此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答案:(1)960 开封 契丹 金 党项 女真
(2)因为金军深知岳家军的厉害;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3)对峙
(4)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能力题
一、选择题
1.【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南宋的建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
2.【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族政权并立,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北宋和南宋是先后存在,位于中原和南方地区,由此判断选A。
3.【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抗金名将”。A、C是唐朝人,D是战国时期人。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
4.【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岳飞抗金的性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金发动的对南宋的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5.【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形成宋金对峙局面。
6.【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图一中的政权是辽、西夏和北宋,图二中的政权是金、西夏和南宋,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
非选择题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宋”“契丹”,可以判断是辽宋之间的议和,史称“澶渊之盟”。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金国”“宋史”可知是宋金议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根据材料一中辽宋并立、材料二中宋金并立,可以得出当时的时代特点是政权并立,议和的相同内容是宋朝给辽、金岁币。由此完成第(3)题。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澶渊之盟。北宋与辽。
(2)宋金议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政权并立。宋朝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
(4)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特别是宋朝每年向辽、金缴纳岁币,增加了两宋人民的负担;同时议和后,双方得到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提升题
一、选择题
1.【解析】岳飞是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他坚持抗金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受到拥戴。
故选D。
2.【解析】我们知道此词的作者是岳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金政权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所以岳飞作品中的匈奴指的是女真统治者。
故选A。
3.【解答】南宋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受到人民的尊敬,秦桧以“谋反”罪名杀害岳飞,被后人唾弃,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秦桧。
故选C。
4.【解答】岳飞班师回朝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这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故选C。
5.【解析】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但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他们的统治,就以胜求和,强逼岳飞等了班师回朝,解除岳飞等人兵权。后秦桧还网罗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杀害了岳飞。岳飞班师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由此可以判断B不合史实。
故选B。
6.【解析】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故选D。
7.【解析】岳飞是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莫须有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岳飞流芳百世,而秦桧遗臭万年。
故选B.
二、材料题
8.【解析】(1)据材料“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可知,对联中所指的“忠骨”是岳飞的遗骨,“佞臣”指秦桧,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所以人们把岳飞看作忠臣,称秦桧为佞臣。
(2)据材料“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知,“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指北宋灭亡,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
(3)材料一与材料三的诗句和祠堂表达了人们岳飞抗金的崇敬,对秦桧之流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的愤慨。
(4)中国古代的英雄很多,如抗击倭寇的戚继光、率领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渥巴锡、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等。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在民族并立的时代,各民族之间时战时和,但战争是短暂的,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故答案为:
(1)岳飞;秦桧。
(2)北宋灭亡。
(3)人们对岳飞抗金的崇敬,对秦桧之流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的愤慨。
(4)戚继光。
(5)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