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鱼儿游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鱼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尤其是用树叶、彩泥等综合材料来做鱼,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1、表演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小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老师先找一个同学到我这来看看,然后让他表演动作,咱们来猜好不好?”学生看到鱼的头饰后表演鱼的动作,同学们立刻说出是“鱼”。“这是鱼的什么动作?”“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鱼儿游游》。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演鱼赏鱼,走进鱼儿世界
“还想表演吗?都想啊!好,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小鲤鱼历险记》吗?今天老师就把小鲤鱼带到了课堂,喜欢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小鲤鱼尽情的游吧!一起来看!”“孩子们,我们真是一群无忧无缘无虑的鱼儿啊!开心吗?”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让学生观看《小鲤鱼历险记》边欣赏边戴着鱼的头饰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鱼,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鱼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
3、观察发现,感知鱼儿形状
“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大海里是不是有很多鱼?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大海中去周游一番呢?”用课件配乐展示不同形状的海洋鱼画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这些鱼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鱼?穿着什么衣服?这一环节,开阔了学生的欣赏视野,也是为解决难点作辅助,有了参照想像会更丰富。在学生对喜欢的鱼“品头论足”的时候,已经在头脑中构建起自己心中的鱼的雏形了.对鱼的特征有了了解,在创作鱼时就更能得心应手了。 在这里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鱼的方法。
稍作裁剪或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鱼儿来。
趣味小魔术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们真切感受到,各种图形,经过大胆巧
妙的添加,都可以变成可爱的鱼,引发学生愿意着手也来“变一变”的冲动。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问学生:“鱼有哪几部分组成呢?”
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激活原有学生对绘画的制作方法,问学生:“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表现鱼儿呢?”?根据学生回答我归纳出四种方法
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如:还可以用树叶等综合材料来做,让他们进一步对今天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掌握。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上述方法。
随机播放小作家的作品,“他们不光画了鱼儿,还给它们添加了漂亮的背景,有美丽的礁石,各种各样的水草和珊瑚等,组成了漂亮的海底世界。”“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比他们画得好呢?老师相信你们!”“同学们眼睛一定很疲劳了,下面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吧,张开想象的翅膀,跟老师去鱼儿的家里做客吧,现在我们来到了海底世界,许多不同种类的鱼游来游去,有的在唱歌,嘴里还吐着泡泡,有的调皮的躲进了水草里,外面还露着半个尾巴呢!看看他们的形状和颜色都不一样,身上的花纹多漂亮啊!同学们看到了吗?快拿起手中的笔把你心中的鱼儿画出来吧!”
4、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师播放配有海洋鱼画面的音乐,至始至终都让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海底世界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鱼儿贴到黑板上绘有美丽水草和珊瑚的海域,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刚大量的海洋鱼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课堂评价
1、评鱼析鱼,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美丽海景,
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条鱼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材料的运用是否独特。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海底世界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是不是更有责任去保护它呢?让学生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
24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