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文综历史备考策略课件(广州文理综合科会议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2010年文综历史备考策略课件(广州文理综合科会议资料)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1-02 22: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1风景这边独好
—2010高三考前冲刺复习辅导2一、考纲变化和文综命题(解题方法)
(与历年广东高考与全国文综对比)
二、关注历史学科特性和学术前沿
(历史新史观、以史为鉴、课外拓展)
三、 2010年通史重点知识扫描与命题
(重视基础,贯通古今,关联中外)
四、冲刺策略和考试状态调整
(高考备考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讲座纲要3谢 谢!4 第一部分
考纲变化和文综命题5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15套)
新课程高考:广东、山东、宁夏、海南、江苏等(09);
独立教材和命题高考:上海
老文综类高考:北京文综、全国文综1、2卷、天津文综、四川文综、重庆文综
高考历程:
1999年 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命题3+3(或者3+2)
1999 广东:3+X+大综合 标准分
全国:3+文综(理综)原始分
从2005年开始,广东省自主命题
2007 广东新课程高考:3+X+文基(理基) 恢复原始分
2010 广东新高考改革:3+文综(政治、历史、地理)继续是原始分750分6考试分数:100分
古代23%(原来24%),近代39%(原
来29%),现代38%(原来35%)(原
来选修内容占12%)
考试时间:
考试范围:通史
考试题型:关注题型示例
难度范围:依旧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考纲变化等7文科大综合历史考试指导思想 总体:要在2个半小时内,进行三个学科的思维转换,同时学科内5本书要构建好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教材知识要“由厚变薄”,有通史线索,掌握阶段特征。实现课外材料阅读,由课内知识解读。 8考纲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究问题9复习备考就要求做三个方面的工作:
(1)教会学生如何“阅读理解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教会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教会学生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将有效信息提炼成完整、准确、合理的观点”。1.获取和解读信息(读取信息)
①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②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③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10历史现象、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
历史结论和历史观点。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
①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②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③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1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03上海高考)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抄在答题纸上)(2分)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抄在答题纸上)(2分)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抄在答题纸上)(2分)123.描述和阐释事物(阐释历史)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134.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言之成理,正反皆可)
09高考29题通过表格看法美等国福利与经济、福利评价 1407广东高考 辩证分析 考查学生思辨能力 (10分) 阅读材料:
英国人一定是丧失了所有的道德和自由感,否则怎么会对这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对它正在进行的庄严方式,不表敬仰赞赏。凡有幸目睹这一伟大城市最近三天发展的同胞,一定不会认为我的话是夸张的。
——《晨邮报》1789年7月21日论巴士底狱的陷落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789—1815年的相关史实是否说明法国革命是一场“世界经历过的最重要革命”?为什么?(6分)
(2)《晨邮报》的这则评论认为,英国对法国正在进行的事件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你的判断。(4分)⑴考生从以下两方面回答皆可。
是。因为法国革命摧毁了欧洲大陆最顽固的封建堡垒,建立了民主制度;拿破仑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法国革命时期实行的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法国革命精神激励着世界各国人民。
不是。①从时间来看,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都比法国革命早;②从影响来看,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了其他国家,甚至法国革命也受到美国革命的影响;③从方式来看,英国的“光荣革命”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影响也很深远。应该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因为英国本身也曾进行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经过启蒙运动,自由平等的观念已得到了西方进步人士的认可。
⑵应该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因为英国本身也曾进行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经过启蒙运动,自由平等的观念已得到了西方进步人士的认可。BACK15高考选择题备考策略和解题方法16例:请看下列知识点:
两极格局
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
冷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17例:(广东2009年高考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美梦。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18基础不扎实
审题不仔细
阅读能力低
表达能力弱重自主SOLO评价法踏实精19 注 意 无论材料或情境多么新颖,作为答案本身,一般说来是不会超出教材范围的。
注意打牢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第一轮单元知识和小专题归纳,第二轮有通史体系。BACK20 第二部分
历史新史观的考查学会运用新史学观念阐释历史21如妇女史(07广东26)
口述史学 《蒋介石日记》等
中西文明交往史
社会史 08广东“中国形象”问题设计
计量史学 08广东26题“西汉农耕经济”
心理学史 历史人物的心理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近代化研究 07广东28“近代化”
研究方法 09广东26材料与结论、31(32)一分为二
还有07、08、09广东试卷70%以上的选择题、100%的非选择题使用了各种版本教材均未出现过的新素材,其载体包括考古资料、报纸、统计图表、研究著述等,其内容与考生的生活和现实紧密相关,也相应解决了四本教科书版本差异所造成的矛盾。 运用最新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学习方法
分析和解决问题——关注史学研究前沿22 这是历年高考命题的主要研究视角的变化,在主观题中体现尤其明显。
改革开放前后的高考命题,主要体现了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的特色。
20世纪九十年代的高考命题,主要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特色。
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则体现了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以人为本等特色。06广东29,07广东26、28题,08广东27题、30题运用最新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理论23全球史观梳理 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儒家思想)
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启蒙思想、民主法制等“西学东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和鸦片战争后; 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后)2407广东高考 革命史范式和近代化研究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一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⑴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⑵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⑶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25 这是一种通过较长时期的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的思维品质或悟性,也是深入或迁移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质。
1、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2、以“古”通古,移情神入的历史意识。
3、社会进步,各族共创的发展意识。
4、热爱祖国,服务世界的全球意识。
5、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多元意识。 基本的史学意识素养——上海课标26 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西方著名学者埃尔顿这样认为:“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先入为主的危害大于证据之不足或细节之谬误……在他理解这些证据之前,他不问也不应该问具体的问题。”下列学习方法中最符合埃尔顿观点的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重视调查研究
C.有史有论、史论结合 D.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史学界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东周以上无信史”。也就是说东周以前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这个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研究历史
A.局限于文字记载 B.只重视古代神话传说
C.局限于考古研究 D.局限于权威观点27 每年端午节,我国各地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粽子的起源,搜集到以下史料并得出相关结论。你认为最可信的是
A.嘉兴出土了旧石器时代的稻粒遗存,证明当时粽子可能出现
B.李时珍认为粽子起源于西晋,因为他是一位科学家,观点可信
C.江西宋墓中发现了最早的粽子实物,说明粽子最晚出现在宋代
D.民间传说粽子源于纪念屈原投江,此传说由来已久,说法可信
历史离不开史料的支撑,客观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最容易受到作者主观因素影响的是
A、发生的地点 B、事件的经过
C、事件的结果 D、事件的影响28[07广东高考]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3)上述材料来自明朝中后期的小说,你对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研究明清时期的婚姻发展史有何看法?(2分) 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
或小说经过文学加工,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
同时他们是个案,作为史料使用要慎重。29材料二:“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3)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对于材料二的史料性质,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3分)同意第一种看法: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的记述,具有直接性,应属于第一手史料;
同意第二种看法: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在事后的记述,因此在描述的过程中难免有遗漏或遗忘,有时还会带有主观色彩,据此很难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因此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3分) 30【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12-07
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缺陷:是当事人陈述自己亲身参与的重大事件,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真实。(2分)
注意: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收集多方面的史料,相互对照。(2分)31给教师的建议认识到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是现代历史教育的重大进步。
历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历史教师的永恒任务。
命题技术的改革规律已经较为清晰,教师应该在实践中用心体会。BACK32 第三部分
2010年历史学科命题重点知识扫描和考题预测 对比近4年广东高考,尤其是07、08、09年广东高考题,结合全国各地文综和广东各地一、二模情况,把握重点。
把握历史发展线索、规律、时代特征,融会贯通,建立适度通史体系。33第一阶段(轮):抓点(抓基础)——认真理解和按照考试大 纲要求,目标是“全面、细致、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具体策略是“高度重视,以熟悉教材为中心,坚持归纳和反思,坚持训练和解题。”(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二阶段(轮):抓线(整专题)——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的提升”。以通史为线索,整合必、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连通古今。 
考生要领会一些典型试题的解题思路技巧。
抓面(练套题)——在前面两轮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难点、热点,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同时回归知识点。 “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
第三阶段(轮):灵感复习法——要求“回归基础,回归教材”      紧跟老师,搞好计划
——科学备考,高效备考341.加强对增加的选修内容的训练,将这部分内容融入到必修内容中 。
2.一是在复习中加强同类知识的联系,根据一些小的“主题”构建知识体系;二是认真研究全国和部分省市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的历史试题,尤其要注意这些试题中的“主题型”试题的特点,及时反思。
3.模块整合,纵横联系。做到“贯通古今、关联中外”。
4.关注广东地方史。
5.逐步提升解题能力。 2010文综高考复习建议BACK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