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
A.?27℃????????????????????????????????????B.?32℃????????????????????????????????????C.?37℃????????????????????????????????????D.?42℃
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用地膜覆盖农田??????????????????????????????????????????????????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3.下面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冰雪消融???????????????????????????????B.?清晨的露珠
C.?寒冬冰雕变小????????????????????????D.?树枝上的雾凇
4.在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象,由此图象可以判断(??? )
A.?甲是晶体,乙、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5.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厨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水的沸点是100℃
B.?水面上方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
C.?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在水沸腾后先停止加热,再观察水能否持续沸腾
D.?水从90℃加热至沸腾,用时9min
6.医用体温计使用后的消毒方法是( )
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B.?放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擦洗????????????????D.?用清水冲洗
7.白炽灯炮使用久了,玻璃壁会变黑,这是因为 (???)
A.?落上了灰尘??????????B.?钨丝发生升华现象??????????C.?钨丝发生凝华现象??????????D.?发生了升华与凝华现象
8.雷州半岛常年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我市的工农业生产.今年2月21日我市在廉江高桥镇发射了6枚火箭,利用火箭把催化剂播撒到云中实现了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了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凝华、液化???????????????????????D.?升华、液化
9.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水的沸点/℃ 98.2 98.9 98.5 98.6
对于上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10.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 )
A.?沸点低???????????????????????????????B.?密度小???????????????????????????????C.?凝固点低???????????????????????????????D.?熔点低
11.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B.?露珠的形成??????????????????????????C.?霜的形成??????????????????????????D.?冰的形成
12.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象,由此图象可以判断( )
A.?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二、填空题
13.液体________(填“有”或“没有”)固定的体积;________(填“有”或“没有”)固定的形状.
14.任何气体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会________?,所以可以利用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在温度不能降低到足够低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在常温下液化。
15.春秋早晨时常出现大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当太阳出来后大雾渐渐散去,这时经历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16.下表是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放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 20 20.5 21
温度/℃ 70 64 59 56 52 49 48 48 48 48 47 44 … 21 21 21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从开始计时起,第5.5min时的数据没有记录,请你根据规律写出一个可能的温度值________?℃;当该物质温度为64℃时,其状态是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混合”);这种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7.试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把下面的操作依次排列为________.
A.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测被测物的温度
C.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的时间
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E.取出温度计
F.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18. 六月初,琼岛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42.1°C,此温度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________吸热.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
20.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________性质制成的.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之前,应注意观察所用温度计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温计的量程________,分度值________.图1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图2甲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乙的示数为________℃.
2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熔点的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冰、玻璃、铁中,没有确定熔点的是________.水银的熔点是﹣39℃,则它在﹣42℃时一定是________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2.某学习小组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且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两种物质全部熔化,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根据记录数据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乙、丙两图所示,其中________图能反映石蜡的熔化特点.
三、实验探究题
2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验:
(1)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得到信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51
①海波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者非晶体),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海波的熔化时间为________?min。
②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2)如下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①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图。
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从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当地的海拔比上海________(选填高低)
③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
2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水的沸点如图甲所示,则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
(4)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________.
2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 .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2)如图1所示为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时的情景,指出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3)纠正错误后,小明用此温度计做“水的沸腾”的实验,记录(环境大气压为标准气压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60 70 80 90 95 98 98 95 98 98 98
①如图2所示,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②根据探究数据记录,可以推测表中第________?分钟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可能是错误的,第8分钟应该为________?℃.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当水沸腾时对水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
③修正好数据后,在图3用笔画出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
④小明同学用同一个酒精灯加热水,先后做了二次“研究水的沸腾”实验,分别画出如图4所示的a、b两条图线,实验数据及绘图都是正确的.试分析一下,为什么两次图线有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
四、综合题
26.下表是一些固体的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判断:
(1)的酒精为________态.
(2)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选用铁锅熔化锡块.
(3)在气温为 的地方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可以于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27.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3℃.
(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当它指示气温是5℃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28.阅读下面的短文 热管
如图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
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垒属管(如图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有容易汽化的液体,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它途径)又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 ________? 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 ________? “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 ________?(横线内选填以下其中一个数字序号:①停止“制冷”;②开始“制冷”;③热量;④温度;⑤高于;⑥低于).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记得人正常的体温值即可解答此题.
2.【答案】A
【解析】【分析】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升高液体温度和增加液体的表面积也可加快蒸发.
【解答】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用地膜覆盖农田,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都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减慢了蒸发.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液体的温度,所以加快了蒸发.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C
【解析】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清晨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C.寒冬冰雕变小是升华现象; D.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C.【分析】按照由固态到液态到气态的顺序,该顺序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按照由气态到固态的顺序,该顺序的物态变化需要放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答案】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甲、丙是晶体,乙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丙的熔点高于甲的熔点,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晶体.
5.【答案】C
【解析】 A.由图可知,水在98℃时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A不符合题意.
B.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根据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B不符合题意
C.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在水沸腾后先停止加热,再观察水能否持续沸腾,若水不再沸腾,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水从90℃加热至沸腾,用时4min,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水在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和大气压有关.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用酒精灯火焰烧温度计,虽可消毒,但会毁坏温度计,故错误;
B、沸水温度高达100℃,用沸水对温度计消毒,会毁坏温度计,故错误;
C、用酒精棉球搽拭温度计,既可以消毒,又不会毁坏温度计,故正确.
D、用清水冲洗,温度计上的病毒不会被冲掉,起不到消毒作用,故错误;
故选C.
【分析】对温度计消毒方法很多,消毒时要保证不毁坏温度计,逐个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7.【答案】D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分析白炽灯炮使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内壁会变黑,它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白炽灯泡的钨丝在高温下会升华变成钨蒸气,使灯丝变细;钨蒸气遇到灯泡玻璃后又放热凝华变成固态钨附着在玻璃泡上,使内壁变黑,包含了两个过程。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白炽灯炮使用久了,玻璃壁会变黑是先发生升华,再发生凝华现象。
8.【答案】A
【解析】【分析】六种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液化,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凝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水蒸气变成冰粒,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冰粒变成雨滴,是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
故选A.
【点评】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确定变化前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名称.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 还有水的沸点还受其上方气压的影响.
故选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在实验测量过程中,由于实验数据和实验者的原因,都会造成读数上的误差.
同时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由于烧杯上方加盖与否或盖子是否严密也会造成沸点的不同.
10.【答案】C
【解析】【解答】解:使用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要求酒精和水银都处于液态,南极气温比较低,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不容易凝固,所以南极科考队员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
故选C.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要测量低温的时候,所选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比低温低.
11.【答案】A
【解析】【解答】A、冰雪融化,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A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需要放出热量.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出热量.C不符合题意;
D、冰的形成,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固态向液态(气态)吸收热量,气态变液态(固态)放热.
12.【答案】C
【解析】【解答】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甲、丙是晶体,乙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还可以看出,丙的熔点高于甲的熔点。
故答案为:C
【分析】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可以获取: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熔点(水平段对应的温度)、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水平段结束的时刻与开始时刻的差值)等信息.
二、填空题
13.【答案】有;没有
【解析】【解答】物质通常有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物质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故答案为:有;没有.
【分析】此题要从物质的三种状态和物体的固液气三态的不同特点入手来考虑.
14.【答案】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解析】【解答】一切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任何气体在降到足够低的情况下都可以使气体液化)、压缩体积(压缩体积不能使所有的气体都液化).
【分析】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其中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而压缩体积可以使一部分气体在常温下液化。
15.【答案】液化;汽化
【解析】【解答】解: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的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随着阳光的照射,它们会渐渐消失,这是由于雾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液化;汽化.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6.【答案】46(或45);液;晶体
【解析】【解答】(1)分析前几个数据,可以看出每隔0.5分钟,该物质的温度大约降低1或2℃,所以温度可能是46(或45)℃
(2)当温度为64℃时,物体温度还没有到达凝固点,因此处于液态.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3到4.5分钟该物质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
故答案为:1.5;液;晶体.
【分析】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就是凝固点,温度等于该晶体的熔点,但概念不同,不同的晶体其凝固点亦不相同. 液态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在凝固过程中其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液体全部变为晶体为止.
17.【答案】B、A、D、C、F、E
【解析】【解答】解: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估计所测物体的温度高低,然后根据估计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再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然后取出温度计;
故答案为:B、A、D、C、F、E.
【分析】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2)使用前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3)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的侧壁或底部,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方可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必须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8.【答案】高于;汽化(蒸发)
【解析】【解答】解:(1)健康人正常体温为37℃,故42.1°C高于人的正常体温;(2)洒在地上的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时,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蒸发要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从而让人感到凉快. 故答案为:高于;汽化(蒸发).
【分析】(1)人的正常体温为37℃;(2)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显现,蒸发吸热.
19.【答案】水蒸气;凝华;气温在0℃以下;空气湿润;不能
【解析】【解答】
(1)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自然界中还有雪、冰花、雾凇的形成也都是这个道理。
(2)空气中有充足的水蒸气,且气温低于0℃,才会形成霜,如果气温高于0℃,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滴。
(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霜。
【分析】物态变化。
20.【答案】冰水混合物;沸水;液体热胀冷缩;量程;分度值;35℃~42℃;0.1℃;36.5℃;8;﹣3
【解析】【解答】解:(1)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3)图1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示数是36.5℃;
图2中,甲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8℃;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3℃.
故答案为:冰水混合物;沸水;液体热胀冷缩;量程;分度值;35℃~42℃;0.1℃;36.5℃;8;﹣3.
【分析】(1)摄氏温度的规定: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温度是100℃;(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3)温度计的示数在量程的范围内,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
21.【答案】晶体;玻璃;固
【解析】【解答】解:有确定熔点的是晶体,没有确定熔点的是非晶体,在冰、玻璃、铁中,没有确定熔点的是玻璃;
水银是晶体,熔点是﹣39℃,而温度为﹣42℃,低于海水银的熔点,所以水银是固态.
故答案为:晶体;玻璃;固.
【分析】注意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变化,则为非晶体,不变,则为晶体.常见的晶体有海波、食盐和各种金属;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松香、塑料、陶瓷等.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温度低于熔点,晶体不会熔化.
22.【答案】48;丙
【解析】【解答】解:甲图中温度计的读数刻度上大下小说明温度为零上,根据图中所示40℃﹣50℃之间共10个格,故图中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为1℃,图中温度为40℃上数8个格,故温度t=40℃+8℃=48℃. 根据乙丙图象可知: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海波为晶体,石蜡为非晶体,所以能反映石蜡的熔化过程的丙图.
故答案为:48;丙.
【分析】甲图首先判断出温度是零上,读数时应自下向上读,然后结合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读出正确示数.根据平日所学海波为晶体,石蜡为非晶体,所以能反映石蜡的熔化过程的图象即在乙丙中选择哪个属于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三、实验探究题
23.【答案】(1)晶体;48;4;不变
(2)96;A;98;低;不变
【解析】【解答】(1)①由表格数据看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故海波为晶体;不变的温度就是海波的熔点为48℃.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海波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7min结束,在此过程中,海波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①从图中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当时的温度为96℃.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②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低,气压与海拔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上海的海拔低,气压高.
③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①晶体;48;4②不变(2)①96;A;②98;低;③不变;
【分析】(1)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分度值,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
(2)根据沸点的概念判断出水的沸点;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3)掌握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4.【答案】(1)自下而上
(2)低于
(3)不变
(4)水的质量较大(或酒精灯的火焰较小)
【解析】【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故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98℃,低于100℃,所以当时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其原因是水的质量较大或酒精灯的火焰较小.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低于;(3)不变;(4)水的质量较大(或酒精灯的火焰较小).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其分度值;掌握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水的沸点指水沸腾时的温度;根据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特点分析;(3)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4)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影响沸腾加热时间的因素有:水的多少、水的初温等.
25.【答案】(1)B→A→F→C→D→E
(2)温度计读书时视线俯视;温度计玻璃泡接触杯底
(3)乙;7;98;不变;;水的质量不同
【解析】【解答】解:(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过程为: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取出温度计.(2)由图可知这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时有两处错误:(1)温度表的玻璃泡碰到容器的底,这样所得出的读数就不准确了;(2)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不正确.(3)①图乙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乙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②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从第5分钟水的温度到达98℃不再升高,因此水的沸点应为98℃,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7分钟的数据有错误,则第8分钟应该为98℃.③首先确定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和相应的标度,然后确定对应点,最后描点连线做出图象,见下图.④造成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水的初温太低,加热时烧杯没有加盖造成了热量的散失等.
故答案为:(1)BAFCDE;(2)温度计读书时视线俯视、温度计玻璃泡接触杯底;(3)①乙; ②7、98、不变; ③图如下; ④水的质量不同.
【分析】(1)根据对温度计使用规则的掌握作答.(2)根据温度计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①掌握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3)①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知道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而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③根据数学上的描点连线方法做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线;④两次加热水的沸腾时间可从水的质量、初温等多个角度考虑.
四、综合题
26.【答案】(1)固
(2)能
(3)酒精
【解析】【解答】解:(1)由表可知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200℃比-117℃的温度低,没有达到它的熔点,所以还是固态;
(2)查表可知纯铁的熔点是1535℃,而锡的熔点是232℃,所以在锡达到熔点而熔化时,铁锅还远远没有达到熔点,即铁锅不受影响,能正常使用,故应填“能”;
(3)查表可知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即液态水银的凝固点是-39℃,而-50℃比-39℃低,所以水银温度计不可以正常使用;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比-50℃低得多,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故答案为:(1)固;(2)能;(3)酒精。【分析】(1)根据酒精的熔点分析判断;(2)根据铁、锡的熔点分析得出答案;(3)根据实际气温、酒精和水银的凝固点分析得出答案。
27.【答案】(1)解:因为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个温度计在﹣7℃~103℃之间一共是110格,表示0℃~100℃,列式为:100℃÷110≈0.91℃,则每个分度的值是0.91℃ 答: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91℃/格;
(2)解:当它度数是5℃时,实际的温度应该是(5+7)×0.91℃=10.9℃ 答:当它指示气温是5℃时,实际温度是10.9℃
【解析】【分析】(1)摄氏温度是规定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中间100等份,每一份为1℃,根据这种思路即可得出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2)通过分析题意可以得出实际温度与测量温度之间的关系式,通过代入数据,得出当该温度计指示5℃时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28.【答案】(1)汽化;液化
(2)⑥;③;①
【解析】【解答】解:(1)里面的液体会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遇冷从气态变成液态而液化;
(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低于下方一端的温度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热量“搬到”低温处放出;
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停止“制冷”;
故答案为:(1)汽化,液化;
(2)⑥,③,①.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过程需要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