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7 15:5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选择题
1. 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深圳?????????????????????????????????????B.?浦东?????????????????????????????????????C.?厦门?????????????????????????????????????D.?珠海
2.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召开(???)
A.?1976年10月?????????????????????????B.?1978年底?????????????????????????C.?1980年底?????????????????????????D.?1986年初
3. 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  )
A.?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B.?党内“左”倾错误 C.?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姓“资”姓“社”问题?????D.?党内右倾错误
4.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5. 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提问:“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
A.?? 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东西?????B.?指出了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它为谁服务 C.?使用机器生产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认为这台机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6.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当年我国成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B.?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 C.?“一国两制”构思适合港澳实情?????????????????????????D.?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7.以下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B.?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C.?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8. 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收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9. 海南省因开放而生,也因开放而兴,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为开放海南最早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D.?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10. 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 )
A.?深圳?????????????????????????????????????B.?浦东?????????????????????????????????????C.?珠江?????????????????????????????????????D.?海南
11. 1982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12.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D.?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13. 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称谓是在中共(??? )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
14. 标志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D.?中共十五大召开
15. 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二、材料分析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深化对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党史的认识,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要以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
(1)根据上述材料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由哪些?
(2)材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请问这些成就又有哪些?
(3)材料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请问是在哪次会议中明确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的?
(4)材料中习总书记讲的“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是指什么?
(5)自建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这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胜利的走向未来有哪些深刻的启示?
17. 走近新时代
材料一? “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材料二?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的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三? 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三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有企业的“松绑”是怎样进行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有哪些?(请试举1例)
18.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阅读下刘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首先强调一定要解放思想,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胡乔木在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写道,“我们不是为革命而革命。不是为阶级斗争而斗争。我们的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来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材料一中邓小平强调了什么问题的重要性?由此,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什么指导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的是什么?为此,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作出了怎样的转移?
(3)材料三中“新的重大经济措施”具体指什么战略决策?据此决策当时在农村进行了什么尝试?为发展同世界各国经济合作而开设的窗口称作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党的伟大转折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 B 3.A 4.C 5.B 6. A 7. C 8. D 9.C 10. A 11.B 12.B 13.C 14.B 15. B
二、材料分析题
16.(1)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的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 (2)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共八大的召开。 (3)十一届三中全会 。 (4)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一切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强和坚持党的领导等。
17. (1)尝试:“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制度: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发展;农村得到了发展。
(2)政府过多的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企业没有自主权;国有企业改革或者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邓小平理论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就:在衣食住行、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成就均可。如在上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18.(1)重要性:解放思想;指导思想:实事求是。 (2)目的:提高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转移: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窗口:经济特区。 (4)表现:思想、工作重点、经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