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7 16:0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含义:是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意义:特征:前提:包产到户,自主经营土地公有制材料一:“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 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邓小平
材料二:在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集体劳动,统一经营,平均分配,吃“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缓慢, 到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达到1957年水平,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材料三: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神情隐秘而带悲壮地签订了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探究一: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1、农业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2、农村现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3、农村体制:人民公社旧体制,挫伤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发展缓慢。
4、改革先声:在农村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实行包干到户。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问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无法使农民致富,农村的劳动力大量节省出来,那么该如何解决农民致富和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的问题呢? 对策: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作用:
发展乡镇企业不但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而且安置了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劳动力,稳定了农村秩序。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经营管理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指导农村改革迈出以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步。第二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上述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企业缺乏自主权。(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
(2)中心环节:
(3)目标:农村的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2年党的“十四大”)(4)作用:
(5)存在的问题:增强了企业实力;国有资产大幅增加企业职工下岗等2011年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共有69家公司入选《财富》杂志排出的全球500强,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133家),再创历史新高。有3家中国企业进入前10名,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分别位列第5、第6和第7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 特征: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3)国家的有力宏观调控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70年代豆腐票和粉票80年代的布票为什么当时要用这些票证?1.物资匮乏
2.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过程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完善: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意义: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人认为:“计划是社会主义的”“市场是资本主义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归纳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需要,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前提:内容:目的:目标:实质:原因: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
结合材料加以说明。1.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
2.从试点到推广。
3.从农村到城市。
4.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课堂检测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请回答: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经济迅速增长;
综合国力大幅提高;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