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3-19 12:2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保存着相似的特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亲代是怎样将自己的某些性状传给子代的呢??什么是遗传??亚里士多德:认为雄性提供“蓝图”,母体提供物质。柏拉图,认为子女更像父方还是更像母方,取决于受孕时哪方的感情更投入,更浓烈些。达尔文: 泛生因子论,融合遗传。(1)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上确定为基因);(2)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直到1900年,孟德尔定律重新被欧洲的三位科学家发现,遗传学就同这个“再发现”一起诞生了!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重点)
2. 利用孟德尔杂交实验,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各个环节。(难点)一、孟德尔选择豌豆做杂交实验的原因(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一般是纯种。
(2)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
(3)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
(4)子粒较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更可靠。
(5)花比较大,易做人工杂交实验。
1.阅读课本P2~3回答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有哪些。2.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去雄♀高茎(或矮茎)豌豆的花传粉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花未成熟时去雄套上纸袋雌蕊成熟时套上纸袋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 柱头上两次套袋处理都是为了防止雌蕊接受其他花的花粉,影响实验结果。两次套袋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例1】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正确的是( )
①花粉成熟前 ②花粉成熟时 ③花谢后 ④套袋 ⑤去雄 ⑥异花传粉
A.②⑤④③⑥④ B.①④⑤②⑥④
C.①⑤④②⑥ D.①⑤④②⑥④
D花粉成熟前去雄,目的是避免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前后都要套袋,目的是避免接受其他花的花粉。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通过这个图解分析:
子一代中全部是高茎,
矮茎都消失了还是隐藏了呢?矮茎P×F1F2矮茎高茎高茎×高茎1.过程相对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课本P3~4回答相关概念隐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性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状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
来的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 F1未表现
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
性状的现象。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图2 卷 舌
1、能卷舌 2、不能卷舌图3前额中央发际有一三角形突出称美人尖
1、有美人尖 2、无美人尖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人的有关相对性状 亲本:♀PF1F2父本:
母本:杂交:×自交:子一代:子二代:3.遗传学上的符号思考: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思考:
七种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遗传因子(即基因)②体细胞:D④受精时:三.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性状决定高茎:D、A…矮茎:d、a…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DddDd 纯合高茎:纯合矮茎:杂合高茎:遗传因子成单③配子:遗传因子成对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小组讨论分析图解。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解释 2.遗传图解思考讨论 孟德尔的解释正确吗?他是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上演绎的结果,要得出可信的结论,还需要进行验证,请替孟德尔设计验证实验的思路。1.验证目的:?
2.验证思路:?
3.验证过程:?
4.验证结果:?
5.结论:?1.验证目的:
2.验证思路:
3.验证过程:
4.验证结果:
5.结论:Dd → D : d = 1 : 1使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能真实表现杂合高茎 X 矮茎F2中高茎:矮茎=27:25≈1:1假说成立,即F1 Dd→D:d=1:1隐性个体只产生一种含隐性遗传因子d的配子,该配子与F1产生的任何配子结合都无显性作用,所以测交后代的种类与比例均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测交: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测交遗传图解F1杂合高茎Dd隐性个体纯合矮茎ddX配子Ddd测交后代Dddd高茎矮茎1 : 1事实是:测交后代:高茎30 : 矮茎341 : 1与假说结果吻合。结论:假说成立。【例2】下列几组杂交中,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
交(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例3】下列四组杂交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正确的一组是(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BD五、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
______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______________,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阅读课本P7完成下面内容成对存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不同的配子中在,不相融合【例4】如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一项是
( )
C基因分离定律指的是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减数分裂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六、假说—演绎法:科学实验发现事实大胆猜测推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测反复实验揭示规律【例5】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
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验证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
属于推理内容A分离 定律选择豌豆 作为实验材料杂交实验理论解释(假说)测交验证分离定律内容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具有多个易于区分的性状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F2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高茎∶矮茎 = 3∶1DD∶Dd∶dd =1∶2∶1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高茎∶矮茎 = 1∶1Dd∶dd =1∶11.下列关于遗传因子与相对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显性与隐性遗传因子在一起时,个体表现出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 ②当显性与隐性遗传因子在一起时,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转化作用 ③当一对遗传因子均为显性时,生物个体只表现显性性状 ④当一对遗传因子均为隐性时,生物个体仍表现出显性性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2.番茄果实的红色性状对黄色为显性。现有两株红色番茄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的的性状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全是红果
②全是黄果
③红果∶黄果=1∶1          
④红果∶黄果=3∶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3.已知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花(AA和Aa)、白花(aa)两种。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组成的种群,该种群的个体连续自交3代,得到F3,,若不考虑自然选择的作用,则下列关于F3的描述,错误
的是( ) A.AA个体占7/16 B.Aa个体占1/8
C.白花植株占1/4 D.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9C4.(2014·海南高考)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
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
为(  )
A.3∶3∶1 B.4∶4∶1 C.1∶2∶0 D.1∶2∶1B5. 如图所示为某家族中白化病遗传系谱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以A、a表示有关的遗传因子):(1)该致病遗传因子是_____(填“显性”或“隐
性”)的。
(2)5号、9号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和
_______。
(3)8号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比例为_____)或
_____(比例为______)。
(4)若8号与10号婚配,则后代中出现白化病患者的
几率是________。 隐性AaaaAA1/3Aa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