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3-19 12: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1.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
2.决定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对决定其他性状的遗传因子有影响吗?孟德尔产生的 新的疑问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重点)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重点)
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难点)个体数:315 101 108 32对结果质疑?1.不论正交、反交F1都为黄色圆粒,这能说明显、隐关系吗?2.F2中有与亲本表现相同的,叫亲本类型;也有与亲本表现不同的,叫重组类型。为什么出现了新性状?3.数量统计后代性状分离比9︰3︰3︰1,这与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3:1有数学联系吗?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更换亲本启示: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 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着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分离定律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 F2出现的四种表现型的比(黄色:绿色)*(圆粒:皱粒)=(3:1)*(3:1)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对两对遗传因子遗传的显、隐性关系分别作出假设。2.对F1如何产生配子作出解释。3.对F1产生的配子的结合作出假设。 黄色圆粒 同对
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 不同对
遗传因子
自由组合遗传因子
组合形式1YYRR 纯合子2YyRR 单杂合2YYRr 单杂合4YyRr 双杂合9/16 Y_R_ 1yyRR 纯合子
2yyRr 单杂合 3/16 yyR_1YYrr 纯合子
2Yyrr 单杂合3/16 Y_rr黄圆亲本型 双显性黄皱重组型单显性 绿圆重组型单显性 绿皱亲本型双隐性 9种棋 盘 法: = 2×2= 3×3【例1】在正常情况下,下列不属于YyRr的配子是
( )
A.YR B.Yr
C.Yy D.yRCC【例2】利用棋盘法分析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B.1、2、3、4的基因型相同
C.在此棋盘方格中,YyRr共出现四次
D.F2中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有YYRR和yyrr两种如何验证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预期的结果如何?方法:测交,即让F1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
预期结果:四种表现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为1:1:1:1。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1 ﹕ 1 ﹕ 1 ﹕ 1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1.测交 YyRryyrrYyRr Yyrr yyRr yyrr配子测交后代3.结论:这个结果证明孟德尔的解释是正确的。 孟德尔用F1与双隐性类型测交,F1基因型若为纯合,其测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黄色圆粒;若为杂合(YyRr),其测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分别是:黄圆、黄皱、绿圆、 绿皱,数量近似比值为1︰1︰1︰1。2.预期(种植实验):【例3】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
b、c完全显性。用隐性纯合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
得F1,F1测交结果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B理解测交含义,充分挖掘题干信息,并注意识图。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1.内容:2.适用范围: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④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更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并非所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关键要看所研究的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是否是相互干扰的。【拓展提升】自由组合定律1.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例题:(1)计算个体AaBbdd(各对基因独立遗传)能产生多少种配子?
四种
(2)亲本AaBbdd与aabbDd杂交(各对基因独立遗传),产生的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八种
(3)亲本AaBbDd与AabbDd杂交(各对基因独立遗传),产生的后代有多少种纯合子?
四种2.独立事件原理:N个相互独立的事件,如果第一个独立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1,第二个独立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2,……第n个独立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n。那么这些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为:P=P1×P2×…×Pn。例题:(1)计算个体AaBbdd(各对基因独立遗传)产生的配子Abd占多少比例?
1/4
(2)亲本AaBbdd与aaBbDd杂交(各对基因独立遗传), 产生的Aabbdd在后代中占多大比例?
1/16
(3)亲本AaBbDd与aabbDd杂交(各对基因独立遗传),产生的杂合子后代比例是多少?
7/8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1.精心选择实验材料;2.研究方法恰当——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后对多对相对性状,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3.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实验(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验证 得出定律。1.四个概念:
基因——遗传因子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遗传因子组成即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例如:YyRr表现为黄圆。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2.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1)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2)基因型相同,表现型还与环境条件有关。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根据题意,画出便于逻辑推理的图解;
2、根据性状分离,判断显、隐性性状;
3、根据性状表现初步确定遗传因子组成;
(隐性性状—dd,显性性状—Dd或DD→D_ )
4、根据性状分离比(根据后代表现型、遗传因子组成),判断双亲遗传因子组成;
5、弄清有关配子的遗传因子及比例;
6、利用配子比例求相应个体概率(棋盘法)。遗传题解题步骤自由组合定律杂交实验理论解释(假说)测交验证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测交后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两对相对性状)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___,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__________。分离自由组合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自由组合定律1.在遗传学实验中,F1与隐性类型测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应为(  )
A.与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相同
B.四种1:1:1:1
C.两种1:1
D.两种或四种1:1或1:1:1:1A2.牛的皮毛由一对基因控制,RR为红色、Rr为花斑色、rr为白色。牛角也由一对基因控制,无角(P)对有角(p)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一只双杂合花斑色无角公牛和一只花斑色有角母牛杂交,在子代中表现型有(  )
A.2种 B.4种 C.6种 D.8种C由题意可知亲代公牛的基因型为RrPp,母牛的基因型为Rrpp。其中Rr×Rr可得到后代有3种表现型,Pp×pp可得到后代有2种表现型,因此,RrPp×Rrpp产生子代表现型有3×2=6种。3.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
长度的作用相等,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基因型
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
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
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  )
A.6~14厘米 B.6~16厘米
C.8~14厘米 D.8~16厘米 C4.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
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
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
A.9︰3︰3︰1 B.3︰1︰3︰1
C.1︰1︰1︰1 D.2︰2︰1︰1 D5.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
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
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
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
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
状为    。有毛黄肉(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
为        。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为             。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
比例为
                    。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DDff、ddFf、ddFF 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ddFF、dd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