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6课 北宋的政治学习目标知道北宋的建立,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历史背景;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理解重文轻武与稳定政治的关系。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思考:五代建立者的简历有何共性?如果你是北宋统治者,会如何防止这种局面再次出现?宋太祖赵匡胤由殿前都点检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帝位而建宋朝。
五代诸朝的皇帝多由藩镇节度使起兵夺位而来,梁太祖朱温由宣武节度使篡唐夺得帝位;后唐庄宗李存勖继承父位河东节度使,后灭梁而得位……后周太祖郭威由天雄军节度使起兵,再通过军士拥立的戏法而得帝位。 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曾这么说:“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唐废帝、晋高祖,皆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先南后北" 二、加强中央集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2、控制调兵权;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3.分割宰相的财政军政大权三步走策略:
1、收精兵
2、夺其权
3、制钱谷
“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的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枢密院掌调兵权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宋史兵志》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元《文献通考》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增设多职(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利在地方——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通判,牵制知州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收缴地方财税归中央禁军军队分化事权相权三年一换转运使归纳整理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北宋的政治哪些方面得到了加强?皇权中央相权地方将领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弱强三、重文轻武的政策1.原因: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措施:三、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取士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朝文官出行图文官地位高1.目的:
2.措施:
3.影响:小结:重文轻武的国策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抑制武将,提升文臣的地位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
杜绝了武将干政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如何评价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积极、消极)?合作探究材料一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材料四、 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消极作用:战斗力下降减弱。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下,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形成了“冗官”“冗费”“冗兵”的局面。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积极作用:
政治: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好社会的安定。
科技文化: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一个千年的中国(宋朝),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美] 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点)
重文轻武加强兵权(“兵”)
加强行政权(“权”)——中央、地方
加强财政权(“钱”)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重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课堂总结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AAC随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