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7 20:01:03

文档简介


《元朝的统治》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鉴于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教材分析
《元朝的统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主要内容是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行省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和宣政院说明台湾、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建立,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行省制度对明、清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认识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行省制度、元朝对西藏和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教学重点】
行省制度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出示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提问: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生回答:秦朝的统一、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的统一、元朝的统一。
师归纳: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提出问题:元朝在统一全国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
(二)新课教授
一、元朝的疆域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3.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提问P52“问题思考”元朝的疆域与汉朝唐朝比有哪些拓展?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承袭了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名义上应包括大汗之国”和西北各“宗藩之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统治区。经过多次扩展后,于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鄂毕河东部,东到日本海,史书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二、行省制度
1.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元朝按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来改革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大屏幕显示《元朝疆域图》,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行省制度主要特点是什么?
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京师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髙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特点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担任,目的是有效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成为明清以后地方行政区划的典范。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2)元政府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有什么影响?(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3)中书省位于何处?相当于现在的哪些省区?(中书省位置,学生指出包括今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2.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提问:元朝是如何管理台湾的?回顾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学生回答: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师生共同总结:元朝时的琉球即今天的台湾,三国时称夷洲,当时台湾高山族就与东南沿海汉族有着密切往来,公元24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时,台湾称琉球,大陆商人常到琉球贸易,移居台湾的人日益增多,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
教师归纳: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妄图分割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逆人心而动的,都终将被历史的车轮辗得粉碎。
3.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提问:元政府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方法?汉、藏两族的关系如何?
师生共同回顾汉藏两族的关系:唐朝时,藏族的前身吐蕃人的部落日益壮大起来,过着农耕和游牧的生活,他们勇敢善战,统一西藏各部,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文成公主人藏,表明汉藏两家已合同为一家,这一历史的见证,迄今仍保留在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到元朝时,西藏正式归属于中央。
课堂小结:
元朝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管理大都地区;其他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板书设计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二、元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澎湖巡检司
2、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宣政院
教学反思
为了提升课堂效率,有必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处理课文知识。探究式的学习,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堂后半段,教师当引导学生加强对宋元时期局面的横向联系,进而总结提升。
课件20张PPT。观察元朝疆域图,找一找,你的家乡在哪里?材料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思考: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一统局面?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 《元史· 地理志》阴山以北新疆
中亚库页岛南海诸岛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回族的形成
  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畏兀儿汉人回地盘这么大,
我该怎么管理?请



招思考:为什么忽必烈要参考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材料一 法国蒙古史学家勒内· 格鲁塞:“事实上,尽管忽必烈汗——成吉思汗的孙子——征服了中国,但他本人首先就已经被华夏文明所征服。”材料二 自太祖西征之后,仓廪府库无斗粟尺帛,而中使别迭等佥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之,是草木畅茂,以为牧地。”
—(元)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材料三 蒙古军(后为元军)攻下某城后:
“木华黎攻密州,屠之。”“木华黎克岢岚、吉、隰等州,进攻绛州,拔其城,屠之。”“甲寅秋,复分兵取附都善阐,转攻合剌章水城,屠之。”“进兵围肃州,……帝怒城久不下,有旨尽屠之。”“伯颜军至常州。……宋兵大溃,拔之,屠其城。”“遂招谕永清,不降,拔而屠之。”“十年正月,遂破樊城,屠之。”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
——(元) 许衡撰:《鲁斋遗书》 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由于征服而面临的比较高的“经济状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多半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反杜林论》
二、行省制度在中央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元朝中书省类似于今天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
在当时,腹里(今山东、山西和河北一带)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类似于现在的直辖市。(军事)(行政)(监察)在地方建立行省内容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山东、山西和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腹里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由中书省派省臣到各地方行省执政。中书省腹里
(山东、山西和河北)行中书省全国其他地区
(除吐蕃、畏兀儿外)材料一: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材料二: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濂《元史》根据以上材料回答:行省制度的影响如何?影响:为了治理辽阔的疆土,元朝创立行省制以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1.对台湾的管辖三.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 ,
负责管理澎湖和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 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澎湖巡检司琉球台湾地区 材料:(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澎湖)巡检司。
--元《夷岛志略》 回忆我们学过的和台湾有关的史实:1.230年,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等去过夷洲。
2.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回忆学过的和西藏有关的史实: ?西藏在唐朝称吐蕃,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唐中宗时,吐蕃松赞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他上书唐中宗说,唐蕃“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唐蕃会盟,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宣政院印思考:元朝对西藏地区采取了什么特殊的治理办法?由宣政院直接统辖,负责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坚决反对
“台独” “藏独”元朝统治版图历史最大行省制度边疆管辖中书省行中书省澎湖巡检司宣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