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22 狼牙山五壮士(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最新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22 狼牙山五壮士(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7 21:4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狼牙山五壮士
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这一个个普通而又伟大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为人民、为祖国英勇牺牲的勇士,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回到狼牙山五壮士的身边。
狼牙山 位于河北保定西北约50公里的易县境内。因其群峰状似狼牙,直刺云天,故名狼牙山,为易州十景之一的“狼牙竞秀”。
狼牙山东西、东南各长15公里,面积为225平方公里。环山共有5陀36峰,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均为峭壁悬崖,山势险峻。东、南两面稍缓,各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主峰,“阎王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处非贴壁不可逾越。“棋盘陀”上有一小片开阔地,靠南面山崖旁有一棵古松,松下即是“棋盘”,相传为神仙之遗物。
我会认
kòu gě hǒu lūn běng
寇 葛 吼 抡 绷
崎 岖 尸 斩 嗖
qí qū shī zhǎn sōu

miào
字义:①供奉祖宗神位或神佛的处所;②庙会。
辨字组词:
庙(庙会)(寺庙)
(庙宇)(宗庙)
宙(宇宙)
造句:郊外的山上有一座寺庙。
写法:“广”的撇应充分伸展;“由”上宽下窄。


写法:上部第一笔撇起笔在竖中线上。横撇、捺伸展,覆盖下方。
组词:任务 务必 劳务


写法:上下等宽。“艹”横稍长,“日”宜扁。
组词:葛布 葛巾 葛履

hǒu
字义:人或野兽大声叫。
辨字组词:
吼(吼叫)(狂吼)
(怒吼)(吼声)
孔(气孔)(孔雀)
(瞳孔)(无孔不入)
造句:东亚睡狮的吼声震惊了全世界。
写法:“口”略小;“子”略窄,横变为提,提在“口”下面;最后一笔竖弯钩偏上。

qiāng
写法:左窄右宽。“月”撇画长;右下部“工”上横短,下横长。
组词:口腔 腔调 胸腔


字义:形容山路不平。
辨字组词:
崎(崎岖)(崎径)
奇(奇怪)(奇异)
(惊奇)(奇妙)
造句:这条小路崎岖不平。
写法:左部小而偏上,右部上小下大,“可”横稍长。


写法:“山”偏上;“区”外框方正,竖折的竖在竖中线上。
组词:崎岖

shī
写法:注意横折不宜过宽,撇不宜偏斜。
组词:尸体 尸骸 僵尸

zhǎn
写法:左部提画左伸右缩,右部竖画向下长伸。
组词:斩断 斩除

zhuì
写法:上部左窄右宽,撇捺伸展;末笔横画拉长。
组词:坠落 坠马 下坠

báo
写法:上部略扁略大;下部撇短,末笔伸展包上。
组词:冰雹 雹子 雹灾

chóu
写法:左窄右宽。右部横折弯钩伸展。
组词:仇人 冤仇 仇家

hèn
写法:“忄”要挺直;右部末笔略顿出捺角。
组词:悔恨 恨意 怨恨

tiào
字义:眺望。
辨字组词:
眺(眺望)(远眺)
(登高眺远)
跳(跳舞)(跳高)
(跳跃)(跳板)
造句:我站在山顶眺望远方。
写法:“兆”以中部为主笔,两侧笔画相呼应。

gě (姓葛)
gé (瓜葛)

pèn(喷香)
pēn(喷出)
近义词:
进犯——侵犯 英勇——勇敢
掩护——保护 屹立——耸立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反义词:
坚持——放弃 沉着——惊慌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崎岖——平坦
全神贯注: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贯注,精神、精力集中。
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乱七八糟的样子。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词语释义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词语释义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二者都有“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全神贯注”侧重指全部精神集中在某一点上;而“聚精会神”侧重指精神专注,注意力不分散。
例句:
①他全神贯注地做着试验。
②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开心地笑了,战士们也(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他们的行为
( )、( ),令人动容。
屹立
昂首挺胸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一、临危受命。(1)
二、诱敌上山。(2)
三、引上绝路。(3)
四、顶峰歼敌。(4~5)
五、英勇跳崖。(6~9)
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敌众我寡(略)
诱敌上山:英勇奋战(详)
引上绝路:斩钉截铁(略)
顶峰歼敌:决一死战(详)
英勇跳崖:壮烈豪迈(详)
英勇顽强
不畏牺牲
1.“大举进犯”说明了什么?

答:“大举进犯”说明敌人兵力强大,与下文担任掩护任务的五位战士形成对比。敌众我寡,可见五位壮士接受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2.第②段中作者是怎样对五位战士进行描写的?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答:“指挥、命令、吼、抡、瞄准”这些词语是作者对五位战士痛击敌人时的动作描写;“沉着、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是作者对五位战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描写。从中我们能体会到,虽然他们歼敌时的动作、神态不同,但他们一心想拖住敌人、消灭敌人的决心是一致的,对敌人无比的仇恨也是一样的。
3.从“热血沸腾”“紧跟”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从这两个词中我们能体会到战士们的想法与班长的想法一致。为了群众和连队的安全,他们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4.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称作“战士”,而后半部分改为“壮士”?

答:因为在前文中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的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很好地履行了战士的职责,所以称作“战士”。而在后文中,因为他们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自己也没有退路可走,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最后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跳下了悬崖,所以称作“壮士”。
5.战士们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但是他们的脸上却“露出胜利的喜悦”,这应如何理解?

答:这里“露出胜利的喜悦”,一方面是因为群众和部队主力已经安全地转移,他们胜利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们相信革命的军队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敌人终将被打败。?
想一想:第⑨段中的“这声音”指的是什么?这一段文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两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精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想一想: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第二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因为五壮士虽然第一次完成了任务,但如果他们当时就去追赶部队,敌人有可能尾随而来,使群众和主力部队重新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准备。可见把第二次作为重点来写更能突出“壮士”之举。?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如课文第二自然段和第四~九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了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并把敌人歼灭的具体行动过程,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五壮士为革命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而其他方面写得相对简略。
谁不珍惜年轻的生命?可是,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五壮士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多么伟大的壮举!他们崇高的精神,必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写一写吧,不少于100字。

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
忠贞不渝 大义凛然
誓死不屈 顶天立地
带“怒”字的词语:
怒气冲冲 怒气冲天
怒不可遏 怒目而视?
说一说下列句子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
2.五位壮士的口号声惊天动地。( )
?
比喻
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