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浙教版中考复习化学-9、化学基本概念
【例1】下列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
A.过磷酸钙 干冰 B.甲烷 氢气
C.烧碱 氨水 D.氦气 氮气
【答案】A
【例2】在①MgO、CuO、CaO、SO2;②C、Fe、S、P;③ZnCl2、BaCO3、HNO3、NaNO2,三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它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A. CuO、Fe、ZnCl2 B. CaO、S、NaNO2
C. CaO、C、BaCO3 D. SO2、Fe、HNO3
【答案】D
【例3】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D
【例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4P + 5O2 点燃 2P2O5 B. 2H2O 通电 O2↑ + 2H2↑
C. Cu + AgNO3 = CuNO3 + Ag D. HCl + NaOH = NaCl + H2O
【答案】C
【例5】在点燃条件下,M和N反应生成X和Y。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如下所示(其中“ ”代表氢原子,“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
物质 M N X Y
微观示意图
A. 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 在该反应中,生成X和Y的质量比为9:22
C. M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D. 在该反应中,M和N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B
【例6】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的质子数不同
②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
③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④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⑥它们是同种元素
A. ①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⑥
【答案】C
【例7】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
A. H2O 一个水分子 B. Ca2+ 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H2 两个氢原子 D. 2O 两个氧元素
E. 3OH- 三个氢氧根离子 F. S 硫元素
G. C+O2点燃CO2 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答案】A E F
【例8】下图为某有机物(C9H10O3)的分子模型,该有机物是一种高效食品防腐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66g
B. 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氧元素个数比为3:1
C. 该有机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该有机物能减缓食品变质
【答案】D
【例9】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反应前 反应后
请回答以下问题:
(1)1个A分子中含有_____个氢原子。
(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填化学式)。
(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5)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答案】(1)3 (2)14 :3 (3)NH3、HCl
(4)置换反应 (5)219 :28
【例1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比较下列两种变化: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2)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粒子变化
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
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为10%,则此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
个数比为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A、B、C、D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若8 g 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 g。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意图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
【答案】
(1)①中水分子没有改变,分子间隔变大;②中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2)H+和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 2︰71
(3) D 9
【例11】根据下表数据回答问题: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NaOH溶解度(g/100g水) 42 51 109 129 174 314 347
A溶解度(g/100g水) 0.18 0.17 0.16[来源:学科网ZXXK] 0.14 0.12 0.095 0.07
(1)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
(2)在装有100g NaOH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100g冰水并充分溶解后测定溶液温度为10℃,此时所得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烧杯放入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使溶液温度升至6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3)利用用(2)中所得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入试剂A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滤液1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 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或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
(2)饱和 1:1
(3)①Ca(OH)2 +Na2CO3=CaCO3↓+2NaOH
②NaOH和Ca(OH)2 冷却(或降温结晶)
【例12】我国古代纺织业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
用上层清液漂白织物。
【资料】①K2CO3 + Ca(OH)2 = CaCO3↓ + 2KOH
②Ca(OH)2、K2CO3和KOH的部分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50
溶解度/g Ca(OH)2 0.18 0.17 0.16 0.15 0.14
K2CO3 107 109 110 114 121
KOH 97 103 112 126 140
(1)2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 K2CO3的质量是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的KOH溶液属于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恢复到原温度,某些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纵坐标可能
表示的是 (填序号)。
a. 溶质的质量 b. 溶剂的质量
c. 溶液的质量 d. 溶质的质量分数
e.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3)20℃时,将1.38 g K2CO3固体放入100 g水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搅拌使其充分反应,恢复到原温度,过滤,得到质量为1.1 g的固体。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 ,加入氢氧化钙的质量是 g。
【答案】
(1)110 不饱和
(2)ac
(3) KOH和Ca(OH)2 1
【例13】工业上电解海水(含氯化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同时能处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流程
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流程中有两种单质
B. 图中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
C. 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 从海水中最终得到“NaCl(产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答案】A
【例1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现有下列微粒:①Na+ ②3H ③3N2 ④CO32-。其中能表示3个原子的是 (填序号),①和④两种微粒构成的化合物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次氯酸钙[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其中钙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最简整数比)。
(3)在一定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反应可生成C、D(A、B、C、D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4种原子 B.该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C.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
E.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B分子的个数比是4∶3
【答案】(1)② 盐 (2)+1 5∶4 (3)BE
【例15】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
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_xx_k.Com]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①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②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
③20℃时,K2C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④30℃时,向114 g K2CO3固体中加入100 g水,充分溶解后升温至40℃,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某KNO3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纯过程如下:
小资料:K2CO3 + Ca(NO3)2 = CaCO3↓+ 2KNO3
①操作2的名称是 。
②溶液B和溶液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③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 g(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1)①甲 ② t1℃时,KNO3和K2CO3的溶解度相等 ③11∶10 ④不变
(2)①过滤 ②B C ③33
【练习1】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会
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 ,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④⑦;③ (2) ①;②⑤⑥
【练习2】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化学式为N5的分子,这一发现可能开辟世界能源的新领域,它可能
成为我国未来发射火箭的一种新型燃料,下列关于N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5是一种化合物
B. N5中氮元素显+5价
C. N5中氮元素显零价
D. N5这种物质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
【答案】C
【练习3】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
A. 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
B. 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含有毒气体
C. 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D.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C
【练习4】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可以通过 方法获得粗盐,粗盐提纯得到精盐。
(2)0.9%的氯化钠溶液称作生理盐水,其溶质是 。若用10%的NaCl溶液来配制100 g 0.9%
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 g。
(3)熟石灰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0.18 0.17 0.16 0.15 0.14 0.13 0.12
①20℃时,0.56 g氧化钙放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恢复到20℃时,所得溶液中水
的质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写计算式)。
②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大 D.可以升温使之变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1)蒸发溶剂 (2)氯化钠 91
(3)①减小 ②BC
模块一 物质的分类
思路导航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按性质分
单
质
有机化合物
化
合
物
氧
化
物
酸
碱
盐
无
机
化
合
物
按组
成分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物
质
按物质
的种类分
按元素
种类分
纯净物
混合物
一般的混合物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气态:空气
液态:溶液
固态:合金
例题精讲
模块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思路导航
物
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沸点、密度等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毒性等
性质
变化
化学
变化
概念: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分类
化合反应:A + B → C
分解反应:A → B + C
置换反应:A + BC → B + AC
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
按物质种类
的改变分
燃烧
缓慢氧化
自燃
火药爆炸
氧化反应
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
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例题精讲
模块三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思路导航
单质
化合物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分裂
组
合
分子
原子
离子
得
失
电
子
得
失
电
子
物质
(纯净物)
构成
构成
不同种元素组成
组成
同种元素组成
元素
构成
构成
宏观组成
微观构成
阴离子
阳离子
1. 种类、性质的
决定因素
2. 元素周期表
3. 化学符号意义
4. 化合价
5. 化学式
6. 元素分布
例题精讲
——氢原子
——氮原子
——氯原子
A B
C D
模块四 溶解度
思路导航
溶液
组成
状态(一定条件)
稳定:溶质不析出
均一:各个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溶质、溶剂:定性
溶质的质量分数:定量
饱和
不饱和
溶解度
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
100g溶剂
(通常)加水、升温
加溶质、蒸发水或降温
不饱和溶液
例题精讲
操作2
50℃
溶液B
185.5 g
CaCO3
降温至20℃
样品
溶液C
KNO3固体
53.9g
加入36.4 gCa(NO3)2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操作1
溶液A
加足量水
复习巩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