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古诗两首(含反思)(苏教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古诗两首(含反思)(苏教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7 21:3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领悟本课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2. 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感悟墨梅的冰清玉洁和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难点: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教师:1. 多媒体课件。
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 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国精神文化的遗产,从开学至今,我们背诵了不少诗词,谁来为大家诵读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或者是一首词。
2. 生自由背诵。
3. 教师评价:你把古诗的韵味有声有色的表达了出来。从一首首古典诗词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或豪放或婉约的诗人,感受到他们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或者志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20《古诗两首》)认识两位诗人。请齐读课题。
(二)出示两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1. 自己读读两首古诗,注意读的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同时,结合预习思考,从两首古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2. 指名两位学生来读,一生读《石灰吟》,一生读《墨梅》。
3. 说说从两首古诗中读懂了什么?
4. 男生读第一首,女生读第二首。
5. 师生合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感知诗人志向,了解咏物言志诗的特点。
过渡:现在我们分别学习两首古诗,看看两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特点,两位诗人有什么共同之处,好吗?先学习第一首《石灰吟》。
A 学习《石灰吟》
1. (课件出示《石灰吟》)
(1)讲解: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表达形式。石灰是一种普普通通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谁再来读读这首古诗。
(2)对于诗人于谦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预习单中资料。)
(3)于谦赞美石灰的什么呢?我们一起读读古诗。(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自由交流。)
2. 了解石灰其物体。
(1)石灰石来自深山老林,经过上千次上万次的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燃烧,他都当做平平常常的事,这就是诗句——女生读前两句。
(2)即使粉身碎骨,它也毫不惧怕,因为他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男生读——后两句。
3. 认识咏物言志。
(1)这首诗明如白话,相信大家理解了古诗的大意。《石灰吟》吟的是石灰,可是石灰是没有任何感觉没有任何生命的一种东西,但是诗中却分明让我们感到石灰有着人的生命,有着人的情感,石灰仿佛像人一样,活了,请你再读读,说说你是从哪里感受了到了这一点。(自由交流。)
(2)在这首诗中,我们分明看到石灰不怕——(千锤万击)——不怕——(烈火焚身)——不怕——(粉骨碎身)——由此,你看出石灰具有怎样的品质?——(坚强不屈 不怕牺牲)
(3)千锤万击、烈火焚身、粉骨碎身这是石灰经受的苦难,对于于谦来讲,他的人生可能会遇到那些苦难呢?——(诬陷、贬官、杀头……)
(4)把这种感觉送入古诗,读出来。(学生自由、读齐读)
(5)此时,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于谦?再读出这种感觉。
4. 创设情境,读懂诗人。
当时,这首古诗是怎么写的呢?补充于谦故事。 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于谦立志从小要做文天祥一样的人,一天,来到石灰窑前,慷慨吟诵《石灰吟》。
后来,他凭着自己的努力,被朝廷重用,为官后,一身正气,为百姓着想,后来,被人诬陷,惨遭杀害。如果你是于谦,你会在什么时候吟诵这首诗呢? (生自由交流,诵读。)
5,反复诵读,升华情感
(1)今天,于谦走了,但是他的诗词却是字字句句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齐读全诗。
(2)他的志向也深深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再来齐读。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 全不怕 留清白
(3)同学们,今天我们读懂了于谦,在你的成长道路上,你不怕什么—— 感谢于谦。再来诵读全诗。学习于谦做铮铮铁骨好少年!
第二课时
B 总结学法,学习《墨梅》
1. 过渡:在文学史上,大量的咏物诗词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志向。《墨梅》一诗同样如此。刚才我们运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读懂了于谦,了解了于谦。请大家用心读读《墨梅》,看看王冕的志向是什么?
(1)学生按要求自学。
(2)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王冕?( 生读诗句。)连续问: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师示课件 墨梅图)谈话:在自己的洗砚池边,一株梅花开了,诗人看着,欣赏着,挥墨画出了这幅墨梅图,并且赋诗一首。王冕,是诗人,是画家,自小自学成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他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他把自己所有的书稿诗词全部焚烧,来到老家的九里山上隐居,发誓永不做官了,他在这里种梅花,画梅花,咏梅花,人们这样称赞他: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2. 拓展——
(1)“气骨”你想到了梅花的哪些品格?
(2)“气骨”你想到了哪些与梅花有关的诗句?
(3)齐读这句诗,你看到了诗句背后怎样的王冕。
3. 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墨梅图)看图片,三问王冕,为何不画如雪的白梅,似火的红梅,像金的黄梅?(生读后两句。)
(2)指导读好“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A 这香气似乎从画面上流出,流满了整个书房,生读——
B 这清香之气仿佛流出了书房,流满了整个院子,生读——
C 我分明感受到这清香之气飘满了整个九里山,流向远方,流满整个乾坤大地,一生读
——
D 这清香之气也流进了我的心,你的心,我们所有人的心,齐读——
(四)再度整合,了解两首古诗的相同之处。
1. 学生归纳总结:
(1)都是七绝。
(2)都有志向。
(3)前两句写物,后两句写志。(再次明确概括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师生合读两首古诗。
(五)尝试创作咏物言志诗词。
1. 其实,在我们学习的课文、古诗中,有很多用这种咏物言志的写法的。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出示几首咏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
谈话:中国人特别偏爱这些事物,并不是说这些事物的外在很美,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欣赏它们所代表的一种品格,他们愿意通过托物言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一种理想和志向,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特殊的文化传统。含蓄的表达自己的理想。所以今后如果大家再看到这一类的作品,希望大家能想得更多,要想到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应该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3. 学生尝试创作咏物言志诗词。
(六)作业设计
1.继续创作咏物言志诗词。
2. 搜集几首写梅花的诗词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石灰吟 于谦——不怕——留清白 咏物言志
墨梅 王冕——不要——流清气
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让孩子读咏物言志诗,我总觉得有些“残忍”。跟孩子说说石灰,墨梅已经很是陌生,再跟他们讲诗人所寄托石灰、墨梅后面的情怀!我觉得确实有“蜀道之难”。 但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多篇古诗,对如何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教学时,已经不必老师逐字逐句讲解,可以抓住关键作些点拨,着重指点学习方法,然后举一反三,学生也就融会贯通。
我首先引导学生从理解题目、介绍作者入手,让学生对其为人有较多的了解。在“知诗人,明诗题”之后,抓住关键字眼,了解诗意,再想象诗的意境,感悟全诗的思想感情。最后,引导小结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学生初步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然后拓展介绍其他托物言志的诗词并且尝试创作,做到授之以渔,使学生终身有益。
不足之处:生平资料拓展的过程,就是学生将石灰之物与于谦之人进行物人互证的过程,也是将物与人进行有效连接的过程,更是由物向人认知推进的过程。遗憾的是,老师在资料呈现出之后,直接转入了对于人的开掘中去了,没有能够让学生琢磨于谦的生平与石灰究竟有着哪些类似之处,这一步骤的缺失直接导致的恶果是物人链接时是教师直接道出了存在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建议:“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建议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