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最新人教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7 21:4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器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一首立志诗。后来,他的长子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在朝鲜战场,并且长眠于朝鲜的土地上,真正实践了他那句“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岸英(1922.10.24~1950.11.25),朝鲜战争
烈士,毛泽东与第一任妻子杨开慧长子,湖南湘潭
人。彭德怀司令员称其为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知识链接
毛岸英 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
我会认
嘛 踌 躇 黯
拟 勋 殉 赴
ma chóu chú àn
nǐ xūn xùn fù

xūn

xùn
组词:勋章 勋绩
组词:殉职 殉难

chú

àn
组词:踌躇满志 踌躇不前
组词:黯淡 黯然
[禁]
辨读:jīn(禁受) jìn(禁止)
运用:科考队员禁(jīn)受住了严峻的考验,终于成功地穿越了这片生命禁(jìn)区。

xiān(鲜花)
xiǎn (鲜为人知)

gū(骨碌碌)
gǔ(骨头)
近义词:
慰问——慰劳 悲痛——悲哀
眷恋——留恋 繁忙——忙碌
尊重——尊敬 踌躇——迟疑

反义词:
繁忙——清闲 尊重——轻视
踌躇——果断
词语释义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原封不动:比喻像原样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破格: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
词语释义
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自我安慰:自己安顿抚慰自己。
狂轰滥炸:疯狂地轰炸。不分目标,胡乱的轰炸。
黯然:感伤沮丧的样子。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面对灾难,人民子弟兵没有人( )不前,而是义无反顾的( )灾区,在危急的灾情面前,他们没有退缩,有的甚至因公( ),听了他们的事迹,让人( )的落泪。
踌躇
奔赴
殉职
情不自禁
这篇课文讲述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毛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
一、得知死讯,极度悲痛。(①~④)
二、矛盾斗争,艰难抉择。(⑤~⑦)
三、忍痛批示,彰显胸怀。(⑧~⑩)
接到电报——失去爱子 极度悲痛
艰难抉择
彭总司令:请求运回国安葬

伟人的胸怀
常人的情感
金日成首相:要求葬在朝鲜
尊重朝鲜人民意愿
忍痛批示——何须马革裹尸还
1.文章开头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

析:文章的开头为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布下了场景,让人隐约感到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这样的开头引人注意,吸引人读下去。
2.从第④段的最后两句话中,你体会到毛主席怎样的思想感情?

析:前几次分离,岸英都平安地回到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这是一位父亲的真情流露。一个省略号,更是突出了毛泽东无比悲痛的心情。
?
怎样安葬毛岸英的遗体,彭总与金日成首相的意见产生了分歧,为什么会有这种分歧?
析:彭总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因为岸英是为人民的事业而光荣殉职的,他还是主席的长子。而金日成首相要求将岸英葬在朝鲜,因为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从第⑧段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毛主席此时怎样的心情?
析:加点的词语表现出毛主席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之中,也说明了毛主席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彰显出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

如何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所蕴含的深意?
析:“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己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如本文中对毛泽东语言的描写:“‘岸英!岸英!’……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动作描写:“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无限的眷恋。”心理描写:“……就让我见见遗体吧!”这些细节描写展示了主席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个伟大而平凡的父亲,他具有凡人的情怀和不同于凡人的胸怀。他的平凡是因为他像所有的父亲一样眷恋着自己的孩子,他的伟大是他那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我们永远怀念您——伟大领袖毛主席。
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写一写你的感悟吧,不少于100字。
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
心如刀绞 心烦意乱 欣喜若狂 忧心如焚
有关精忠报国的诗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相》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明]夏完淳《别云间》
填合适的量词

一( )河 一( )旗杆
一( )炮响 一( )信
一( )字 一( )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