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堂教学评估测试卷
八年级第四单元
温馨提示:
1、本试题分两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2、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题上答题。
3、考试实行开卷考试,仅可以查阅书本,但不允许互相讨论、抄袭。
4、考生在考试之前必先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民间小调所直接反映的事件是
A.南京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甲午中日战争
2.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应选择下列哪一素材为好?
A.南昌起义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东北易帜
3.对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事变的正确评价是① 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③ 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④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镣铐上写着不抵抗)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5.四位同学在登录了“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后,分别在留言栏写下如下内容,其中不符合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
A.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 仇恨可以忘记,悲伤不能忘怀
C.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D. 让所有日本人血债血偿
6.要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纪念馆
7.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①是屈原(原子弹);②是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
A.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它准确反映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8.下列内容都是你熟悉的,但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把它辨别出来( )
A.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 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① 沉重的打击了日寇②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③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④ 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陈毅贺“中共七大”闭幕:“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文中的 “八载干戈”指的是
A.中国抗战进行了八年 B.中共七大在八月召开
C.日本帝国主义在八月份投降 D.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周年
11.学校举办 “抗日烽火”的讲座,准备邀请一位曾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人来到学校主讲,请你根据下面几位的出生年代,帮助确定这一主讲人员
A. 刘老师—1948年生 B.王老师—1946年生
C. 赵老师—1950年生 D.李老师—1938年生
12.某校计划赴陕西开展“寻访抗日足迹”的活动。你向他们推荐的参观地方不应包括
A.西安事变旧址 B.中共七大会址 C.平型关大捷旧址 D.中共中央所在地旧址
二、归纳列举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1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请写出与下列特点相对应的事件名称。(5分)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2)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抗日战争中的第一次大捷──
(4)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5)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14.列举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的暴行。(6分)
三.材料分析 (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26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歌曲《松花江上》歌词
请回答:
(1) 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 (2分)
(2) 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2分)
(3)造成东北迅速沦陷的根源是什么? (2分)
(4) 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
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押后,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雪恨!”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要支持 (3分)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与进步。……众所周知,中日两国人民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材料二:今天中日关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06年双边贸易额由邦交正常化是的11亿美元,增加到2073亿美元,两国友好城市多在233对,人员往来超过480万人次,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以上均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标志和标语(见图)。其标志是中国、日本的英文打头字母“C”和“J”组成的心形标识,标语是“心的期待,新的未来”。
回答问题:
(1)列举日本发动哪些侵华战争酿成“近代50多年的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主要原因。(4分)
(3)试举一列说明古代中日文化密切交流的史实。(1分)
(4)结合三则材料,请你以“心的期待,新的未来”为主题,为中日学生友好交流提一个活动建议。(2分)
四.活动探究(本大题共1小题,满分9分)
18.今天南京市有一座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如果你是该纪念馆的一名义务讲解员,请你写一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解说词(包括时间、日军的暴行、启示),并对目前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限300字以内;所述事情应符合事实,想象合情合理,观点正确;文字叙述通顺流畅。
课堂教学评估测试卷参考答案
(八年级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B A B D B D A A A D C
二、归纳列举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13.(1)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1940年春台儿庄战役
(3)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
(4)1940年8月百团大战
(5)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4.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
三.材料分析 (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26分)
15.(1)1931.9.18九一八事变
(2)东北三省迅速沦亡,人民过亡国奴的生活
(3)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4)思念家乡
16. 解析:本题考查对西安事变的综合认识。材料一包括两层含义:扣押蒋介石和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归纳起来就是材料一的落脚点──逼蒋抗日。解答(2)问的关键是首先总结出材料的两层观点:杀蒋还是放蒋,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复杂形势可知,放蒋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抗日。(3)问比较简单,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即可。
17. 答案:(1)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发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2)发展情况:今天中日关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或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主要原因: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努力;中日邦交正常华的实现。(3)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先进文化。(或“日本多次派遣唐使、留学生学习隋唐先进文化,”(4)如:组织团队参观学习互访、开展各种联谊活动等等。(中日书法交流,摄影大赛、日本插花、茶道、柔道、摔跤表演、学生联谊活动、日本电影周、中日围棋大赛)言之有理即可。
四.活动探究(本大题共1小题,满分9分)
18.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目的要求:300字以内,其次要注意感悟的要点要包括以下两点①强烈谴责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径②作为中国人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③展望中日关系,中日两国人民应当以史为鉴,发展友好关系,切忌不着边际的长篇大论。
参考答案:朋友们,欢迎大家进入南京大屠杀历史博物馆: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对中国军民进行了长过六周的奸淫抢掠和血腥屠杀。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中,数万放下武器的战俘、20余万平民无辜惨死,遇害人数超过30万…… ……这场大屠杀,日军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进行……这场大屠杀还伴随着劫掠、纵火和奸杀妇女,使人们对这批兽兵是否有姐妹、母亲和祖母产生怀疑。
历史不容篡改,我们希望日本右翼分子能正视历史,尊重事实,以史为鉴,推动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健康发展。
班级: 姓名 学号
答题不要超过密封线内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