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1-04 19: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一是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一是在教材内容比较简约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讲述的是俄国和日本两个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的过程。俄国和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基本上扫除了封建制度的严重障碍,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两个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与之前讲的欧美国家都有很大不同,它们没有经过流血战争,而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使得各自国家进入了资本主义。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历史问题,整体上把握历史事件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学习历史,使所学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媒体
幻灯片、视频
教学结构和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之前我们讲到了英国、法国、美国三个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过程,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所以他们的历史进程也是有很大不同的。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不同的三个国家的资本主义进程中,总结出一个共同点。同学们说说你们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
(同学发表意见后,教师总结)大家说得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现在就想指出一点,最明显的一点,这三个国家的资本主义进程都是通过流血战争形式完成的。虽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不流血的革命”,但那只是指的是最后的政变,一开始资产阶级也和保皇党人进行了激烈的战争。那是不是一个国家要想进入资本主义,就只能通过这一种方式呢?联系我们国家清朝末年,那些有志之士为改变我国当时落后现状所作的努力,说一说。
(回答)不是。还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
(讲述)是的。还有一种不流血的方式,那就是改革,就像我们国家的戊戌变法一样。可是在我们国家,改革失败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世界上其它想通过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看看它们改革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讲中国的两个近邻,首先就从俄国开始,看看它是怎么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
【讲述新课】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俄国改革的背景——农奴制的危机
(讲述)我们要学习俄国的改革,首先要知道这个国家在改革前的国情是什么样子的,也就是说改革的背景。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迫使统治者要进行改变呢?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在改革前,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
(学生看书后,回答)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缓慢发展。
(提问)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为什么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缓慢发展,是什么成为它发展的阻碍呢?
(回答)就是因为农奴制的存在。
(教师简单补充有关农奴制的知识,讲述)大封建主以取得服役为条件,把部分新获得的土地分交其臣属掌管。这样便出现小封地占有者阶层,称为地主贵族或小贵族。地主贵族为了在服役期内从封地上榨取最大收入,必须有足够的劳动人手,因此都竭力把依附农民固着在土地上。
(指导学生浏览教材小字部分内容,提问)那么,农奴制怎样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农奴制的严重阻碍表现在,一是农奴没有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自由劳动力,二是在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
(出示农奴图片,提问)农奴制的存在一方面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另外一方面,在农奴制下的农奴,过着非常艰难的日子,他们对这种悲惨境遇有什么举措呢?
(回答)农奴不断掀起暴乱。
(讲述)俄国的暴乱频繁,威胁到了统治者的统治,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当时的俄国沙皇,决心要进行改革。
2.1861年改革
(提问)当时在位的俄国沙皇是哪一位呢?
(回答)是亚历山大二世。
(出示人物的画像,讲述)亚历山大二世是俄国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人物。他在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在他签出这项法令之前,俄国在土耳其土地上与英法两国进行了一场克里米亚战争,输得一败涂地。所以,这个法令,虽然是被迫签出的,但是走出这第一步也是很不容易的。那么由此开始的俄国改革,亚历山大二世签出的法令都包含什么内容呢?
(学生看书后回答)农奴是法律上的“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组织讨论)我们结合刚才讲到的农奴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的几个方面,在联系刚才提到的改革的内容,讨论改革在消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方面的作用都有那些?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它解放了农奴,给了他们自由,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但是这项改革是不是就没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呢?我们就从它的历史意义来看看它对俄国社会的作用。
3.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
(讲述)对于每一个历史事件,我们都要全面分析。它有有利的一面,也会有不完善的一面。俄国的这次改革也是一样的,刚才我们重点分析了它对俄国社会的进步性的一方面。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它的局限性。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这场改革具有很大的不彻底性。比如,农奴虽然解放了,但是由于他们的贫困等原因,他们还不得不要去依附地主。还有很多这样的不足之处,那么这场改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限性呢?这些不足之处是不是可以避免的呢?大家可以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去探究产生局限性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①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②改革是由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实施的。③改革的前提是维护地主利益。这样,改革存在局限性就不难理解了。
4.评价1861年改革
(组织讨论)结合教材上“动脑筋”问题,想一想应该如何评价1861年改革?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①他们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是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但都不够全面。②评价历史事件,首先要看它对历史产生的客观影响,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老人的说法是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小孩的说法是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相比之下,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事情,都要全面地分析,它有进步性,也一定会有局限性,只不过在发挥作用的时候,要分析是进步性还是局限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日本明治维新
1.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幕府统治的危机
(讲述)下面再来看我们国家的另外一个近邻——日本。在讲日本改革之前,我们先结合中国历史,看看在改革后的日本是什样子的?在19世纪末,中国和日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回忆中国历史的内容,回答)在19世纪末期,中日之间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
(讲述)在1894年,日本掀起了“甲午中日战争”,而且日本还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大家能不能回忆一下,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
(学生回答,教师指出)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这使得它一跃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强大了本国的综合国力,而且走上了对外扩张之路。那么在日本,为什么会发生一场资产阶级改革呢?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19世纪中期日本的,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没有实权,幕府将军掌握实际权力。
(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教师适当补充幕府统治的有关内容,可打出投影)我们先来看一下日本国内当时的情况。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日本海国内的幕府。幕府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日本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而幕府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
(直到学生阅读“导入框”、观察“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插图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地图,提问)为什么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回答)从1853年美国进攻日本,并强迫它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始,日本就开始受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压迫。
(讲述)日本国内、国外都面临着困境,国外势力的渗透,更加激化了国内的矛盾,使得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面对内忧外患,日本的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极力想改变这种状况。他们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要求,并且把矛头对准了当时掌权的幕府,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将政权归还给天皇。这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就成为了改革力量的核心。
2.倒幕运动
(出示“大政奉还”图,教师简单补充倒幕运动的过程,只需要学生简单了解)1858年,著名爱国志士吉田松荫被幕府杀害,更坚定了人们的倒幕决心。1863年高杉晋作掌握长州藩政以后,开始建立倒幕武装,不久发展到5000多人。幕府闻讯,派兵镇压,以失败告终。萨摩等藩纷纷与长州结盟,共同反对幕付。1867年,倒幕派从明治天皇手中得到密旨,准备讨伐幕府,并组织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即明治政府。幕府表面上同意奉还政权,暗中策划反扑。第二年政府军打败了前来进犯的幕府军队,乘胜摧毁了幕府统治。不久,江户改名为东京,成为日本首都。
3.明治维新改革内容
(学生分组,组织讨论)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由弱变强,那么它到底出台了哪些妙计呢?大家从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2)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3)改革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教师总结)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奉还版籍与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地税改革,建立近代军事和警察制度,殖产兴业,文明开化。这些措施涉及到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这些措施的实行,帮助日本很快进入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出示“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和“东京街头有了灯光”图片)
4.明治维新的影响
(讲述)这场改革帮助日本成为了当时进步神速的资本主义国家,似乎在一夜之间,它就迫不及待的进入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列。这主要应归功于这次改革的成功,就像对俄国改革的分析一样,我们来看看这场在日本进行的改革的影响。
(回答)这次改革对日本国内的发展帮助很大。日本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讲述)这是这次改革的进步方面,另外它也有其不可避免的一方面,那就是它的反面影响,主要指改革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大家可以联系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等史实。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和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进行比较,日本的进步是主要方面,所以对它的正面评价是问题的主要方面。
【课堂小结】
本课的主题是俄国和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基本上扫除了封建制度的严重障碍,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两个国家改革的具体背景不同、措施不同、结果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但两个国家的改革都或多或少的使自己的国家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得领个国家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活动与探究】
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时代背景 国内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 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
国际 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
领导者 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参加者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改革措施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需要在老师引导下,适当扩展对明治维新有关内容的认识。另外要注意,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基本上没有得到实施)
板书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俄国改革的背景——农奴制的危机
2.1861年改革
3.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
4.评价1861年改革
二、日本明治维新
1.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幕府统治的危机
2.倒幕运动
3.明治维新改革内容
4.明治维新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