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7 23:0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三大改造




1.知道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开始时间、形式和结果。
2.了解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情况。
3.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并分析其原因。
重点
难点
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局限。
本课知识

农业——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手工业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概念解析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
(生产资料私有制 改造 公有制 )
三大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
2、手工业

3、资本主义工商业
深入理解
“三”
“改造”
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指社会主义改造(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 :
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②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③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开始时间:1953年
农民结队报名入社
(3)形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①原则:“自愿互利”
②方法: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③阶段:“三步走”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农具入股,成为集体财产

社员把原有的界线平掉,将分散的各块土地连成一片
检查入股农具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某村在大会上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
(4)结果: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①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②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原因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时间
1953年-1956年
方式
引分散的个体农民导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过程
1、农业互助组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原则
自愿互利
结果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原因
时间
方式
目的
过程
原则
结果
原因
时间
方式
目的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毛主席亲自主持编写了如何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农业合作化在1955年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民总数(%) 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史料为证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小知识

手工业定义: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进行工业生产
和生活用品生产的活动。

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方式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1956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 占手工业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史料为证
三、公私合营

方式
公私合营
政策
赎买政策(创举)
结果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
“公”指什么?“私”指什么?
难点解析
何为“公私合营”?
(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
企业
国家所有(公有)
资本家所有(私有)

合作

赎买

1、企业经营不利,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
2、公方居领导地位,私方有职有权。
3、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4、企业发展有规划,有优势。
探究活动:“我劝股东来合营”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
哈尔滨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私有制
公有制
工商改造有创举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生产资料私有制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公有制。
(1)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三大改造的完成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①随着三大改造的开始,到1956年底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都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基本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②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的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上被消灭了,农民的小生产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了。
③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公私合营企业焕发新生

工业化
合作社
集体化
共同富裕
自愿互利
1956
工商业
赎买
公私合营
公有制
初级
课后小结:
随堂演练:
1. 回顾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2. 当蒋介石带着一帮残兵败将退向台湾的时候,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暗示,中国人民政府解决不了粮食的问题,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只有靠美国的面粉才有出路。但是中国人民政府在1949—1956年先后采取了两大措施,成功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两项措施是(   )
①土地改革②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③抗美援朝④公私合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