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3-18 07:4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第2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但总会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下列动物与其运动方式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蜈蚣﹣﹣爬行,袋鼠﹣﹣奔跑
B.乌贼﹣﹣倒退运动,蛇﹣﹣行走
C.水母﹣﹣漂浮运动,马﹣﹣奔跑、行走
D.青蛙﹣﹣跳跃、游泳,马陆﹣﹣行走
2.终身具有造血功能的骨位于(  )
A.骨松质中的红骨髓 B.骨髓腔中的红骨髓
C.骨髓腔中的黄骨髓 D.骨密质中的红骨髓
3.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下列哪一成语体现不出动物行为的特征(  )
A.黔驴技穷 B.狡兔三窟 C.井底之蛙 D.老马识途
4.下列动物行为与所属的类型配对错误的是(  )
A.螳螂捕蝉﹣﹣捕食行为 B.大雁南飞﹣﹣节律行为
C.母鸡孵卵﹣繁殖行为 D.二虎相争﹣﹣防御行为
5.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种,生来就有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是后天性行为,下列动物行为中属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小孩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哭
C.看到苹果流口水
D.望梅止渴
6.关节周围由(  )牢牢包裹着。
A.关节头 B.关节窝 C.关节囊 D.关节腔
7.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关节腔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B.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叫关节
C.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
D.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8.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遇敌害时,蜜蜂群会疯狂的反击
B.麻雀成群飞向麦田觅食麦穗
C.蝗灾时漫山遍野的蝗虫遮天蔽日
D.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上游产卵
9.有关动物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运动需要通过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的灵活配合才能完成
B.动物的运动不仅离不开运动系统的配合,同样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
C.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需附着在同一节骨上,以牵拉骨产生运动
D.动物四肢处的骨连结相比其他部位要更灵活以保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10.人体的各种运动都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以下有关人体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所有的骨连结都是能够活动的
B.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C.肱二头肌属于肌肉组织
D.只要保证骨、关节、骨骼肌的完整性就能够产生运动
11.下列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蜜蜂“舞蹈”通报蜜源
B.黑长尾猴长啸“报信”
C.黄鼠狼遇险时释放臭气
D.昆虫用“性外激素”吸引异性
12.以下关于动物运动的相关知识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动物体内都有骨骼和肌肉
B.曲肘时,起动力作用的是关节
C.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D.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13.有些动物会自发形成了一个“小社会”。下列动物社会行为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个体和群体的生存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体行为
C.动物的社会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D.所有高等动物都有社会行为
14.“孔雀开屏”这种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由孔雀生活经验获得的:②动物生来就有的:③由动物生活环境因素决定的;④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B.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C.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D.每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等系统支配和辅助下,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完成的
16.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物对外界和体内的刺激所产生的活动表现称为动物的行为
B.动物的行为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多种运动方式实现的
C.根据动物行为功能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D.动物的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17.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蜜蜂采蜜 ②鹦鹉学舌 ③孔雀开屏 ④公鸡打鸣 ⑤猩猩用树枝剔牙 ⑥惊弓之鸟
A.①③⑥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
18.下列有关“老马识途”这一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是马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B.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
C.与遗传因素无关,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D.与猴子爬到树上采摘桃子一样,是马的后天学习行为
19.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他动物不一样的是(  )
A.蜥蜴 B.蜗牛 C.老虎 D.蜈蚣
20.有人在睡觉起床后头颈不能活动的现象出现,其原因是(  )
A.关节囊与骨脱落 B.关节头从关节腔中脱落
C.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D.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人体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的收缩要受到   系统的协调和控制。骨中无机物和   按一定的比例组成,这使得骨既坚硬又富有弹性。
22.人和动物的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对人和动物起着   、   、   的作用。
23.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的相互攻击或争斗称为   ,争斗个体之间的身体往往   受到致命伤害。
24.人的骨既坚硬又有韧性,骨的韧性与骨中的有机物有关。人在青春期会出现身高突增的现象,主要与
   增长较快有关;骨骼中长骨的长长主要与骺端   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有关。
25.   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鸟类迁徙等都是这样的行为。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6.根据下列描述的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①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三种蜂,它们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共同维护蜂群的生存;②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③工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④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繁殖后代;⑤两只蜂王相遇,会互相咬杀到剩下一只
(1)从上述信息(特别是①的描述)可看出蜜蜂是一种具有典型的   行为的动物。
(2)从②的描述中可知,蜜蜂的这种防避敌害、保护自己的行为,叫做   行为。
(3)从③的描述可知蜜蜂具有节律的活动,这种行为叫   。
(4)⑤的描述表现的是蜜蜂的   行为。
(5)上述蜜蜂的各种行为,从行为的发生来看,都是   行为。
(6)哪些动物像蜜蜂一样营社群生活?请举出其中一例,答:如   
27.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分析回答:
资料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内浮到水面的金鱼喂食,就像喂养自已的雏鸟一样,一连持续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资料中美国红雀喂金鱼的行为属于   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2)美国红雀喂金鱼的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物质决定的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此基础上,通过   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根据资料二,请再举出一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实例   。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第2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解答】解:A、蜈蚣的运动方式是爬行,袋鼠的运动方式是跳跃,A错误;
B、乌贼的运动方式是借助水的反作用力倒退运动,蛇的运动方式是爬行,B错误;
C、水母依靠身体的伞部在海洋中漂浮运动,马的运动方式是奔跑、行走,C正确;
D、青蛙的运动方式是跳跃、游泳,马陆的运动方式是爬行,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人体内的骨髓有两种,一种是红骨髓,另一种是黄骨髓。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在人的骨松质里有红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故选:A。
3.【解答】解:黔驴技穷、狡兔三窟是动物的防御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是动物的学习行为;井底之蛙说明了蛙的生活环境,不是动物的行为。
故选:C。
4.【解答】解:A、螳螂捕蝉是螳螂为了获取食物,属于觅食行为;A正确;
B、大雁南飞是鸟类受季节变化形成的节律行为(季节节律)。B正确;
C、母鸡孵卵是鸟类在繁殖后代,属于繁殖行为;C正确;
D、二虎相争是同种动物之间进行的攻击行为;D错误。
故选:D。
5.【解答】解:A、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A正确;
BCD、小孩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哭、看到苹果流口水、望梅止渴,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因此不属于先天性行为,BCD不正确。
故选:A。
6.【解答】解:关节很牢固是因为关节周围有坚韧的关节囊包裹着,其周围还有韧带起加固作用。
故选:C。
7.【解答】解:A、关节腔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A正确。
B、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包括能活动的,不活动的和半活动的,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B错误。
C、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C正确。
D、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是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如伸肘和屈肘动作就需要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共同完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A、遇敌害时,蜜蜂群会疯狂的反击表明具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BCD、麻雀成群飞向麦田觅食麦穗、蝗灾时漫山遍野的蝗虫遮天蔽日、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上游产卵,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A。
9.【解答】解:A、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正确;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正确;
C、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需附着在不同的骨上,以牵拉骨产生运动,错误;
D、四肢处的骨连结相比其他部位要更灵活,使运动更加灵活,正确;
故选:C。
10.【解答】解:A、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有的骨连接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有的稍微能活动,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接;还有一种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A不正确。
B、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B正确;
C、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故一块完整的肱二头肌属于器官。C不正确;
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不正确;
故选:B。
11.【解答】解:A、蜜蜂“舞蹈”通报蜜源,是蜜蜂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B、黑长尾猴长啸“报信”,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C、黄鼠狼遇险时释放臭气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符合题意;
D、昆虫用“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属于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解答】解:A、不是所有动物体内都有骨骼,如:蚯蚓的体内没有骨骼,A错误;
B、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曲肘时,起动力作用的是骨骼肌,B错误;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错误;
D、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D正确。
故选:D。
13.【解答】解:A、社会行为的动物分工合作,有利于动物个体及群体的生存,A正确;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体行为,B正确;
C、动物的社会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C正确;
D、有的高等动物没有社会行为,如养鸡场的集群,D错误。
故选:D。
14.【解答】解:“孔雀开屏”这种动物行为是②动物生来就有的,④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②④正确。
故选:B。
15.【解答】解: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A正确。
B、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B错误。
C、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部分的肌腱和中间较粗的肌腹组成,C正确。
D、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D正确。
故选:B。
16.【解答】解:A、动物对外界和体内的刺激所产生的活动表现称为动物的行为,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A正确;
B、动物的行为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内分泌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共同协调作用下形成的,通过多种运动方式实现的,B正确;
C、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等,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又称为学习行为),C错误;
D、动物行为是由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C。
17.【解答】解:①蜜蜂采蜜、③孔雀开屏、④公鸡打鸣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②鹦鹉学舌、⑤猩猩用树枝剔牙、⑥惊弓之鸟是动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18.【解答】解:A、老马识途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的学习行为,而不是“马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错误;
B、老马识途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正确;
C、老马识途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与遗传因素无关,错误;
D、老马识途是学习行为,猴子爬到树上采摘桃子是先天性的本能行为,错误。
故选:B。
19.【解答】解:A、蜥蜴生活在陆地上,运动方式是爬行;
B、蜗牛属于无脊椎动物,其运动方式是爬行;
C、老虎有发达的四肢,运动方式是行走;
D、蜈蚣的运动方式是爬行。
故选:C。
20.【解答】解: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有人在睡觉起床后头颈不能活动的现象出现,原因是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脱臼。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解答】解:在人体的运动中,骨、关节和骨骼肌三者的作用是:骨骼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能量来源于肌细胞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
时 期
骨成分的含量
骨的物理特性
无机物
有机物
儿童少年期
少于2/3
多于1/3
弹性大、硬度小、不容易骨易变形
成 年 期
约占2/3
约占1/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 年 期
多于2/3
少于1/3
弹性小、硬脆易骨折
从表格中看出,骨中无机物和有机物按一定的比例组成,这使得骨既坚硬又富有弹性。
故答案为:神经;有机物
22.【解答】解: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连结包括能活动的、不活动的、半活动的连结,能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运动;支持;保护。
23.【解答】解: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争斗个体之间的身体往往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故答案为:攻击行为;很少
24.【解答】解:青春期身高突增,主要与下肢骨生长有关。骨的生长包括长长和长粗,长骨的两端与骨干之间有软骨层,软骨层能够不断地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长长,人的身体就逐渐长高;
骨膜内的成骨细胞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质,使骨长粗。成年以后软骨层骨化成骨,长骨就不再长长,人的身体也就不再长高了。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两种。骨密质大部分集中在骨干,它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强。骨松质主要在长骨两端的内部,它疏松而呈蜂窝状,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
故答案为:下肢骨;软骨层
25.【解答】解:蜜蜂采蜜、鸟类迁徙等动物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所以叫做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先天性行为。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6.【解答】解:(1)从资料一中的各项(特别是①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三种蜂。它们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共同维护蜂群的生存)描述中可知蜜蜂是一种具有典型的社会行为的动物;
(2)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这种防避敌害、保护自己的行为,叫做防御行为。
(3)工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这是蜜蜂的节律行为﹣﹣昼夜节律,这种行为受生物钟控制。
(4)两只蜂王相遇,会互相咬杀到剩下一只,这表现的是蜜蜂的攻击行为,但蜂王咬死对方的现象在此种行为中是极少见的。
(5)上述蜜蜂的各种行为,从行为的发生来看,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6)蜜蜂、狒狒、猴群等动物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举出任意一种营社群生活动物则可)
故答案为:(1)社会
(2)防御
(3)节律行为
(4)攻击
(5)先天性
(6)蚂蚁、狒狒等
27.【解答】解:(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红雀喂鱼的行为就属于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2)(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如蚯蚓学走迷宫或黑猩猩钓取白蚁等
故答案为:(1)先天性;学习
(2)遗传;环境
(3)蚯蚓学走迷宫或黑猩猩钓取白蚁等(符合题意均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