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时间:建立者:都城:东京(开封)建立事件: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960年赵匡胤宋朝的建立温故知新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西夏辽北宋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
2.党项族1.契丹族契丹族: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定都:契丹武士游牧在北方的民族,9世纪后期已有农耕等生产活动辽(有时称契丹)耶律阿保机(辽太祖)10世纪初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治国措施: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文字2.党项族党项族: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定都:元昊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大夏,史称西夏元昊11世纪前期兴庆府(今宁夏银川)治国措施: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创制西夏文字西夏文字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宋冲突
2.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1.辽宋冲突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了皇帝,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1.辽宋冲突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2.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
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
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
皇帝亲征,宋真宗来到 澶州城,
宋军士气
大振,打
退辽军。
澶渊之盟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具体内容即为岁币澶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
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你的意见呢?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1.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宋夏冲突
2.宋夏议和1.宋夏冲突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北宋,宋朝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但西夏立国时间短,人力、物力有限,也遭受很大损失
2.宋夏议和
后来,西夏与北宋进行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议和促进了双方边界地区的生产和贸易发展,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西夏
(党项)辽
(契丹)澶渊之盟北宋
(汉族)民族政权并立战和10世纪初,契丹首领
阿保机建立
上京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
兴庆960年
赵匡胤
建立
开封1.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课 后 活 动: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
众的什么愿望?百姓希望安居乐业,结束战乱。
敢于直谏,刚直不阿,指挥若定, 澶渊退敌。老百姓敬重怀念他。2.议一议: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课后习题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2.以下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谈后带来的结果是( )
A.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
B.北宋定期给西夏岁币
C.西夏、北宋双方商业互不往来
D.宋夏边境安宁,生产贸易兴旺
BC3.“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4.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其中位于北方与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是( )
A.西夏 B.金 C.辽 D.蒙古CA5.观察下面的绘画,画中左右双方人物分别代表着( )
6.苏澈在《栾城集》中写道:澶渊之盟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契丹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生产技术落后
D.北宋军事实力大为增强A.北宋 辽
B.北宋 西夏
C.南宋 辽
D.南宋 金AB辽与北宋的和战材料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澶渊之盟对辽: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北宋: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从整体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促进了宋辽、宋夏边境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也促进了我国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