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6.4眼睛和眼镜(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6.4眼睛和眼镜(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3-18 15:32:43

文档简介

6.4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用具
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同学们知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谁吗?
播放多媒体,观看视频。

关于眼睛,同学们知道多少呢?导入课题。
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眼睛

多媒体播放眼睛的构造图和模型。
展示:多媒体播放照相机和人眼球的对比图片

眼睛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
说明:学生根据对比图片,理解人眼球和照相机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眼睛好似一架照相机。
设计意图:从对比中总结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提升能力、学习知识。
体验:教师指导先近距离看自己的手指纹,然后马上眺望远方,亲自感受眼睛是怎样调节的。
点评: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亮暗或物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
总结: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历体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重点。
问题: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
说明:播放课件演示眼球的自动调焦
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总结: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探究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小游戏:三字经
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视力正常的同学,一个近视眼的同学,请近视眼的同学摘掉眼镜。教师出示印有三字经的卡片,从两位同学眼前开始,每念一个卡片上的字后退一步,逐步后退。
说明:从活动中引出近视眼的外在表象。分析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进一步研究近视眼的矫正。
问题: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处理?
点评: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2.探究实验:近视眼的矫正
猜想:应用什么透镜来矫正近视眼,并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说明:鼓励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眼镜进行矫正,试试效果如何。
参考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近视眼镜。
方案:组装好器材,使烛焰的像落在光屏前方,此时像变得模糊。把凹透镜放在凸透镜前观察。
现象: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结论: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分析,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亲自动手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去做实验,才能对知识有更清晰的感受和较深刻的理解。
探究点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问题:请学生猜想一下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
说明: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根据刚才对近视眼如何矫正的推测,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结论: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
这里有几个老花镜,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的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然后分组进行讨论,设计测量老花眼镜度数的实验方案。多媒体投影相关知识。
知识:
1.透镜的焦度:透镜焦距的倒数。(Φ)
公式:Φ=1/f(f为透镜焦距)
单位:Φ:m-1 f:mX
2.眼镜度数=透镜焦度×100
3.凸透镜的度数用正数表示,凹透镜的度数用负数表示。

三、板书设计
第4节 眼睛与眼镜
一、眼睛的工作原理
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调节:改变焦距
明视距离:眼睛距物体25 cm处
二、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会聚点提前):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会聚点置后):凸透镜矫正
四、教学反思
设计这节课时,努力把握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情景、设计提问、课件引导,力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首先,我通过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入手,为眼睛的成像知识作铺垫;然后把眼睛成像和照相机成像作比较,调动了学生想要了解自己眼睛的有关问题,从而很快进入正题。对关于人眼看远处、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是由于晶状体的厚薄在发生变化来调节的这个问题,我主要是通过课件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的。让学生明白凸透镜的薄厚不同,它们的焦距、折光能力等都有不同,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眼看远近物体都能看清的原因是晶状体在调节。另外,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治,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光路图,利用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寻找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通过课件模拟对以上两种眼病的矫治,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眼睛和眼镜
第六章第四节
1.眼 睛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瞳孔
虹膜
睫状体
玻璃体
通住大脑的神经
眼球的结构
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视网膜
则相当于一个光屏。
人眼看清物体的过程——
来自物体的光
会聚在视网膜上
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人眼看清物体的原理——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睫状体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正常的眼睛调节——看近处的物体时
近处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正常的眼睛调节——看远处的物体时
远处
近视眼的产生原因
晶状体太厚(太凸,焦距太小),折光能力太强。
2.近视眼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光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近视眼的矫正
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可以得到矫正。
矫正后,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晶状体太薄(太扁平,焦距太大),折光能力太弱,近物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
3.远视眼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近处一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远视眼的矫正
利用凸透镜使光会聚的特点,配戴用凸透镜制作的远视眼镜(老花镜)可以得到矫正。
矫正后,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1.眼睛
2.近视眼及其矫正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3)正常的眼睛看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2)眼球的主要结构有:睫状体、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玻璃体、通往大脑的神经。
(1)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2)配戴近视眼镜(凹透镜)矫正。
课堂小结:
3.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远视眼看近处物体的光会聚的视网膜后。
(2)配戴远视眼镜(老花镜)。
1. 眼睛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的原理相似,它的角膜、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物体在它的_______上成________________像。
照相机
凸透镜
视网膜
倒立、缩小的实
随堂练习
2 . 近视眼只能看清____处物体,看不清___处物体;远处物体在近视眼里成像在视网膜____;近视眼配戴_______。
3. 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处物体,看不清___处物体;近处物体在远视眼里成像在视网膜____;远视眼配戴_______。



凹透镜



凸透镜
随堂练习
4. 图中所示的哪个是近视眼,哪个是远视眼?用眼镜矫正时哪个该用凸透镜,哪个该用凹透镜?( )
A.甲是近视眼,戴凸透镜;乙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B.甲是远视眼,戴凸透镜;乙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C.甲是近视眼,戴凹透镜;乙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D.甲是远视眼,戴凹透镜;乙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C
随堂练习
5. 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老师是近视眼
B.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C.高老师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过厚
D.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随堂练习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