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11课:《台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七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11课:《台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8 11:50: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课:台 阶
新知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看过《农村老父亲》的视频吧?看到画面那一张张刻有岁月印痕的沧桑面容,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眸,我们仿佛看到了在贫顿中前行的父辈们坚强的身影,今天我们将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它将为我们生动展现父辈们的现实生活画卷的深沉的艰辛创业精神。

初读感知
台 阶

诗题意思:“台阶”代表着富足、受人尊重的生活理想和美好愿望。承载着父亲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理想,也象征着人生使命。


解释题目


台阶:是本文的线索。表层意思是指房屋的台阶,深层含义则是农民地位、身份的象征。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李森祥,当代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与高峰合著的《王中王》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 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作者作品
新知讲解
本文选自小说集《台阶》(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节。本文源自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作者入伍后离开了家乡,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及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作者小说创作的灵感和契机。他带着对美学的思考,从容而艺术地审视故乡的人和事,本文就体现了这一点。

创作背景
新知讲解
小说阅读
六步阅读法:
(1)把握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典型环境(4)挖掘小说主题
(5)品味典型语言(6)领会写作技巧
“四步突破”分析人物形象:
(1)通过各类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2)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4)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文体知识
新知讲解
小说阅读
小说情节分析“四环节”:
环节(1)开端;环节(2)发展;
环节(3)高潮;环节(4)结局。
理解环境“两方面”:
方面(1)自然环境;
方面(2)社会环境。
分析小说情节“三角度”:
角度(1)矛盾冲突——情节发展的动力
角度(2)小说线索——情节发展的脉络
角度(3) 戏剧性——情节的艺术魅力

文体知识
新知讲解
记准字音


āo




dàng

kāi

xián




chóu

nián
新知讲解
记准字音


qiào




áo
ɡān
唿嗒


yǐn





biē
门槛

kǎn

词语解释
凹凼:
尴尬:
安置: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低眉顺眼:

若有所失:

新知讲解
凹陷,水坑。
神情、态度不自然。
安放,安排,使人或物有着落。
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低着眉头,眼中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惆怅。
新知讲解
1、课文可以按故事情节分为四个部分: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端(1-9):写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第二部分:发展(10-16):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第三部分:高潮(17-25):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第四部分:结局(26-31):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品读课文
新知讲解
2、再读课文,思考:故事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文眼”又是什么?
(1)叙事线索是:“台阶”;(2)“文眼”
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九相应高”。


3、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故事内容。(提示: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父亲一直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经过大半辈子的努力,终于盖起了有高台阶的大屋,然而,父亲却老了,精神也垮了。

品读课文
新知讲解
4、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也是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5、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他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1)相信自己的力量,下定决心,开始 漫长的准备。
(2)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


捡砖
捡瓦
捡石头
存角票
种田
砍柴
编草鞋
踏黄泥
台阶低 地位低

台阶高:受人尊重
父 亲:人老体衰

6、父亲做了哪些事情?
新知讲解

品读课文

品读课文
新知讲解
7、“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的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处处感到不对劲、不习惯。
8、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
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选材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

品读课文
新知讲解
9、本文除了写父亲的勤劳朴实、勇敢坚毅外,你觉得作者还想表达什么思想?
(1)表达了凄楚、辛酸的情感,讲述了创业的艰难。
10、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什么?
经济落后
经济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的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
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村经济落后。

简要分析
拓展提高
1、结合“总觉得”,想一想第一段独立成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总”指总是,一贯如此。在农村,台阶低,就意味着社会地位低,因此父亲嫌弃自家的台阶低,实际上表达了他对造一栋有高台阶新屋的向往,表达了他想改造生活境遇的念想。“总觉得”表现了父亲不甘落后,要强的心理,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结构上,独句成段,起强调的作用,即开篇点题,又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起笔引入思考,点题,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简要分析
拓展提高
2、“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家人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3、结尾处,写父亲很少跨出家里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父亲干了一辈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就是生命,劳动是创造;劳动有了收获,才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日不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说“若有所失”

简要分析
拓展提高
4、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细致入微,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从文中找出最打动你的一个细节,谈谈你的体会。

示例:“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
分析:作者用‘走’、‘递’、‘送’等动词,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筑一个高台阶的理想即将实现时的兴奋,也表现了父亲对农民兄弟劳动的尊重。
【细读课文赏析优美句子】
(提示:找准赏析点,说出美点、描写方法以及饱含的深意、情感,指出其表达效果。)

简要分析
拓展提高
5、深入探究父亲形象:
【明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1)通过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小说精心设置的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4)通过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及其个人人生经历分析人物形象。
(5)通过人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人物形象。
【解密】人物形象的分析是把各种信息综合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不能片面处理信息,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引领分析,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


简要分析
拓展提高
5、深入探究父亲形象:
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
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课堂总结
纵观全文,作者作者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追求生活理想的农民形象。



主题归纳
执着追求
坚韧不拔
开端 —— 梦想造台阶 (1-9):
发展——准备造台阶
(10-16):
高潮——建造新台阶 (17-25):
结局——台阶成、人已老 (26-31):

台阶

课堂总结

写作思路

“我”家台阶低
渴望搞他阶

渴盼

捡砖瓦、屋基卵石
种田砍柴卖钱

积极

起早贪黑造房
踏黄泥准备造台阶
踏青石板闪腰
九级台阶建成

坐台阶不自在
挑水上台阶闪腰
失去生机,感觉衰老

喜悦

失落
作业布置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若有所失:
1、解释下列词语。
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惆怅。
2、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作业布置
3、找出本文的“文眼”。你是如何理解本文的“文眼”的?。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这是父亲建造新屋最根本的原因。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他对地位的要求,就是他对尊重的要求。“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希望通过改建房屋、砌高台阶来改变自己的地位,获得别人的尊重。因此他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不怕千辛万苦,起早摸黑,就是为了要赢得别人的尊重。
作业布置
4、“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漫长”指他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从建房需要的经济与物质即建材上进行了准备。9、“鸣叫三遍”出发,“黄昏贴近”归来,说明了父亲出外一天劳动时间之长;“很疲倦”描写父亲的神态,表现他劳累的程度;“磨穿了底”说明他走路之多、之远。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