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资料与试题(北师大版)
【课程标准】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挑起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考点分析】
识记:(1)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签订《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3)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4)三大战役的名称、先后顺序及意义: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②淮海战役(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③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名题荟萃】
一、单项选择题
1.(2005·十堰)2005年4月29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实现了跨越60年的握手。想一想,6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曾在哪里举行会谈( )
A.延安B.南京C.北平D.重庆
2.(2005·南充)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签订了( )
A.《停战协定》B.《双十协定》
C.《和平建国纲领》D.《淞沪停战协定》
3.(2005·重庆)1947年,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领导人是( )
A.彭德怀、贺龙B.林彪、罗荣桓
C.刘伯承、邓小平D.陈毅、粟裕
4.(2006·惠州)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开始
5.(2006·宜昌)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渡江战役、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渡江战役
6.(2006·河北)三大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B.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C.为渡江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D.为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创造了条件
7.(2006年·江西)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的特点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8.(2005·重庆)1949年4月,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覆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人民解放军解放( )
A.北平B.天津C.南京D.广州
9.(2006·常德)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D.蒋家王朝覆灭
10.(2004·惠州)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是哪一国侵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 )
A.美国B.日本C.英国D.俄国
二、材料解析题
11.(2006·湖北)阅读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钟山风雨起苍黄”中的“钟山”是指什么地方?
(2)“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从何时、何地开始的?
(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思想?
三、问答题
12.(2006·上饶)学唱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何时诞生?到2008年她走过了多少年历程?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哪些革命活动?(至少举4例)
(3)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回顾中国历史,你有何感想?
【拓展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是( )
A.刘伯承、邓小平B.周恩来、刘伯承
C.周恩来、王若飞D.邓小平、王若飞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陕甘宁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D.苏北解放区
3.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是
A.1945年8月B.1946年2月
C.1946年6月D.1947年3月
4.1947年,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进攻序幕的是( )
A.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向大别山进军
B.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C.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向豫陕鄂边进军
D.华东解放军向鲁西南出击
5.三大战役开始于( )
A.1945年8月B.1946年6月
C.1948年9月D.1949年1月
6.发起辽沈战役的是( )
A.东北人民解放军B.西北人民解放军
C.华东人民解放军D.中原人民解放军
7.人民解放军为截断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先攻占了( )
A.长春B.沈阳C.锦州D.北平
8.淮海战役中国共双方军队作战围绕的中心是( )
A.济南B.北平C.徐州D.武汉
9.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0.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1.被陈毅元帅称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2.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 )A.20年B.22年C.24年D.28年
13.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
A.上党地区B.中原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D.陕甘宁边区
14.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在陕北粉碎了敌人进攻的是( )
A.毛泽东、周恩来B.刘伯承、邓小平C.彭德怀、贺龙D.朱德、陈毅
15.下列城市中,在三大战役期间和平解放的是( )
A.锦州B.徐州C.天津D.北平
16.《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中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下列哪座城市的解放体现了上述策略?( )
A.南京B.北平C.天津D.沈阳
17.参加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两大战役的部队是( )
A.华东解放军B.东北解放军C.西北解放军D.华北解放军
18.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B.人民的支持C.解放军的英勇作战D.我强敌弱
二、材料解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回答:
(1)这是谁发给毛泽东的电报?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2)文中的“陪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3)类似的电报他发过几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毛泽东为什么要去谈判?结果如何?
三、问答题
20.陈毅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回答:
(1)结合课本内容判断一下,陈毅这首诗记述的是哪一次战役?
(2)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3)这一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