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3-18 13: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唐朝末年,皇帝昏庸无能,沉迷酒色娱乐,不理朝政,苛捐杂税严重,致使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整个社会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裘甫在浙东地区领导的农民起事,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庞勋在桂州(今广西桂林市)领导驻军起义,史称“庞勋起义”。这两次变乱虽然很快被唐王朝镇压下去了,但是开启更大规模起事的先声。宋祁《新唐书》总结教训:“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阶级矛盾不断恶化,唐朝末期。皇帝和官员荒淫纵侈腐朽贪婪,致使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的利益,完全掌握在统治阶级及地主阶级的手中。
农民负担沉重,统治阶级的腐朽制度的改变,加之战争连年不断,大多数农民的居住地变成一片废墟,生灵涂炭人民流离失所,即使战火没有危急的地方,由于统治阶级为了支持战争机器的运转,更加加深了农民的各种负担,
对农民的压榨,地方官员和地主阶级联合对农民的压榨。
农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只有纷纷起来反抗。唐末农民起义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发动安史之乱的两位叛军首领是 ( )
①安禄山 ②李光弼 ③郭子仪 ④史思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唐朝衰落的原因 ( )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
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央王朝无法与之对抗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3.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是 ( )
A.土地高度集中
B.唐末农民战争
C.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D.宦官专权ACB1、了解安史之乱定义和过程;
2、认识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3、了解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1、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
2、安史之乱的影响
一、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 (一)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
具体表现:
①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
②藩镇(地方)权限的增大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统治后期外戚杨国忠操纵朝政,三姐妹封韩国、秦国夫人,“势倾天下”。安史之乱起后,玄宗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禁军请诛杨国忠并赐死贵妃,众怒难犯,玄宗命缢死贵妃。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口蜜腹剑”?
唐玄宗时,李林甫是个有名的奸臣。他无德无才,却是个拍马溜须的老手。昏庸的皇上竟让他当上了宰相。
民间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形容嘴甜心毒,奸诈阴险,称“口蜜腹剑”。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二)经济原因——社会危机:
天宝年间,均田制濒临崩溃,此因为赋税苛重、兵役日多,农户往往被迫出卖田地。到了唐代中期,土地兼并剧烈,贫富悬殊严重,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三)军事原因——军队战斗力下降:
武则天以后,府兵制日益败坏,玄宗时改用募兵制,但士兵的质素因而日差,不足以应付国家的需要。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 小介绍:唐玄宗时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边境的重要地区设置军镇,这样造成唐朝兵力上的外重内轻,由于唐玄宗后期不理朝政,又重用奸相,节度使拥兵自重权力越来越大,总揽军事、行政、财政大权,不听中央节制。这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 (四)重要原因——安禄山异志:
安禄山本为营州杂胡,身兼平卢、范阳及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二十万。养胡人八千为假子,用为中、下级军官。又易汉将为蕃将,形成胡人兵团,有反唐之心。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二、经过
时间:755-763年
叛乱首领:安禄山、史思明
路线:地图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安禄山 杂胡,本姓康,从后父安延偃,善迎逢。结识李林甫,讨好杨贵妃,称其为母,骗得唐玄宗的宠信。兼领平卢(辽宁朝阳)、河东(山西太原)范阳(北京)三镇节度使,所部兵15万之众。安禄山见唐政府腐败,内地兵力空虚,有可乘之机,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很快席卷河北,占洛阳,第二年,称大燕皇帝,紧接着占长安。安欲立其妾所生子庆思做太子,其长子安庆绪于757年将其杀死。其子安庆绪继大燕皇帝位。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史思明原安禄山亲信,突厥人,安禄山叛唐后,任命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统兵8万,安庆绪杀父后,史曾一度降唐,不久再反唐,杀安庆绪还范阳称大燕皇帝,出兵占洛阳,后被其子史朝义杀死。
唐肃宗即位灵武:756年,唐玄宗逃往四川,其子李亨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在位期间,任用郭子仪、李光弼平叛,同时借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757年)后史思明再反唐,攻陷洛阳,761年被其子杀死。763年,唐终于平定了叛乱。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 安史之乱发生的过程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三、影响:(一)政治方面: 1.藩镇割据 —— 安史余党,讨贼有功之将领等,唐室各授以镇帅,各拥兵割地。唐室不能制,形成日后藩镇割据之祸。 2.边患严重 —— 安史叛时,朝廷抽调西北兵平乱,於是边州无备。吐蕃乘虚而略取河西,陇右之地,威胁西京;又联合南诏,窥视西南。东北之契丹又乘虚进入塞内,至令唐室有后顾之忧,终至一蹶不振。 3.宦官擅政 —— 宦官乘安史之乱,得以掌握禁军,左右朝政,又与大臣互相勾结,排斥异己,终酿成宦官之祸及朋党之争。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二)经济方面: 1.物资短缺 —— 安史之乱,地方残破,物资短缺,造成物价飞涨现象,例如米价比开元时高涨三百多倍,斗米万钱。且回纥恃助唐平乱有功,缴索岁帛二万匹,由是中央经济日渐枯竭。
2.增加税收 —— 安史之乱,人民流散,户籍散佚不少,使「租庸调制」遭受严重破坏,国库岁入大减,因而另立名目,徵收其他税项,以资弥补,致影响民生。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三)社会方面 1.北方人口锐减 —— 安史之乱,祸延今之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各省叛军所过,人民不死於兵祸,则流亡他地,数百里内无人烟,出现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的现象。 2.政治、经济、 文化重心南移 —— 黄河流域,经九年战争,社会战火摧残,破坏不已,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加速向南迁移。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总的来说:安史之乱使得大唐王朝受到极大破坏,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安史之乱造成了当时中国整个政局的藩镇割据局面,同时北方的契丹、女真、蒙古各民族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将一个可以称为王朝的大宋搞的支离破碎。赵构正是担心藩镇军人割据才会听信秦桧之言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初唐和盛唐时期中国是多民族兼容的和谐国家,没有各种民族之间的相互歧视与攻击。大唐的建立使经历了南北朝多民族混战的中原回归了平静。然而这种平静被安史之乱彻底的打破了。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只有充分重视百姓的利益,并使国家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才能使我们国家不断发展兴盛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分立 1、基本情况: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2、影响:五代十国继承自唐朝末期,给中原历史造成的影响是汉民族在疆域上失去了长城的防护,另外由于党项族占据西北,中原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五代十国及北宋期间,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特别严重。五代十国期间中原地区朝代更替频繁,外族入侵不断,使中原地区社会动乱,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小结:唐朝衰亡五代十国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后梁建立由盛而衰致命打击唐朝灭亡统一是发展必然趋势1.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2.加速了唐朝衰落的事件是 ( )
A.安史之乱 B.朋党之争
C.任用奸相 D.宦官专权 学习重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事件结果视频播放作业练习退出练习小练习:BA3、发动安史之乱的两位叛军首领是 ( )
①安禄山 ②李光弼 ③郭子仪 ④史思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唐朝衰落的原因 ( )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
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央王朝无法与之对抗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5.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是 ( )
A.土地高度集中
B.唐末农民战争
C.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D.宦官专权A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