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1-05 14:16: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卓越的工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工程的地理位置及修建年代,记住秦长城的东西两端。
2、理解都江堰的功效和秦长城的价值
3、培养和提高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抒发见闻的形式导入新课
2、利用教学影象资料全面展示都江堰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卓越的工程,认识和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通过了解都江堰的特点,认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都江堰2、秦长城
难点: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选址和设计的科学性
教学突破:本课的工程都与秦有关,只不过要区分秦国和秦朝,而本课讲的工程又可分为水利工程和防御工程,因此,按这两个标准将课文知识进行整理、分合,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战国—秦朝重要工程分布图的活动课件
2、介绍都江堰的影象资料
3、长城照片的挂图
4、都江堰工程示意图的活动课件
学生准备:1、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工程
2、收集都江堰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风景名胜—都江堰
1、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大门,回忆自己到过的旅游景点,叙述见闻,设问引出对都江堰的介绍
2、出示人们在都江堰景区拍摄到的照片,简介其旅游价值。
二、都江堰的修建与作用
1、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关史实。
2、有针对性的向学生提问,检查阅读效果。(明确要点: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父子所建造。其重要组成部分有分水堤坝、飞沙堰、宝瓶口,其主要功能是灌溉、防洪、运输等)
3、肯定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勾勒都江堰工程示意图,引导学生讨论其选址的合理性及其价值。(进一不了解都江堰的相关史实,知道它灌溉了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成都平原,且选址合理科学,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处多功能的水利工程。
4、向学生补充简介都江堰放水节的相关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
三、郑国渠与灵渠
1、告诉学生,战国时期的秦国修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除了都江堰外还包括郑国渠、灵渠等。组织学生阅读了解相关内容。
2、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并补充讲解,强调郑国渠修建于战国后期,而灵渠修建于秦朝。
四、秦长城
1、出示战国—秦国重要工程分布图的动态课件。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都江堰、郑国渠、灵渠,这些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中国有句俗话,“叫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接下来我们要去了解秦朝的长城,看看这长城有什么秘密。
2、出示长城照片的挂图,简介长城的结构,并请学生阅读教材。
3、请学生代表简述自己通过阅读所了解到的关于长城的认识
4、补充、评价,给学生明确知识点,并组织学生讨论长城的功用和价值。
教师小结:加深学生对这些工程的认识,也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
李冰父子
位置
四川 成都 都江堰 构成
作用
秦国 郑国和郑国渠
位置
“不到长城非好汉” 秦长城 起止点
作用
秦朝 灵渠
作业布置:
一、达标训练
1、有人说都江堰“迄今已有225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态工程。”你知道这项工程修建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2、修建在  流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举世闻名。 (  )
A.大渡河 B.岷江 C.嘉陵江 D.乌江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4、都江堰中的一条用于灌溉农田的人工通道是
A.分水鱼嘴 B.分洪区 C.内江 D.宝瓶口
5、秦国在都城咸阳附近修建的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灵渠 C、郑国渠 D、秦长城
6、秦长城蜿蜒万里,其东西起点是
A、东起临洮西到辽东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7、秦朝时长城的修筑,主要功能体现在
A.旅游景点 B. 扩大秦朝疆域在世界的影响
C.划定国界 D. 军事防御
8、联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秦长城
4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造纸术发明的时间、祖冲之所得圆周率的计算值
2、理解《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地位
3、了解张仲景、华佗、贾思勰、俪道元的主要成就
4、培养和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评价科技人物、科技成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举例表明在纸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竹、木简的不便,引起学生对纸的重要性的认识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医学、农学和地理学方面的成就,师生互动,明确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2、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上的成就
难点: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内容与价值 2、《水经》与《水经注》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1、蔡伦、祖冲之的头像图 2、教材P113的图片课件 3、课前学生收集古代科学家故事
学生:收集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成果
1、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调节课堂气氛,注意观察学生行为的变化。
2、讲解导入:我国是一个优秀的文明古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去了解我国历史上汉朝至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果。
二、重大科技成果
1、讲解在造纸术发明前,人们只能用竹、木简写字、传递消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3、出示蔡伦的头像图,简介造纸术的改进及其作用。(明确知识点,了解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被发明和改进的)
4、出示祖冲之的头像图,讲解相关知识(了解《九章算术》中关于负数的知识是世界上最早的,祖冲之计算出了圆周率的较精确值,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
5、演示教材P113简表的课件,向学生展示并介绍这一时期医学、农学、地理学方面的成果。强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内容与价值以及《水经》和《水经注》的关系
三、小结:
同学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希望你们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热爱科学,树立为科学和人类进步事业奋斗不息的信念。
板书设计:
1、造纸术蔡伦
《九章算术》
2、祖冲之
圆周率
张仲景
华佗
3、医学、农学和地理学 贾思勰
俪道元
作业布置:一、达标训练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纸,考古工作者已多次发现 古纸。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2、有关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3、最早提出负数概念的数学专著是
A、《筭数书》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缀术》
4、世界是最早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科学家是
A、刘徽 B、祖冲之 C、贾思勰 D、郦道元
5、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缀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伤寒杂病论》
6、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是
A、《缀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九章算术》
7、在我国古代被人们奉为“医圣”的人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8、下列属于华佗的成就是:( )
①能使用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 ②潜心钻研医学,写成《伤寒杂病论》 ③模仿五禽,编成医学体操“五禽戏” ④艺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为“医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3年12月,考古人员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发掘出一批竹简,随后从中整理出一部不见于著录、早已失传的古代数学专著——《筭数书》。
材料二 《筭数书》的出土,引起国际数学史界的注意。2002年8月15日至18日在西安举行的数学史国际会议上,来自美国的数学史专家道本(JosephW.Dauben)做了“关于《筭数书》的初步研究”的报告,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美籍华人科学史专家程贞一做了“《筭数书》和盈不足方法”的报告,中国的几位学者也做了有关《筭数书》的研究报告。《筭数书》的研究成为这次大会的一个讨论热点。
材料三 《筭数书》涉及的算术知识包括整数、分数、比例、盈不足等问题;全面介绍了分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包括通分、约分、分数的括大、缩小及四则运算。涉及的几何知识包括面积和体积两个方面的问题。《筭数书》比传世的《九章算术》成书年代约早200年。它的出土,使我们了解到公元前2世纪,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中国数学发展的水平和数学专著的编纂水平。
摘自马执斌《介绍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筭数书>》
阅读上述材料后,谈谈你的感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青铜的主要成分和最证明的青铜器
2、理解“青铜时代”的主要含义及其历史地位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对事实进行分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由展示司母戊大方鼎挂图,讲解其来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青铜器繁多的特点
3、在讲解青铜器的冶铸过程时,让学生会议并对比分析其与钢筋混凝制品过程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欣赏青铜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3、了解青铜珍品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青铜时代 2、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和三星堆青铜器
难点:青铜的含义、成分及铸造工艺
教学突破:本课教学,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手段,给学生展示一个活的“青铜时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全国各地出土的青铜器物图片制成的课件
2、司母戊大方鼎挂图 3、纯音乐的VCD 4、简介三星堆博物馆的课件
学生准备:1、观摩了解钢筋混凝土铸模流程 2、收集有关三星堆文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展示司母戊大方鼎图片的挂图,设疑讲解: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认识这幅图上的物体?这就是文明世界的我国商朝时期的祭祀器物————司母戊大方鼎,传说是商代的一位君王为祭祀自己的母亲而特制的一樽青铜器。
2、以青铜器为线索,引导学生回顾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的历史。(通过回忆知道青铜器在这一时期的生产、生活和军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青铜的冶铸技术
1、请学生说说自己在课前观察到的钢筋混凝土铸模技术的流程。。
2、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回答。设问:那么你想知道古代青铜是怎么冶铸的吗?现在阅读教材内容,等一会儿,老师要请同学们归纳概括。
3、请学生代表归纳青铜的冶铸技术,适当的时候提示、引导并鼓励。
三、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
1、谈话过渡: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青铜的冶铸技术,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我国古代社会,到底都制造了那些青铜器物,它们都有哪些种类呢?今天老师就把这些青铜制品请进了教室,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2、播放课件
3、设问:这么多的青铜器,用课本上的一个词概括那就是————?
学生回答:种类繁多
4、承接:是啊,这么多的青铜器,如按照用途划分,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像司母戊大方鼎、像四羊方尊,像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那么,这些青铜器有什么价值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最后一部分,一定要联系教材上的图。
5、组织学生讨论青铜器的价值,进入学生讨论的行列中,适当的时候提示引导。
6、补充、评价,重点指出其艺术价值即欣赏价值。
四、艺术宝库————三星堆
1、知识连接:了解了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后,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个地方,在那儿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物,而且被认为是古蜀国的都城,这就是三星堆。同学们去过三星堆吗?她在哪个省呢?
(四川、广汉)
2、播放课件和音乐,向学生详细介绍三星堆的位置、出土文物以及三星堆博物馆。
教师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青铜冶铸技术 夏、商、周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青铜器物 种类繁多
使用价值
青铜艺术 使用价值
艺术价值(珍品)
精湛绝伦
一、达标训练
1、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其主要元素是:
A、锡 B、铜 C、金 D、铅
2、我们的祖先大约在 年前就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的技术。
A、18000 B、4000 C、2100 D、1000
3、青铜时代,以青铜器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重要而得名。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不包括的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4、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它出土于
A、河南 B、湖北 C、四川 D、湖南
5、有关青铜器和青铜艺术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青铜器中不少器物令人赏心悦目,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B、观赏青铜器物上那些想像在丰富的线条、优美的图案,使人得到艺术的享受
C、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代表了商朝青铜器的典型风格
D、青铜立人、青铜树等出土于三星堆,风格独特,具月无穷的艺术魅力。
6、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7、夏商西周时期的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创造者是
A.奴隶主     B.贵族      C.奴隶      D.平民
8、商代青铜器中,有很多大型鼎器,此类器物的是用来
A、盛酒 B、煮饭 C、装饰 D、祭祀
9、 观察右图,回答:
① 图中文物名称叫什么?制造于何时?
② 该文物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简单介绍它的造型特点。

③ 从这件文物上,你想到或看到了什么
二、拓展训练
10、商朝的青铜器是由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
A.铜、铁、锡   B.金、银、铜   C.铜、锡、铅   D.铁、锡、铅
11、以下制作青铜器的工序中,正确的是
①打破范具,对器具进行表面加工 ②将铜等矿石为熔化③制作陶制范具
④塑成泥模 ⑤将铜液注入范具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②①④ C、③⑤④①② D、④③②⑤①
12、下列青铜器中,最能体现三星堆青铜文化的是
A、司母戊大方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 D、青铜盘
13、假如你是一位商朝时的奴隶主,你家里会有哪些常用的青铜用具?其用途分别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多姿多彩的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先秦至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2、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和历史分析、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介绍世界八大奇迹引入新课
2、组织学生讨论秦始陵兵马俑所反映出的当时的社会现状
3、播放课文涉及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的动画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杰出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陶冶情操,养成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
3、通过对杰出艺术成就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的创造性是历史文明和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战国编钟 2、秦始皇兵马俑
难点:1、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成就 2、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战国编钟的挂图 2、秦始皇兵马俑挂图 3、王羲之、顾恺之书法作品投影
学生:收集世界八大奇迹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听说过吗,世界上有八处古代文化遗址十分有名,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中国就占两个。一个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另外一个是在陕西出土的请示黄兵马俑。今天毛窝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
二、战国编钟与秦始皇兵马俑
1、教师展示我国编钟挂图,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
2、给学生明确知识点,即战国编钟是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共有60多件,其特点是可演奏各种乐曲、音色优美、音域宽广。
3、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组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其宏大的气势和精湛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
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并提出:秦始皇兵马俑反映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但也反映了落后的世界观,是当时人们认识水平较低的表现。秦始皇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相信人的再世,故也为自己建立了一支地下军队。这些兵马俑显示了秦朝的强大,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的重要文物。
三、王羲之、顾恺之的书画
1、过渡:了解了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后,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注意发现细节。(王羲之买鹅和替人写扇的故事)
2、谈话:大家欣赏了动画片,这两个故事讲的是谁啊?不错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王羲之,那么王羲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文,知道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
3、肯定学生阅读的收获,告诉学生王羲之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书法艺术的,其书写的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遵美挺秀,后人评价:“飘若游云,矫若惊尼。”(播放王羲之书法的幻灯片,让学生体会)
4、转折:与王羲之齐名的还有东晋的顾恺之,不过她不是书法家,而是一位画家。
5、投影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并阅读课文。(了解顾恺之绘画的特点及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6、小结全课内容,结束新课。
板书设计:
第七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1.战国编钟(湖北随州)特点
2.秦始皇兵马俑
A、地点 B、反映的社会关系 C、价值
3.王羲之的书法
A、特点 B、书圣 C、《兰亭序》
4、顾恺之的绘画
A、特点 B、《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作业设计
达标训练:
1.湖北随州战国墓中出土的一套编钟,其主要用途是( )
A 记时报时 B演奏乐曲 C饮酒 D 工艺品
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 ( )
A 马王堆汉墓帛画 B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长信宫灯 D 四羊方尊
3.民间流传的“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与下面有关的人物是
A王羲之 B 王献之 C顾恺之 D 李白
4.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篇著名书法作品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它是 ( )
A 《滕王阁序》 B 《多宝塔碑》 C《兰亭序》 D《玄秘塔碑》
5.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 )
A 钟繇 B 王羲之 C 顾恺之 D 陶渊明
6.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 )
A 《兰亭序》 B 《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 D 龙门石窟佛像
7.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他的代表作有 ( )
①《女史箴图》 ②《洛神赋图》 ③ 《兰亭序》 ④《多宝塔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8.秦汉时期的美术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 )
A.书法 B.绘画 C. 雕塑 D. 青铜艺术
9.材料解析:
“这(规模如此宏大的陶佣群)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
“世界上有七大奇迹。它的发现,使世界上有了八大奇迹。”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
“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一贯的超人才能,全人类都将在这里受到鼓舞。” (卢森堡大公)
读后请回答:
①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所说的世界第八大奇迹指的是什么?
②这一古代文化遗产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活跃的学术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记忆孔子的名字、生活时代及集中记录孔子言论的书,记忆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适当背诵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名言名句。
2、理解孔子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3、学习从历史人物的言论中提取有效信息,认识其思想的方法。
4、学习评价思想家的方法,着重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交流孔子的著名言论进入新课
2、通过学生上黑板做连线游戏,巩固已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崇敬孔子等文化名人的情感,正确对待祖国优秀文化遗产
2、通过认识孔子等文化名人及其成就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1、孔子及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2、“百家争鸣“的含义及其代表思想家
难点:1、孔子的政治思想 2、“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3、战国各学派的基本观点
教学突破:把已经学了的相关史实结合起来,对类似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归纳孔子的言行及主要成就,理解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把孔子的政治思想与管仲等对比,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1、孔子像的挂图 2、孔子言论的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
一、阅读导语,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导语,使学生初步感知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二、孔子
1、引导:全中国人,祖祖辈辈都崇敬孔子,到底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什么样的贡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出示孔子像的挂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0页的内容。
3、指图讲解: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具体贡献有哪些呢?请大家读课文,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4、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她提出了“仁“的学说,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立私学、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5、设问:同学们说的正确,那么,孔子死后弟子将她的言论编成了一部书,这部书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论语》,它为后人研究孔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百家争鸣“
1、讲解: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历史发展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大力发展生产,壮大实力,而王权衰落,纷争四起,战祸不断。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了解了像管仲,像商鞅,象张仪、苏秦等等,他们是改革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伟大的思想家。对于这样一个乱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不同的看法。于是这些持有不同看法的人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阐述自己的主张,传播自己的观点,战国时期也因此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除了刚才提到的以外,还包括像孟子,庄子等这些人形成的学派、历史上成为“诸子”、“百家”。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这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百家争鸣”?
2、叫学生回答问题:由于各学派所持观点不一、因而互相批评,激烈辨证,彼此影响使学术思想空前地活跃起来,历史上把这一局面称为“百家争鸣”。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补充,告诉学生在“诸子”、“百家”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就是儒、道、法、墨家,但其她学派也不容忽视。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23页的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简表。
4、组织学生完成第123页说一说的要求。
5、以次为契机,组织学生讨论春秋战国时的学术思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小结
板书设计:
思想家提出“仁”学,创立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 办私学 论语
教育家 丰富教学内容
积累教学经验
背景
“百家争鸣”
代表
你最喜欢哪一个学派?
作业布置:
达标训练:
1.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人物中,与孔子思想最
为相似的是 ( )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2.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成 ( )
A 《诗经》 B 《尚书》 C 《春秋》 D 《论语》
3. 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A.学习要经常复习 B.要谦虚好学
C.学习态度要老老实实 D. 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4.提出“天(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的战国时期著名唯物主义
思想家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 墨子
5.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的思想家是 ( )
A. 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6.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 墨子 B. 韩非 C.孙武 D.孙膑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这句名言出至 (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 墨子
8.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编订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下列哪一项与此无关 ( )
A 《诗》 B 《书》 C 《论语》 D《春秋》
9.材料解析: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你阅读后回答:
①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②有人认为,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应该完全抛弃孔子的思想,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
第3课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四川省双流县万安中学 政史组 林晓华
第3课   汉字的演变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甲骨文。
2.难点:小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汉字的演变及其过发展过程。
3.学生讨论汉字演变与历史发展的联系。
【板书设计】
一、甲骨文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1.汉字的演变 三、小篆和隶书
(1)、汉字的起源 (一) 小篆---汉字的统一
(2)、汉字的最初模样 (二)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2.甲骨文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二、金文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文字游戏,请大家看投影并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文字:1、山石____上古木____ 此木是___。(岩、枯、柴)2、____泉边____好____真妙。(白水、女子、少女)3、____是柴山山____。(此木、出)4、因火生____夕夕____。(烟、多)问:同学们,讲授新课投影:“想一想”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师: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一、甲骨文(板书)1、汉字的演变(扳书)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 《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j é)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化过程。投影: 从“鱼”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投影:甲骨文骨片和“众人协田”牛骨刻辞师: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2、甲骨文:投影:“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学生活动:试一试“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鼠 牛 虎 鸡 狗 猪 兔 羊 猴 龙 蛇 马史海拾贝: 1899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yì)荣在审视中药中,发现了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上面刻有文字。他寻根问底,知道这个药材是从河南运来北京的。经考察,发现这些带字龙骨出自殷墟,这些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二、金文(板书)(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板书)(投影:图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教师讲: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这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金文的内容,最初只是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后来基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传后代,来显其荣。因古代人用钟鼎作为铜器的总称。前人曾称这种文字为“钟鼎文”,又因为言辞多是为了“铭刻不忘,永作记念”,又称“铭文”。这些称呼都不能概括其特点。因此,后人便改称金文,使文字摆脱了图画性。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金文,金文产生于西周,也叫钟鼎文,铜器铭文。它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特点: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板书):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投影材料:“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 ”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zhuàn)的石鼓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三.小篆和隶书(板书)(一) 小篆---汉字的统一(板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 投影: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教师讲: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小篆,小篆又名秦篆,政权式推广于秦朝。投影: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标志着汉字的统一。议一议: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二)隶书---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mi o)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投影:“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和“汉隶。” 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是使用了较小篆方便些的隶书。这是第二块里程碑——文字发展摆脱像形性。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四、草书、楷书和行书(板书)(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投影:“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和“钟繇作品《宣示表》”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楷书,产生于南北朝,也叫真书、正书。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投影: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 投影:张芝写的草书。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投影:《张旭狂草图》行书,产生于东汉。特点:介于草楷之间,字形灵活,书写便利。是现在人们常用的一种字体。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图为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投影:《兰亭集序》中国浙江的兰亭碑亭。当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课堂小结(投影:“历史知识”图表)1.组织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活动:投影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按顺序填写)楷书、大篆、小篆、甲骨文、金文、隶书、草书、行书2.对学生所总结的本课内容进行点评。3.统计学生各组得分情况,表扬课堂积极发言的同学。学习与探究1、学习测评:1.甲骨文是( )。A.我国最早的文字 B.比较成熟的文字 C.完全成熟的文字2.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石刻上的文字应是( )。A.隶书 B.楷书 C.小篆2、学习活动:巩固知识:1、简述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说一说汉字有哪几种字体。 2、你能说说商朝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吗? 3、想一想秦始皇又是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呢? 学生活动做文字游戏答题方法:按教师指定要求回答与学生自由抢答相结合,按组计分。讨论方式:学生讨论,小组发言后,教师总结。通过“想一想”进行扼要地提出问题,为增加学生兴趣学生可自由发言。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展示资料,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汉字的发展史一个总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阅读教材和观察投影后可以回答。(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投影“试一试”(投影出甲骨文的十二生肖文字,让学生填上相对应的现代汉字)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结合语文知识从汉字的造字方法方面讨论,并得出相应的答案。学生看书,用投影仪展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教师指导学生从形体、结构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学生活动:“比一比”金文跟甲骨文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广泛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投影楚国和秦国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看一看:大篆这种文字有什么特点?(特点:结构工整,笔画均匀,长方形。)(创设情境。通过联系实际引起师生共鸣,使学生能加深对课文内容认识的深度,理解文字的演变与历史发展的对应关系。) 观察投影,说一说小篆文字的特点。经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特点:笔画整齐,线条化,结构简化统一,字体定形。)“议一议”,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根据已学知识回答,老师引导归纳。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隶书的特点。(特点:笔画线直,字形扁方,简化笔画,与现代汉字相近。)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楷书的特点。(特点:结构匀称,横平坚直,正方形,沿用至今。)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草书的特点。(特点:体势连绵,曲折多,灵活流畅,难写难认。)学生观察投影,讨论、归纳行书的特点。(特点:介于草楷之间,字形灵活,书写便利。是现在人们常用的一种字体。)请学生根据板书,以抢答形式完成“历史知识”图表(汉字的演变过程),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学习测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进行。“学习活动”作为课后探究活动进行。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甲骨文”,难点是“小篆”。本课是一节文化课,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启发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器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采用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参与的方法,对汉字的演变与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本课形式较为新颖、气氛活跃、寓学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文学、历史与宗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记忆《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
2、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
3、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
4、培养观察想象力和探究分析、归纳、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从我国农俗端午节引入对屈原的简介
2、介绍司马迁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
3、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难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突破:再现历史原貌,结合社会现象,把本课的重点放进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分析,对于本课的难点,可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屈原、司马迁头像图 2、道教圣地青城山的组图 3、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学生准备:1、收集附近的道教或者佛教文化场所及相关资料 2、查找屈原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欣欣向荣的学术思想,今天我们共同去了解战国到东汉时期我国文学、史学和宗教等文化内容的发展状况。
2、引导:大家都知道,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要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而据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古代的一个人的,这个人就是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屈原。
3、简介屈原及《离骚》、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
二、司马迁与《史记》
1、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屈原的故事,那么在没有纸的战国时期,这些故事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它们不同于传说,因为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等等历史画面,被一部书生动记载了,这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2、组织学生预习这部分内容,结合辅栏介绍,初步了解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
3、简介司马迁的生平,并出示其头像图。
4、讲解:《史记》记述了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几种形式,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新体例。史学界对《史记》的评价,认为它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鲁迅先生对《史记》也给了很高的评价,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充分肯定了《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
5、继续引导:正因为司马迁为中国史学作出如此大的贡献,后人为了纪念司马迁,在他的故乡韩城修建了太史祠,用于纪念这位伟大的史学家的不朽功绩。从阅读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是在受了宫刑以后,坚韧完成了这部历史著作的,那么,我们要向司马迁学些什么呢?
6、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司马迁取得成功的原因
三、佛教和道教
1、引入:我国古代文化真是异彩分呈,前面讲了思想、文学、史学,接下来,我们将要了解宗教。在我国的西汉、东汉时期有两大宗教,一种是由国外传入的佛教,另外一种是土生土长的道教。
2、设问:为什么这两大宗教能很快地兴盛起来,佛教是怎样传入我国的,道教是怎样产生的,两教的教义一样吗?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3、讲解佛教和道教的教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了解到佛教教义是慈悲为怀,主张忍耐、顺从,生死轮回有报应;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佛教和道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一方面是统治者提倡,因为迎合了统治者麻痹人民、加强统治的需要。另外一个方面,饱受 困苦的人民在心理上得以安慰。宗教的传播麻痹了人民的反抗意识,成为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也带来了愚昧和迷信,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赞成部分。
4、展示我国佛教、道教场所的组图,让学生感受宗教文化在我国的兴盛。
5、小结本课
板书设计:
一、端午节屈原(《离骚》)
二、司马迁与《史记》
1.《史记》
①纪传体通史②本纪、世家、列传、书、表③史学价值④文学价值
2.司马迁成功的原因
三、佛教与道教
1.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产生
2.教义
3.影响
作业布置:
达标训练:
1. 创造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著有《离骚》、《天问》等优秀诗篇,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 )
A.屈原 B.王昭君 C.关羽 D.杨守敬
2.《史记》是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第一部 ( )
A 纪传体通史 B 纪传体断代史
C 编年体通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3.司马迁跟陈胜一样具有首创精神。司马迁的首创精神主要体现在 ( )
A 首创编年体 B 肯定了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C首创纪传体 D 文笔优美,语言简洁,记述客观公正
4.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末年 D 东汉末年
5.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
A 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 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 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 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6.道教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在民间兴起的时间大约在 ( )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东汉时期 D 三国时期
7.道教之所以被封建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 ( )
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C 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D 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8. 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佛门弟子尊为“祖庭”。后来,寺就成了中国僧院的泛称。这座白马寺建于 ( )
A 秦朝 B 西汉 C三国 D东汉
9.材料解析:
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能说出《史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