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预习指导: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体形特征、生产生活工具和社会组织各是怎样的?
2.思考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的生活有哪些进步?
一.自学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区和生活情况。
2.会观察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特征,找到他们和现代人的区别。
3.会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况。
4.会归纳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有哪些进步。
二.自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难点: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学、探究
学法:阅读、观察、比较、讨论、探究
四.自学指导
【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导入框导入新课。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国家?(生答)中国是
四打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那遥远的古代,祖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呢?请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告诉我们祖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4分钟)
【出示目标】:学生阅读或教师提示。(2分钟)
【自学指导】:
导学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什么人?距今约多少年?发现在什么地方?学生阅
读课文第一目后回答。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3分钟)
导学2: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的什么地方?体形特征、社会组织、生产生活情况
如何?学生阅读第二目后回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请大家看课本第2页的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观察比较一下,北
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并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引导学生观察北京人的前额、眉脊骨、颧骨、吻部、下颌,得出北京人前额低平、后倾,眉脊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额,很象古猿的结论。
引导学生看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如青山、树林、湖水、草地,看他们的长相、举止、衣
着及采野果、挖块茎根的劳动行为,观察他们手中的石器、怀抱中的小孩,联系课文中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的场面,让几个同学互相补充,图文结合,描述北京人原始、忙碌、充实的一天。
火的使用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里程碑,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试问大家北京
人的火种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从雷电使森林着火、制造工具时偶然摩擦起火、某些易燃品自燃等方面回答。(7分钟)
导学3:另一种远古人类——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多少年的什么地方?他们的体形特
征、社会组织、生产生活情况如何?学生阅读第三目后回答。
请问大家看《山顶洞人的生活》一图,结合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山顶洞人的生活
比北京人的生活有哪些进步?引导学生从磨制石器、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简单的衣服、掌握钻孔技术、穿项链、懂得爱美、扩大活动范围等方面回答。
请大家讨论什么叫氏族,什么是血缘,并考虑一下氏族与原始人群相比,那种组织的凝
聚力更强一些?氏族是按照一定的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组织,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5分钟)
【小结】:略 (3分钟)
五.当堂练习:(15分钟)
〖单项选择〗:
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 )
A、距今170万年 B、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 C、距今18000年 D、20000年前
2、下列远古居民中,最早开始懂得使用火的是:( )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蓝田人
3、下列远古人类遗址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4、( )是世界上发现远古居民遗址最多的国家。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法国
5、( )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A、使用工具 B、使用火 C、保存火种 D、制造工具
〖填空题〗:
1、 生活在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他们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他们已经会使用 ,还会保存 。
2、 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 年,他们已经懂得掌握 和 技术,还会 取火。
4、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 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填表〗你知道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何不同吗,填填下面的表格,试试你的能力。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六.课后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原始的农耕文化的遗存
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地点、距今时间、生产工具、农耕作物、建造房屋、原始的饲养业、手工业各是怎样的?
一.自学目标
1.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以他们为例说出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认识到他们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通过对河姆渡、半坡远古居民的了解,认识到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意识。
3.知道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自学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新石器”的含义。
难点: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学与谈话
学法:观察与比较、讨论与探究
四.自学指导:
【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的遗址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体位置(4分钟)。
【出示目标】:学生阅读或教师提示。
导学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学生阅读第一目后回答。
讨论: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农作物种植、居住房屋、原始的饲养业和手工业等方面思考。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的生活,已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禽、会制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5分钟)
导学2、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是这样的。那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情况如何呢?请大家仿照第一目学习第二目——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学生阅读第二子目后回答。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却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而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我们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想象:我国原始的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分工?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想象。妇女:耕作、防止;男子:打猎、制陶;老人:做家务。(5分钟)
导学3、请大家自学第三目——大汶口原始居民。思考: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出现了贫富悬殊。(5分钟)
【小结】:指导学生填表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归类 :(5分钟)
原始居民 时间 地区 原始农耕情况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大汶口原始居民
五.当堂训练(15分钟)
〖单项选择〗: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下列不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生产活动的是( )
A、种植粟、黍等农作物 B、已经挖掘水井C、制作简单的乐器和原始音乐 D、饲养家畜
3、在北方农耕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聚落遗址在( )
A、云南元谋 B、西安半坡 C、陕西蓝田 D、浙江余姚河姆渡
4、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是(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大汶口人 D、半坡人
5、同属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B、半坡人和大汶口人 C、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D、河姆渡人和大汶口人
〖填空题〗:1、半坡原始居民住在 的房屋里,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在 的房屋里,过着 的生活。
2、 原始居民会制作简单的 和原始 。
3、 原始居民普遍使用 石器。
4、 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上面会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陶器上还有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 雏形。
〖连线题〗:
1、 半坡原始居民 A、种植水稻,生活在长江流域
2、 河姆渡原始居民 B、出现了贫富分化
3、 大汶口原始居民 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蔬菜
〖列表题〗:
刚才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基础题目,现在关上课本,考考你的对比能力
名称项目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所在地区
粮食品种
出现时间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六.课后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入新课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突破:
本课讲的是我国历史上早期的传说,既然是传说,难免有神话人和虚构的成分,而且,全文的内容本身就是一套很好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素材。基于这些原因,以故事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同时,放手发动学生查资料,讨论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2、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
3、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告诉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
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
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炎帝和黄帝的挂图,讲:这两位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部落,由开始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最终成为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古往今来很多华夏儿女都以各种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课件,讲述: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黄陵在陕西。每年清明节或者是其她重大的节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回来祭奠我们的祖先。
5、播放陕西祭奠活动的记录片,向学生作介绍。
6、设疑:同学们看到的是今年在陕西举办的祭祀盛况,那么,老师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会如此虔诚地怀念远去的炎帝和黄帝,他们究竟做了哪些贡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绍的。
7、鼓励学生汇报阅读收获,并适时补充引导,让学生认识炎帝和黄帝在华夏子孙心中的崇高地位。
汇报阅读收获:A炎帝:改进农具、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B、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民生产;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还发明了车船、铜器等;C、他们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为人们所爱戴。
三、组织讨论
A、炎帝和黄帝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及其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还应包括学习体会等。(教师)
B、与同学充分讨论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关见闻结合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使自己在学习知识、了解传说的过程中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讲解传说引入新课
1、激发方式讲: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大禹治水的传说,告诉学生,早期的人类几乎住在大江大河边,就为水患埋下了伏笔,也是大禹治水的传说提供了依据。
2、设疑:为什么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么特别的能耐吗?(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大禹治水与“禅让制”
1、出示大禹的头像图片,讲解大禹治水的经过及其相关知识,包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
2、设疑:同学们还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给她的一个锻炼的机会,锻炼什么呢?办事能力啊。在那个时候,部落首领都是大家民主推选出来的,这种推选产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称为“禅让”。这个制度大概兴起于黄帝以后的很多年,首先是尧担任首领,接着是舜,后来就是禹。
三、讨论小结
1、引导:传说毕竟是传说,因为它无从考证,它是人们在口头流传的,但却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认识等情况,反映了当时人类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世界上的传说大都带有神学的色彩,也就是把人都神化了。尽管如此,传说对于我们仍然有一些学习和了解的价值。象大禹治理水的这个传说,他的智慧、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无不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所以,现在你们就了解到的大禹的故事,大胆的发表你的意见和看法。
(明白传说有利有弊,但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仍然很多,利用传说也很重要)
2、巡查、倾听、融入学生的讨论活动
3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华夏族————炎黄部落
1、黄帝
40000多年前黄河流域 战争——结成联盟———融合其她部落
2、炎帝
第二课时
盘古开天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大禹治水 ? 舜考察锻炼大禹 ?
时间
禅让制:尧 舜 禹 治水
方法
课堂练习:
达标训练
1.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
A. 黄帝部落B. 炎帝部落C. 蚩尤部落D. 夏部落
2.下列传说中与炎帝无关的是
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 B.尝百草,寻药物 C.创制历法 D.发明陶器
3.传说中铜器和车船的发明人是
A.炎帝B.黄帝C. 蚩尤D.嫘祖
4.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识
B.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C.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
5.“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舜→尧→禹B. 尧→舜→禹C. 禹→舜→尧D. 舜→禹→尧
6.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 )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